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教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第六课从众与自我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摆脱过度依赖心理,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走向自主。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自主选择。
知识目标:了解从众现象的含义及其分类。
认识从众现象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材分析:本课“从众与自主”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内容,分别从现象和利弊方面来分析从众现象。
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走向自主。
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中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学难点: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理论观点:(1)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3)从众现象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4)克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就要做到:坚持原则、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和不良诱惑,自主地做出正确选择。
三、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主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
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意,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尤其危险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抵制不良的诱惑和负面的团体压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团体性为特征就是从众的表现)。
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新的权威,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迷恋偶像,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
从众与自主教案范文
从众与自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从众与自主的含义,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过度追求群体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众与自主的含义、二者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从众与自主的概念及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从众与自主。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决策。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素材。
2. 准备讨论问题及答案。
3. 准备情境模拟道具或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出从众与自主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从众与自主的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从众与自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5. 情境模拟: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决策。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境模拟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对从众与自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观点阐述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 情境模拟报告:评估学生在情境模拟活动后的报告质量,包括自主决策的过程、结果及反思。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辩论主题可以是“从众与自主的重要性”。
2. 邀请社会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来校举办讲座,分享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从众与自主的关系。
3. 开展一次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调查并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从众与自主行为。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2、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选择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评价自己。
内容分析:本课包括“剖析从众”和“走向自主”两部分。
第一部分“剖析从众”分为两个层次:“从众种种”和“从众是与非”。
侧重分析学生中常见的从众现象,正确认识从众现象的问题。
第二部分“走向自主”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和“自主选择,勇于负责”,主要认识从众心理的原因及避免消极从众的方式或途径。
第一部分:剖析从众(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众种种首先从生活现象出发,分析什么是从众和从众现象。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认识学生中的从众现象。
【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了解从众有积极的从众,有消极的从众和有害的从众。
接着先以一篇阅读材料,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积极从众现象: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等。
以“物理学家富尔顿的‘习惯’”“愚蠢的毛毛虫”和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三篇阅读材料认识消极从众的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第二部分:走向自主(本部分内容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明确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具体分析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
其次,从独立思考、提高自己两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消极的从众的方法或途径。
【第二层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明确产生从众现象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方面来自社会群体的压力与影响;另一方面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提出了两个克服从众现象的方法: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锻炼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教科书先通过阅读材料“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说明既要自主地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还要为这种选择和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6课从众与自主2课时
课题: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二课时走向自主主备人:参备教师: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自己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课前尝试】(课前完成)(一)课前准备收集并交流有关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名言警句。
(二)知识预习1.和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
2.是从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
4.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做出合理的、,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5.增强抵挡、学会,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6.在集体中生活,要力求做到、、。
『通过预习提出问题与困惑』(课前完成)【课堂探究】1.回忆自己曾因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该怎么办。
2.阅读课本P60页晓平的故事,完成交流活动。
3.阅读教科书P63页但丁名言和故事并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不盲目从众,与小组成员探讨如何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课后检测』1.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青少年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抵制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这表现在()①在年长者和群体面前,依赖性较强,自信心不足②自卑感较重③情绪不稳定④容易受暗示⑤缺乏主观和独立性⑥意志力、自制力和抵抗力比较弱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2.下列属于避免盲目从众的措施是()①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③培养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④培养自立和自尊的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盲目从众不仅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6课从众与自主导学案教科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发挥从众的积极作用,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重点)2.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76—84,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从众的含义P532.列举我们身边常见的从众现象3.从众的两重性P55,P574.如何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P58-63三、【易错知识点】从众具有双重性,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拒绝从众”是错误的说法,应该是“拒绝消极的从众”。
四、【合作探究】1976 年出生的李强是独生子女。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都喜欢打电子游戏,李强为了能和大家有共同语言,自然也沉迷其中,因此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初中毕业后,他只考上了一所中专,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考。
1996 年,在李强中专毕业前一个月,身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的李父决定与儿子签订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
这个协议规定:父亲不用管儿子,儿子也不用养老子。
“协议”中李强承担的责任包括:自己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谋业、自己创业;自己结婚成家;自己培育子女。
爸爸妈妈承担的责任是:自己储蓄养老费和医疗费;日常生活自我料理;自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探讨:1、李强跟随同学打游戏的行为是什么行为?2、根据材料分析李强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3、李强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一落千丈?4、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五、【收获感悟】本节课学习,我学会了……六、【巩固提升】1.【云南省昆明市2016】《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迷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
这警示我们应(C)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2.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青少年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抵制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从众与自主》情境探究型教案
《从众与自主》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从众与自主》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是新时代学生的必修课,让学生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行为难点: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了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地正确形成。
学生对资源的应用仍缺乏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实现与教师资源的互动。
三、教学方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学时可以采用图示法、信息收集法、材料法等方法展示案例,用最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欣赏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五、教学过程原因、造成的结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该怎么办。
曾经因为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结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该怎么办。
行为提升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教案新部编本
从现象揭示产生从众的原因。
活动四:翻叶子游戏
3~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站在1平方米左右的一块布(或者一块垫子)上。这三四个同学要互相配合(比如要相互扶着,这样才能都抬起一只脚来),只能用脚,不能用手,把这块布翻过来。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功。)
放音像资料:从众现象(见本备课系统的“多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资源“从众”)。X|k |b| 1 . c|o |m
讨论:通过刚才的资料,你会发现,人们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从众行为?
