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一)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提高 ( 一)

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

(2018·全国Ⅱ, 24)商代替夏的原由 ( 仁德之心 ) 1. 从模块内容看,政治、经
政(2017全国Ⅰ, 24) 分封制的影响
5 年 4
济、思想都是考察的要点。

(2016全国Ⅲ, 24) 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治考
政治主要考察政治演变趋(2014·全国Ⅱ, 24)运用周朝“雅言”考察分封势及特色;经济考察逐年加制、礼乐制的影响大,主要考察古代小农经济(2018·全国Ⅲ, 24)先秦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的特色及经济发展的特色;
经征
5 年 3
思想主要考察儒学思想主(2017·全国Ⅱ, 24)战国期间商业发展的要素张、演变及诸子百家思想对
济考
(2015·全国Ⅰ, 24)创建情境,考察小农经济的后代的影响等。

形成 2. 从题型看,选择题为主,(2018·全国Ⅰ, 24)墨子的思想科技成就的特色非选择题考察主假如从通
(2017·全国Ⅲ, 24)先秦期间文字的演变史或中外对照角度考察。

思(2015 ·全国Ⅱ, 24)从借鉴角度考察古代儒学思 3. 从命题特色看,主要考察想想的治国特色 5 年 5重要历史现象的特色、成因文(2015 ·全国Ⅰ, 40)比较考察汉代儒学与孔孟儒考及历史发展趋向的结论性
化学的不一样 ( 非选择
题 )认识;还会从政治、经济、(2015·全国Ⅱ, 40)比较角度考察孟子的法制观思想文化角度进行综合考念及价值 ( 非选择题 )查。

主题一社会思潮:商周期间的宗法思想观点——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存的源泉
【主题综述】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保护政治上尊卑贵贱有序的社会
政治制度。

固然跟着周朝统治的崩溃而结束,可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敬传统、重视先人的观点对封建政治以致现在社会影响至深。

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现在,国内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盼望亲情的传统观点、祭
祖扫墓等社会民俗都是这类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的表现。

宗法观点成为中国的传统思
【针对训练1】 (2019 ·河北邯郸模拟) 成书于春秋后期的《考工记》记录,周朝国都采纳
“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先人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应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威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分析资猜中“‘祖’为宗庙”表现宗法制思想,“‘社’为社稷”表现分封制思想,
“‘左祖右社’的布局”表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故 A 项正确;宗法制强
调血缘,分封制重申等级,故 B 项错误;“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故 C项错
误;资料重申的是管理国家的思想而非君主权益的根源,故 D 项错误。

答案A
主题二社会思潮:民本思想、德治、法治、和睦等——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
【主题综述】春秋战国期间“百花怒放”,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诸子百
家提出了各自治国主张,如儒家尊崇礼治、德政,重申道德感动,重视民本思想;法家倡导
法治,主张用法律来一致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道家主张自然而然,重视民本的和睦思想;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的和睦思想等。

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日建立和睦社会、完美社
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拥有重要借鉴意义。

【针对训练2】 (2019 ·河南安阳模拟) 下表为对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
言论者名句出处
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
管仲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孟子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B.对神崇敬观点的淡化
C.思想家关注公众政治权益
D.经过隆君以实现重民
分析据表格资猜中“言论者”包含了先秦期间重要人物,说明民本思想根植于历史的传统中,应选 A 项;资猜中未波及对神崇敬, B 项错误;政治权益与资猜中“仓廪实则知礼仪”
不符, C 项错误;隆君与资猜中“贵以贱为本”不符,D项错误。

答案A
主题三春秋战国期间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别
【中外链接】
春秋战国期间诸侯国古希腊城邦
政治
渐渐走向一致的帝国一直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
构造
经济
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发展
政治各诸侯国权益日趋强盛,最后发展为君主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成立制度专制制度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文化依靠大河和农耕创建绚烂的文明,文化具
依靠大海孕育绚烂的文明,拥有开放性、备多元化特色,但不可以改变关闭和守旧的
特色创新性和多元性特色
特色
【针对训练3】 1889 年,梁启超对照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以为中国周朝和古希腊的国
体同样点最多。

中国周朝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像之处应是()
A.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威严
D.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分析解答可用清除法得出答案,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故清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清除 B 项;周朝并不是小国寡民,故清除 C 项;古希腊先期和中国周朝
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应选 D 项。

答案D
史料实证——理解和解说历史要点能力与基本方法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中心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
懂得历史需要用凭证说话,懂得鉴识史料的真伪和不一样根源及价值,并适合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说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看法,培育凭证意识进而探访接
近历史的实情。

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
(1)考察依照史料联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观点。

(2)考察选用文件史料、图片、旧址、文学作品划分史料的不一样根源及性质,认识史料对解
释历史的价值 ( 比如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学术书本和文学艺术作品等) 。

(3)考察运用适合的史料和信息,阐述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4)考察从史猜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表达的靠谱凭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可以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5)考察以不一样的方式获得有效信息,形成新的问题视线,建立属于自己的历史表达,进
而培育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凭证意识。

(2017 ·课标全国Ⅰ, 26) 下表为不一样史籍对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表
达。

据此可以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出处
“秦王 ( 李世民 ) 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 李世民 ) 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娴静( 唐代将领 ) 及薛举战于泾州,败
《新唐书·高祖本纪》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
《新唐书·太宗本纪》诸将为举所败。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娴静是战斗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生病致使了战斗失败
分析剖析表格信息和提示可知:唐武德元年的皇帝为唐高祖李渊,李世民是“秦王”,当时还没有称帝, A 项错误;依据《旧唐书》中记录的“秦王( 李世民 ) 与薛举大战于泾州”“太
宗( 李世民 ) 率众讨之”等信息可知,唐军主帅为李世民,B 项错误;联合资猜中“大战于泾
州,我师败绩”等信息可知,唐军作战失败,C 项正确;“太宗有疾”不过题干表中的《新
唐书·太宗本纪》有记录,未见表中其余史籍的记录,凭证孤独,不足以“被认定”, D 项错误。

答案C
(1)发掘教材资源,重视史料实证。

注意“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认知史料的靠谱性,
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注意“以图证史”“正确弃取”,认识论据的充足性;注意“由表及
里”“史论联合”,理解论证的完好性。

(2)解读问题要多元解读信息,例析史料实证:一要“字斟句酌”,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得有
效信息;二要“画龙点睛”,从资料出处和说明中获得有效信息;三要“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得有效信息,;四要层次剖析,披沙拣金,灵巧迁徙捕获隐性有效信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