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十二)
——《格列佛游记》阅读【作者简介】
乔纳桑·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一个贫困家庭,由叔父抚养成人。
英国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也是散文家。
【内容精要】
小说共分为四卷,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游历,反映了当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了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痛快淋漓地鞭挞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
第一卷
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浦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得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
小朝廷里充斥着阴谋诡计、倾轧纷争。
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势不两立。
第二卷
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的遭遇。
格列佛有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到一片陌生的陆地,即布罗卜丁奈格。
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
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比例正好倒过来成了一比十二。
格列佛被当作小玩意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
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第三卷
写的是飞岛国。
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
描述了格列佛在马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
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
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回音的放逐,满怀怅惘地回到那快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人物解读】
格列佛
他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样他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逊(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人。
他记忆力很强(这一点让他在语言学习方面远远超过了鲁滨逊,在他的旅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
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顾惜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和无耻的人(比如“耶胡”)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勇者。
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
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
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
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
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国的国王交谈。
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佛林奈浦
即利立浦特王国的财政大臣,佛林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宠臣,对于国王一昧阿谀奉承,为了能够讨好国王,他会想方设法让其开心,甚至愿意做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来得到国王的欢心,
反过来对人民却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
佛林奈浦有才能和本领,但却不将此运用到正途上来,没有为百姓做多少好事。
他猜忌、阴险、狠毒、狡诈,心眼极其狭小,嫉妒心强,对于党派斗争十分熟悉,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并且睚眦必报,喜欢暗地里给人打小报告,诬蔑他人,做事毒辣,狠的下心来,不计较后果,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机会来进行打击报复,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余地。
相关情节:格列佛的仁怀宽厚和俘获不来夫斯古国舰队的军功受到小人国国王的赏识,佛林奈浦就大为恼火,就联络其他大臣设谋陷害、大加污蔑,最后迫使格列佛逃往不来夫斯库。
【主题思想】
纵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
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
格列佛历险《格列佛游记》的第一地是小人国。
在这个微缩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
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
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英国。
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从古到今容忍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
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
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骃(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那
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
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
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
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
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
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艺术特色】
《格列佛游记》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
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手法刻画了当时英国的现实。
同时他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现实才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般的幻想世界。
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表现得更为集中突出。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也就在这里。
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现实是和谐的、统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马国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他每到一个幻想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绘声绘影,使作品具有艺术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从而使讽刺达到高度的效果。
作者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
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
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笔朴素而简练。
例如文中写到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举世拥戴”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等等。
格列佛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
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陡然缩为周边不过十余里的弹丸之地。
这种反差令人捧腹。
括号里的话显示出作者朴素又实事求是的叙述风格,他似乎无意对此评论,只是在客观忠实地为我们解释利立浦特的尺度。
尽管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的情景各异,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
同,但整部小说的布局、风格前后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后果都有详尽的交待,复杂纷繁的情节均按时间、空间顺序依次描述,文字简洁生动,故事性强。
实战演练
【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傻事、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
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B.《格列佛游记》中“慧駟”们教育子女学习克制、勤勉以及整洁等课程,还训练子女沿着陡峭山坡上下奔跑,以提高它们的力量、速度和耐力。
C.《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我们家保姆,她姓长,又高又瘦,她迷信唠叨,令人厌烦,但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D项错误,阿长她生得黄胖而矮,并不姓长。
(赤峰中考)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与命运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创作出了《欢乐颂》。
B.《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慧骃国
等地的经历。
C.《简·爱》中的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
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柳州中考)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D.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
【解析】A.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国名。
知识点
1.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起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2.《格列佛游记》由哪四部分组成的?
【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骃国(智马国)游记。
】3.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
花勋章的绶带。
】
4.《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示例: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
5.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古国的?(20 字以内)
【示例: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呻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
6.简答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浦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利立浦特国不远处还有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国,两国之间经常交战,这次由于格列佛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那个小人国的战船都拉回了利立浦特国,利立浦特国未发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所以格列佛就成了英雄。
】
7.利立浦特国与不来夫斯古国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打鸡蛋是大头还是小头。
】
8.格列佛在小人国为什么失宠乃至要被杀死?
【拒绝将对方所有军舰拖回来,使其成为一个省,另外小便灭了皇后寝宫的火,皇后引以为耻,还有海军大臣的嫉妒。
】
9.格列佛的什么建议让大人国国王极为震惊?
【向他推荐火药和枪炮。
】
10.格列佛与小人国大人国国民身高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12:1和1:12 】
11.小人国国王一眼就让人看出他是统治者,他有什么了不起之处?
【比他手下的大臣高一个手指甲。
】
12.小人国党派之争的起因是什么?
【穿鞋跟的高低。
】
13.在拉格奈格被皇帝召见的风俗是什么?
