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空间的美学缺憾与修缮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空间的美学缺憾与修缮路径
作者:房立洲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3年第3期
文 \ 房立洲 \ Fang Lizhou \ 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办公室主任
导读:对城市空间美特质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人本导向和审美品位。

目前,城市
空间美建构中存在的美的元素稀缺、建设设计薄弱、城市管理痛点难除等问题,要求城市建设
中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景观空间、历史空间和秩序空间等进行人文呵护,并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制度,以进一步彰显
理性、先进和多元的城市空间美。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富裕、繁荣、美观、宜居城市的向往。

人类城市生活是
一部不断改善和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和美化的历史,如古罗马的斗
兽场、雅典的阿波罗神庙、中国明清的北京故宫以及现代大都市巴黎的罗浮宫、澳大利亚悉尼
歌剧院等,无不是城市空间美创造的经典杰作。

而贯穿这些“杰作”的主线,正是对自然特质
的师承、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对城市空间美精神的不懈追求。

由此观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大背
景下,也曾有过城市空间美创造的辉煌时刻,但更多的却是在“唯GDP主义”和资本逻辑力量
的双重驱使下,狂热、短视、盲目和无序的城市发展观占据了城市主政者的思维,城市俨然成
了资本的竞技场、推土机的跑马场、文化的“屠宰场”和恶行的逐利场。

城市空间碎片化、城
市活动无序化、城市内涵空心化、城市品位平庸化、城市脸谱同质化、城市生活劣质化等倾向,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诉求几近于奢求,不少城市也因之陷入了能源紧张、土地奇缺、环境恶化、“城市病”反复发作的不堪境地,城市发展亟待回归尊重人本、尊重自然和崇
尚美的正确道路上来。

为了重建人际和谐以及人与城市的和谐,建设美好的城市“家园”,尤
需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界认真审视并长期呵护城市空间美,最终实现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
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一、城市空间美的多元关系
城市空间是城市赖以运转、存续和发展的物质构成,是以人为核心,以美观、宜居为宗旨,以形、光、声、色等为表现形式,包括建筑、河流、土地、城市基础设施等物质要素在内的客
观实在,是人从事生产、生活、交往等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精神家园。

城市空间结构是
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面的投影,是城市地域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

[1]
根据人们活动性质的不同,城市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社会活动空间(主要
是集市、街头和路边就业市场等)、休闲空间、景观空间等,其中,交通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
因涉及“人”的秩序管理,我们可称之为“秩序空间”;休闲空间和景观空间因涉及到人和自
然的和谐问题,我们可统称之为生态空间。

城市空间美涉及到人与城市、自然和历史等多种因素,是指城市空间的布局、层次以及构
成要素等都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给人持续的审美快感和精神愉悦。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美也表现为“实践的学问”和“成长的美学”。

拈其概者,城市空间美主要特质有:
(一)整体美与局部美
从宏观布局来看,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个大的棋盘,街道建筑错落有致,商贩物流井然有序,空间布局大气浑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整体美感。

同时,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街
区、河流、广场、园林、灯光等也都各具特点,异彩纷呈,就像散落的珠玉,点缀在城市的大
街小巷。

(二)传统美与现代美
事实证明,任何一座理想中的城市都是传统美与现代美的统一。

所谓“传统美”,是指一
座城市有着非常完整的文化遗存,虽经历史长河的淘洗仍然保留着脉络清晰、依稀可辨的历史
文脉。

踯躅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与一些粉墙黛瓦的水乡文化、雕梁画栋的建筑文化、亭台
轩榭的园林文化、衣冠古朴的民俗文化以及古香悠然的工艺文化等不期而遇,给人留下非常唯
美的感受;所谓“现代美”,是指城市现代化的浪潮浸染了城市的每一方空间,留下了非常鲜
明的烙印,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路网交通、无处不在的虚拟空间、茶楼酒肆的
五彩霓虹、冲击眼球的时装服饰,等等,交汇成光怪陆离、变幻多姿的现代都市气息,使城市
空间尽显“成长中的美学”,不致湮灭在历史的烟尘里,了无生趣。