教师总结:从讨论中我们发现,从众现象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
认识从众现象的存在。
活动三:什么是从众
学生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举生活中的从众现象,并理解从众的概念。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第一课时
时间: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二
课题
剖析从众
本期总节数
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讨论,教师记录重要的观点。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在讨论中,所有的主意都将记录下来,等到讨论结束以后才对每个主意或方案予以评价。 这种讨论方式,能真正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而且让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
例如:
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就怎么说,这就是从众。
和大家保持一致就是从众。
和社会要求保持一致才是从众。
最新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6课《从众与自我》(第1课时)教案
最新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6课《从众与自我》(第1课时)教案第1课时剖析从众【教材分析】本部分通过分析在生活中常见的从众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从众种种教材首先从生活现象出发,分析什么是从众和从众现象。
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
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本层次首先指出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材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积极从众的意义:有助于完成群体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
最后,教科书以“物理学家富尔顿的‘习惯’”、“愚蠢的毛毛虫”和学生消极从众表现的阅读材料分析消极从众的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
①有一个女孩发现自己穿白色连衣裙②有几个女子发现这个女孩的白色连衣裙很好看,于是穿上了白色连衣裙很好看,于是也穿上了白色连衣裙。
③于是穿白色连衣裙的妇女越来越多,有些并不适合穿白色连衣裙的人也穿上。
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直接形象直观地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方式二:情景导入。
星期天,你到市场上去买苹果,有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质地和价格,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一时无人光顾,你会选择买哪个摊主的苹果?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从众与自主教案
从众与自主教案1. 简介在教育领域,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选择:是采用“从众”教案还是“自主”教案。
从众教案是指教师按照统一规范或教育机构要求的标准教案进行教学,而自主教案则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针对特定学生群体和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案。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分析从众教案和自主教案的优缺点,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2. 从众教案从众教案是一种相对集中和标准化的教案形式。
它通常由教育机构或教育部门制定,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标准性。
一些教师更喜欢采用从众教案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2.1 便于评估从众教案通常根据特定的教学标准制定,这使得教育机构可以方便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监控。
由于从众教案具有统一的教学框架和目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相对容易地被衡量。
2.2 提高教学效率从众教案可以节省教师制定教案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已经制定好的教案,而无需从头开始制定教案。
这样可以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教学准备工作上,提高教学效率。
2.3 保证教学质量从众教案经过教育机构或专业团队的审核和评估,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保证。
这种标准化的教案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学生能够获得一致的教育质量。
虽然从众教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从众教案可能过于笼统和泛化,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此外,由于从众教案的制定过程通常不是由教师个人参与,教师难以发挥个人教学能力和专业经验。
3. 自主教案相对于从众教案,自主教案更加注重教师的个人判断和尝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地制定教案。
以下是使用自主教案的优点:3.1 注重个性化教学自主教案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教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样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3.2 激发教师的创造力自主教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造力。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6课《从众与自我》(第2课时)教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2课时走向自主【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掌握避免消极从众的方法和途径。
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首先,教科书明确指出缺乏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并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学生容易盲目从众的原因。
其次,教科书从独立思考、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
第二层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本层次首先明确产生从众现象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来自社会群体的压力与影响;二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相应地,教科书提出了两个克服从众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锻炼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
教科书先通过阅读材料“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说明既要自主地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定,还要为这种选择和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
教科书还对如何做出选择及行动具体步骤和方案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
对于第二种方法,教科书相对细致地结合学生团体生活的特点分析了抵制、抗拒团体与外部压力和诱惑的方法。
最后,教科书结合阅读材料“梨无主,我心有主”总结出,只要坚持“心中有原则”,自觉抵制不合理的压力和影响,并自主做出正确选择,就可以克服盲目从众现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心中有原则,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知识目标:懂得盲目从众的原因,知道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掌握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分析从众心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但他们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从众与自主》教案1
《从众与自主》教案1
教材分析
《剖析从众》,分两个层次,“从众种种”和“从众是与非”。
侧重分析学生中常见的从众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从众现象,明白从众的利与弊。
(知识)
2、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能力)
3、树立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课时安排
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进入少年期,我们逐步走出对父母、师长的依赖,我们开始将交往的重心转向同伴,觉得大家做的自己就应该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这是什么问题呢?”以此谈话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看P.52 “都跟着跑起来”的故事,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讲的是什么现象?什么叫“从众”?学生谈话后,教师可给予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2、让学生看P.54-56小字资料,教师提出问题:P.55 第一个小字资料说的是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P.55 “福尔顿的故事”告诉了你什么道理?P.54 “父子对话”中的男孩为什么去吸烟?学生谈话后,教师给予指点,再勾画或齐读相应语句。