【把肚子贴在地上朝前爬,一边爬一边舔地板。
】
14.林达洛因的人对待飞岛国的办法有哪些?
【(1)每座塔及岩石顶端安装大磁石。
预备大量易燃燃料。
】
15.概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一次遇险经历。
【被猴子抓去,掉到奶酪碗里,被小矮人塞到骨头里等。
】
16.简要概括“大人国”国王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大人国的国王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藐视权力,主张和平,他代表了一种理想君主的统治。
作者借这一形象直指整个欧洲的文明制度。
】
17.是什么起因使格列佛误入小人国的?
【格列佛所乘航海船遇到强烈风暴,船被撞毁,格列佛逃亡的救生艇又被大风吹翻,格列佛随风和潮汐幸运地漂移到了小人国。
】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仕с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后来他被王后卖去,得以与国王相处。
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
后来木箱落入海中,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求教,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19.格列佛达到大人国都经过哪些险阻。
请至少举出两例。
【(1)两只老鼠爬上床,与老鼠格斗;
(2)一只比牛大3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吃一惊;
(3)农夫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制他做各种姿态赚钱。
等等】
20.简述第三卷内容(50字以内)。
【写格列佛在飞岛国等五岛的经历,通过对它们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
民统治。
】
21.飞岛国怎样平息叛乱?
【(1)将飞岛长时间地浮翔在该地人民的头顶剥夺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当地人民因此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
(2)岛上的大块石头往下扔,把人们的房屋砸碎叫他们无处藏身;
(3)让飞岛直接落在他们的头上,因此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
22.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至少三个来。
【(1)收集黄瓜中的阳光;(2)把冰烧成粉末变作火药;
(3)如何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4)用蜘蛛丝织布;
(5)建房,仙从屋顶造,然后依次往下,最后再筑地基;
(6)一套利用猪耕地的方法可以节省用牛耕地的费用。
等等】
23.在飞岛国生活时,格列佛用自身的经历印证了两句格言,请问是那两句?
【这两句话是:(1)人类最易满足;(2)需要是发明之母。
】
24.离开飞岛后他到了“拉格多”在那里他到了数学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奇特。
请简答。
【命题和证明都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写在在一块饼干上,然后让学生空腹吞下饼干。
以后三天除面包和水外什么都不准吃。
饼干消化后那颜色就回带着命题走进脑子。
】
25.慧骃国代表大会进行大辩论,主题是什么?
【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
26.“慧骃”的品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出至少三个词语)
【贤明、团结、爱国、无畏等。
】
27.格列佛为什么离开了慧骃国?
【在慧骃国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格列佛的主人因养了一只耶胡(即格列佛),而且把其当作慧骃对待的行为感到愤慨。
他们提议主人要么对待格列佛就像对待其它耶胡一样,要么责令其游
回本国。
后来在代表们的一再逼迫下,主人希望其制作一种交通工具回国。
于是在伙计(即栗色小马)的帮助下,格列佛建成了一艘印第安式的小舟,离开了慧骃国。
】
28.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
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
么?
【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
29.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
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
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示例: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
】30.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
31.(2)有人认为《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模拟,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
【相同点:反映相同的时代,具有现实意义;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
不同点:《格列佛游记》的立场是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鲁滨孙漂流记》的立场是肯定现代社会的文明,具有一定的歌颂性。
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笛神“唱戏”,斯威夫特“补台”。
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也不同:格列佛个性更具有反叛性和对真理的渴求性,鲁滨孙个性更具有不服输的韧性和敢于面对挑战的坚强。
】
3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
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后来他被王后卖去,得以与国王相处。
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
后来木箱落入海中,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求教,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33.《格列拂游记》的现实寓意:《格列拂游记》描写了航海家格列拂在四个不同的国度所遇到的奇
趣事:小人国实际就是当时__________ 的缩影,作者借小人国的之争嘲笑英国两个不同政敌间的论争;吃鸡蛋的大端派和小端派的争论是指______;跳绳选官讽刺______。
大人国所见阐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大人国的民风淳朴,实际是有教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正直,法律也能保障国民的自由和福利,这就是作者的开明君主的主张。
飞岛国的科学家,从事于从______中提炼阳光复原______这类虚无缥缈毫无结果的科学研究。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而且敌视人民。
他们采取残暴的手段对付当地的居民,稍有叛逆就______,甚至压在居民头上。
这是对英国______的揭露。
贤马国里的居民分为两类:______是善良高贵而有理性的动物,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而是贪婪凶恶的嫉妒的损人利己者,它们是罪恶的化身。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__。
【英国,高跟党和底跟党,英法之争,政坛腐败,黄瓜,人粪,驾飞岛阻隔阳光,对于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智慧的马,形状像野兽的呀乎,对资产阶级的否定以及对宗教社会制度的文明的偏爱,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