(三)自然美与艺术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给了城市最丰厚的馈赠。

一座城市,如果缺少大自
然的鬼斧神工,必将黯然失色。

很难想象,没有河流湖泊的城市还会那样薪火相传,没有高山
幽谷的城市还会那样摄人魂魄,没有绿围翠绕的城市还会那样生机逼人。

这也是杭州、厦门、
珠海等城市旅游热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当人们络绎不绝聚集于城市后,城市的面貌就因“人”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智慧和创造使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令人叹为观止的
建筑艺术、精美绝伦的雕塑艺术、魅力四射的形体艺术(人的活动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匠心独运的园林艺术,等等,都是城市空间美的瑰宝,氤氲着艺术美的典雅情调。

(四)形态美与精神美
城市是有生命的,不仅因为在其间活动的“人”以及自然万物,以及因“人”的活动而获
得的永久的艺术生命,更重要的是,城市本身也是一部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从城市空间
美角度看,不同的城市因历史、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必然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是“形”、“神”兼备的统一体。

没有形态美的城市无异于抽掉砖石的建筑,流于虚无;没有精
神美的城市不过是实物的简单叠加,缺少灵魂的统领。

形态美,是指城市空间的布局、个体、
血脉等符合美的创造规律,色彩、光度、构造等给人以持久的审美愉悦;而精神美是指城市空
间美除了能诉诸人的眼、耳、鼻等感官外,还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精神气韵,在城市空间构造各
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风格,蕴含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一以贯之的经济社会生态,避免落入
“千城一面”的发展窠臼,是万众神往的城市“魂魄”和精神“基因”。

二、城市空间美的现存问题
(一)总体美感相对稀缺
为了一味抢时间、追速度、求效益和上规模,不少城市都热衷于盲目求大、求新、求洋,
而很少下精雕细琢的功夫。

在城市大规模建设的滚滚车轮下,连固有的美的元素都难以幸免和
留存,遑论创造新的美的空间了。

个别城市,即使踏遍全城,也难觅昔日小桥流水、绿树掩映、翘角飞檐之踪迹,不能不令人留下今夕何夕的怅惘和慨叹。

(二)建筑设计乏善可陈
一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如果能体现较高的设计水准,必能给城市增色不少。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设计总体上看鲜有佳作,型体单一、配色单调、线条死板、层次失调、布
局凌乱、配套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灯光、造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也缺少整体协调的美感。

(三)功能区划杂乱无章
每个城市的空间布局,按功能都包含着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休闲区等不同的区块。

由于城市规划的先天不足,再加之后天设计理念的落后,致使街区布局上存在不少问题,不是
各大区块截然分开,人为地造成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
诸多不便,就是各大区块鱼龙混杂,加剧了市容秩序管理的难度,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抑
制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四)城市管理痛点难除
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盲点”,城市管理者的失位、缺位等现象还时有
发生,对城市空间美的建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城市管理在一些地域和领域还存有不少“痛点”,如流动商贩管理“堵”与“疏”的矛盾、“城市村”脏乱差等,有的管理尚未全覆盖,
给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打了不少折扣。

此外,还有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乱搭乱建、道路开挖等
问题,既影响了空间的美感,也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五)城市建设损毁严重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空间环境,但也造成了一定的
损毁;尤其是一些城市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盲目无序地开发。

如此,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生
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城市更像是一个“工地”,尘土遮天蔽日,四处飞扬,机器噪音不绝
于耳,道路施工频繁开挖,污水排放屡禁不止,工厂烟囱如雨后春笋,造成空气、水体质量日
益恶化;另一方面,对城市既有的文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有些甚至触目惊心,造成了无法挽
回的损失。

(六)城市特色不够鲜明
近年来,一些城市“单向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大跃进式的城市扩张运动,使得许多城市在空间生产中忽略了城市特色和历史文脉,唯摩天大楼和宽阔马路是举,在一定程度上遗弃了作为城
市特殊记忆的历史文化风貌,破坏了城市的人文生态和空间自由,侵蚀着原本多样性的城市文明”。

[2]城市所独有的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园林景观,是城市文化魅力的直观表达,是城市文化特色的直观显现。

文化底蕴深厚、空间特色鲜明的城市,会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

[3]很难想象,没有了西湖的杭州还会是世人仰慕的“人间天堂”,没有了小桥流水的嘉兴还会是茅盾笔下韵味深远的“梦里江南”,没有了四合院和名人故居的北京还有醇厚
悠远的“京味”。