3、小结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话后,教师给予指点:从众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弱化自我意识,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甚至可能使人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教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之剖析从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从众现象的含义,然后通过列举身边从众现象的事例,找出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最后通过对小品与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从众的作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课班长:起立(老师忽然抬头看天花板,并持续半分钟,然后再请学生坐下)师:刚才我看天花板时,不少同学也跟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什么也没看见。
师:那你们为什么抬头看?生:因为你一直盯着天花板看,我们觉得好奇,所以也跟着看。
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的现象叫什么现象?生:这种现象叫从众现象。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 【讲授新课】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什么是从众现象,老师再给你们讲两则笑话。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 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什么是从众现象?生: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着怎么做。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学年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二课时走向自主导学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二课时走向自主【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
2. 能力目标:锻炼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消极从众。
【学习重难点】: 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消极从众。
【学习方法】:教师启发与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相结合。
【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从众?2.从众分为哪两类?3.从众的两重性指的是什么?4.你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吗?二、预习引导看书P58-63,完成以下问题并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或疑惑1.盲目从众的原因有哪些?2.怎样避免盲目从众?3.作出选择一般的五个步骤是什么?4.学习多因素综合选择法。
课堂研讨与展示活动一:说一说,中学生为什么更容易从众?如何纠正?活动二:讨论,作出合理选择的五个步骤,哪些适合我,哪些需要调整?活动三:试一试,多因素综合选择法。
活动四:讨论,作出选择以后,怎样承担责任?课堂达标测评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产生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的是()A、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B、缺乏朋友而产生孤独C、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D、不愿自己被人关注2.要提高自主选择能力首先要提高()A、独立生活能力B、承受挫折能力C、明辨是非能力D、人际交往能力3.学习上独立思考,工作上用于承担责任,战场上做出正确判断这是()A、遇事有主见的表现B、处事果断的表现C、坚持不懈的表现D、主观武断的表现4.小玲原来是一个文静,优雅的学生,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后来她开始盲目的“追星”,染黄头发,去歌舞厅,跟所谓的朋友在一起玩牌,赌博,出于好奇还染上毒瘾小玲产生变化的原因有()①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②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③自我控制能力较差④她交友不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4题中小玲的变化告诉我们()①提高自己的经验,阅历,善交朋友避免盲从②学会独立思考,坚持心中的原则,不轻信他人③如小玲一样广泛交友,吃点亏没啥④盲目从众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学习收获】:盲目从众的原因走向自主避免盲目从众的方法正确选择五步【学习反思】:。
从众与自主:实用教案分享
从众与自主:实用教案分享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的行为往往会呈现从众或自主的倾向。
本文将介绍两个实用教案分享,分别是“从众”与“自主”两种教学方式。
1.从众从众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规范、引导和示范等方式促使学生实行统一行为的一种教学方式。
从众教学方式在某些场景下常常会很好的效果,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必须因情感而异。
教学案例:为了帮助班里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小李老师决定采用从众的教学方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小李老师每天早晨写下学生们的名字,准备开始上午的学习之前,将所有学生召集到一起,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随后,小李老师从表扬同学到分发证书、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努力加油。
这个方式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用武之地。
对于从众方式的教学案例,小李老师觉得还有几个应该注意的方面:(1) 尽可能的用颜色亮丽、有形象的感染和口头表扬等方式促进学生们认同。
(2) 对于一些不松口的拖沓同学,可以让他带头说出话。
(3) 在学习的时候,要给学生们一定的利益性奖励以及形势威慑感。
从众教学的优点:(1) 有助于班级的效果好转、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可以让学生们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
(3) 可以消除学生们背离班级拔罐式的模式,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2.自主自主教学方式即由学生自己负责学习,老师作为学习的监督者和设立问题难度等方面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实践与检验等过程,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案例:小张老师采用了自主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一本科幻小说的作业。
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章节完成阅读任务,阅读完成后发表小结,所有学生分享自己的小结。
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阅读的章节提出疑问、交流意见和探讨想法。
这个教学案例实现了自主学习和成果分享。
对于自主方式的教学案例,小张老师觉得还有几个应该注意的方面:(1) 要有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取胜要给拍照打卡奖励,必须证书等。
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_教案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从众的含义;2、了解导致从众的因素;3、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从众和从众行为的利弊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的评价自己。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发挥从众的积极作用,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2、能够运用从众和自主的概念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引导中学生认识从众的两重性与相应的行为,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
教学方法及教具:图例、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多媒体课件第1课时1.导入:播放视频《隐形的绳子》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直接导入课题。
2.阅读教材P52-57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从众的含义(2)从众的表现(3)从众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3.出示从众事例(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
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
(3)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
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
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天天都在讨论。
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
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
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从众与自主之剖析从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心理行为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从众现象的含义,然后通过列举身边从众现象的事例,找出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最后通过对小品与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从众的作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课班长:起立(老师忽然抬头看天花板,并持续半分钟,然后再请学生坐下)师:刚才我看天花板时,不少同学也跟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什么也没看见。
师:那你们为什么抬头看?生:因为你一直盯着天花板看,我们觉得好奇,所以也跟着看。
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的现象叫什么现象?生:这种现象叫从众现象。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讲授新课】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什么是从众现象,老师再给你们讲两则笑话。
笑话一:一天,某人去买菜,看见街上有好长一条队伍,以为有便宜可以捞,便排在后面,一个多小时后,队伍转了一个弯,他发现前面有四个字:公共厕所!笑话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在找什么东西,于是就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师: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什么是从众现象?生: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着怎么做。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
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
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
师:我们再看两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材料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
生: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两种现象都属于行为从众。
师:以上我们分析的是从众现象的表现。
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⑴心理从众⑵行为从众师:请你们列举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生:……(如书上52页“都跟着跑起来了”、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2011年抢盐风波……)(有这样一段仿句: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了,盐买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将死了,盐没用完。
)师:从众现象在我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比比皆是,对同学们会有什么影响?请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一:放扫把(主要情节:周末大扫除,两位同学扫完地后,将扫把从远处扔向卫生角,劳动委员看见后,默默地将扫把摆放整齐。
两位同学看见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劳动中将劳动工具整齐归位。
)小品表演二:穿衣方式(主要情节:两个学生把外套系在腰间,故作潇洒地走进教室,旁边的几个同学议论纷纷,说这样穿衣服真好看,于是也跟着模仿。
)师:通过观看小品表演,同学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生:从众现象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从众现象的作用。
师:请听小故事“沙鸥学飞”(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
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师: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大家都在捐款捐物,献血献爱心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受感染,多么渴望自己也能为受难同胞奉献一片爱心呀!师:还有:比如有人捡垃圾大家跟着捡;阅兵式上大家整齐划一的步伐;过斑马线时跟着大人走……师:可见,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那么,从众现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小结)从众的积极作用:①有助于完成群体目标;②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③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
师: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
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人的嫉妒。
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队,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
小兰被这些同学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
老师批评时,她觉委屈。
师:小兰前后变化是受什么影响?生: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师:从众心理对小兰有什么消极影响?生:影响小兰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利益。
师:盲目地跟从他人,就象俗话说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因为害怕被别人误解,标新立异、出风头而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这都是消极和有害的。
师:再请大家阅读书上的三个例子:福尔顿“习惯”的帽子、毛毛虫实验和委曲求全,请思考盲目从众有哪些消极影响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①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②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③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师:事例: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
但从初二年级起开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赌博的恶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赌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
”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
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赌博和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
师:是什么心理害了王某?请你说说这一心理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消极影响?生:……师:从王某的经历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生: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盲目从众的危害性,依法自律,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师:请根据下列情境,说说哪些“从众”的作用是积极的?哪些是不好的?为什么?1. 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
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2. 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
3.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很认真地往下看。
其他的人也开始看,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在看什么,但是看的人越来越多。
4. 大家都喜欢讨论电子游戏。
小真本来不玩电子游戏,但是同学天天都在讨论。
为了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他也开始玩电子游戏,却一发不可收拾,整天沉迷其中。
他和大家有了共同的话题。
5.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6.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
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
”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看不起自己。
师: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盲目从众的经历吗?请举例并分析原因。
(作为作业做在57页书上)师: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农夫和驴》的故事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头毛驴。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驴背上到集市上去卖。
做完买卖,他就高高兴兴地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他碰见一个人,那人对他说:“哎呀!真笨,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上毛驴,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
”他从驴背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骑也不是,不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
路上的人都笑了:“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
看见的人都说:“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他一头扎下悬崖。
可是人们仍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仍。
”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就是后面要学习的〈走向自主〉。
【课堂小结】从众现象的含义、主要表现、作用【板书设计】(一)从众现象含义(二)从众表现形式心里从众行为从众1、有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积极作用2、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三)从众两重性3、有助于吸取他人经验1、阻碍个性发展消极影响2、不利于集体事业发展3、导致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