文化给经济让路,特色为铜臭挤占,历史被浅薄裁剪,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城
市化加快发展的沉痛代价;拆了景点建景点,赶出文化“请”文化,毁了特色“凑”特色,这
就是不少城市在推进城市化中要交的学费。

三、城市空间美的制度打磨
从根本上说,对“城市空间美”除了要落实人文呵护外,还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使
成长中的“城市空间美”不致被变形、被减料、被偷盗、被玷污、被毁弃、被轻视、被丑化,
才能最终成为一块熠熠生辉的“通灵宝玉”。

(一)建立宣传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保护合力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要强化对政府管理和专业监管队伍的宣传教育,也要加强对广
大市民、自由职业者、商人、地产开发商以及一切和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群的教育。

要对各类人
群进行环保、护绿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不仅不给“城市空间美”造成损毁,促进新
的“美质”的增长,而且要勇于制止各种有损于“城市空间美”建设的行为。

通过大力宣传,
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打造“城市空间美”的重要意义:创造美的空间环境,既美化了城市,也优
化了自己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保护和建设“城市空间美”的积极性。

(二)建立建设规划制度,不断拓展美的空间
经过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深思熟虑的富有创造性的规划与设计构思的城市,就具有了艺术
美的特征。

另外,城市中构成城市物质要素的某些艺术品(如建筑小品、雕塑、壁画、花坛、
喷泉等),所具有的艺术美的特征也都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3]首先,对城市政府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设施改善等规划制度,即既要有近期计划,也要有远景规划。


划设计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和现实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交通布局、商业网点规划、人口流向、厂
矿布局以及停车站库等城市附着设施的建设等,要有比较准确的预判,以有效缓解现代城市的
难题,避免给城市空间造成人为破坏,最大限度地使城市建设在便民而不扰民的氛围中进行;
同时,对直接“造景”的城市景观布点,如风景区、绿地、公园、广场、灯饰等也要纳入规划
内容,从总体上描绘和构建“城市空间美”的蓝图。

再者,对不在政府城市规划图之列的城市
建设内容,要尽量鼓励“民间资本”的“民间创造”,如通过开展优质建筑设计的评比等活动,来刺激全社会创造“美”的激情和智慧。

(三)建立考评激励制度,着力完善奖惩举措
由于城市空间的丰富多样性,“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到
园林绿化、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城市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景观照明等多个部门。

要建立科学
的“城市空间美”考评激励制度,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相应职责,将各部门日常的保护和创
造业绩纳入政府管理目标考核,加大结果的应用,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并在人、财、物
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力度,使相关部门在“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中不敢掉以轻心,始终保
持较高的热情。

此外,在“城市空间美”的保护和创造中,对社会各阶层的“民间行为”也要
加大监管力度,奖励护“景”造“景”的行为,给毁“景”减“景”者以一定的惩戒。

(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教育培训制度
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深化,“城市空间美”的建设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队伍,包括设计人才、研究人才、监管人才、规划人才等,有时甚至需要跨部门、跨学科的复
合型人才。

城市政府要立志打造一座立足历史、放眼未来的美丽城市,就不能不重视专业的
“城市空间美”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校政联合,在相关高校设置此类专业,强化对“城
市空间美”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培养城市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城建机构要
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合培训以及“请进来”、“走出去”、远程教育等办法,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城市空间美”的研究、实践和监管水平。

(五)全面实施数字城管,提高智能管控水平
当前,城市空间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需要持续改进的、哪些是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以
及哪些构件是存在损毁风险的,等等,城市管理者尚缺乏确切的数据,为实现精确的监管带来
了难度。

对此,首先要全面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GIS、GPS、RS和Computer、Communication等技术,建立所有城市事件(动态的要素,如流动摊贩、违章停车等)和部件(静态的物体,如井盖、电杆、岗亭等)数据库,以实施精确、标准、精细、常态化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应用当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
技术,通过在相关“物件”中植入传感器以及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城市空间管理的智能化,并紧跟“智慧城市”发展潮流,实现“城市空间美”建设和管理的“华丽转身”,迈入更为美观、智慧、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柴彦威.城市空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高春花,孙希磊.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伦理视阈[J].学习与探索,2011(3):21~24.
[3]周岚,于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塑造策略——江苏城市化转型期的文化追求[J].中国名城,2011(10):4~8.
责任编辑:张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