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教案5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教案5篇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萝卜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大家能否经得起我的考验,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题目要求。
(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师:如果2只鸟看成一份,有2份,我们可以说是()个()呢?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数一数小兔子们数萝卜,怎么数也数不清,请你们来帮帮忙!师:你是怎么数的?哦!原来这里有不同种类的萝卜。
你们认识它们吗?(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根据学生描述老师在黑板上粘贴萝卜)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边说边圈)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谁来圈一圈。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是3个2根。
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
(6是2的3倍。
)自主说一说、圈一圈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胡萝卜2根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进一步理解“倍”。
要求:独立圈一圈、画一画,在小组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把2根胡萝卜看成一份,白萝卜有7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7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9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 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
四是应用拓展。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
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1、教学问题1(1):(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板书:80÷20(2)探索口算方法○1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生:(个位是0)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2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3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开始)○4反馈讨论结果: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80÷20=4○1想:8÷2=480÷20=4○2想:8个+÷2个+=480÷20=4○3想:(4)×20=8080÷20=4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
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
指右边:这边是南。
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篇1:《西门豹》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王红梅学习目的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
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费事”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
“渠”是上下构造,“灌”是左右构造,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按“摸清内幕、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局部。
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内幕”局部(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内幕”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老师点拨的根底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a.理解原因。
b.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c.理解受害者。
d.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内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局部(第10~15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
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5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课件出示:0.8 ○ 0.6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 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 0.6。
10101010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
(得出0.8 0.6) 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 1.5(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 1,而1 1.5,所以0.8 1.5,雪糕便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秒的认识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5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
(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统计知识点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
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
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读法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0.12米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身高146150135148(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精选8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这题如何考虑?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数),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023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第3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2、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同学们,会口算吗?来试试!看来大家做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已经很熟练了。
10X3=12X10=22X4=31X20=(设计意图: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每套书有14本,买12套)问题是什么?(一共买了多少本?)怎样列示呢?(14×12)为什么要用乘法解决呢?(因为求的`是12个14是多少。
)师解释:我们把一套书看作一个14,用点子图表示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两套书就是2个14,12套书就是12个14,所以用乘法)那这个算式你估计等于多少呢?怎样估的呢?(120,140,因为可以把12看作10,也可以把14看作10)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4×12。
小组合作:请大家借助点子图分一分,你想分成几套和几套来算?分好后再转换成以前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和算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观察,初步体会路线、方位图的成图过程,从而能准确识别地图上的方向。
2、在识别方位图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有序思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热爱家乡、尊重老人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潞城市城关小学是一所市属镇管的四轨制老学校,在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上在潞城算是一流,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
其生源90%以上来自半工半农或游商小贩之家。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了跳跃式改观。
几乎100%的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98%的学生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为学好本节课,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看了中华大街,了解它的位置、走向以及街上的主要建筑物,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观察。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跟爸妈一起逛了我们潞城的中华大街,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课前带着目标去看,交流的主题应该比较明确。
)师:能把你画下的、拍下的图片给大家看看吗?(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体会家乡在发展。
)师:长治实验小学的老师要来咱们城小听课,咱们用图告诉他们行走的路线好吗?(二)深入浅出探究新知1、把孩子们收集到的信息,用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师:中华大街是南北向的,还是东西向的?如果画在黑板上应该怎么画?有几个十字路口?(在黑板上画出最基本的路线。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

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5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三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15×3与12×3有什么不同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1、 2题可独立完成。
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10×3=30 2×3=6 所以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12×3=36 15×3=4510×3=30 2×3=6 10×3=30 5×3=1530+6=36 30+15=45第3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
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
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
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6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6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如今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开展。
”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承受和理解。
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开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才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络。
通过例题进展比拟,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拟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浸透比拟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严密联络。
学生学习这局部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
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理解一天的开场;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进步学以致用的才能。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时钟模型学生准备时钟模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以下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
〔老师边板书边提问〕2.导入。
师:刚刚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
假如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
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有22名学生,已接受两年半的教育,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是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小转折点,所以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二)教材分析及开展计划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40×4=60×5=300×7=200×8=6×200=3×800=3×30=4×50=(2)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2)300是()个百?60是()十?(3)9个十是()?3个30是()?二、导入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吃草莓,我们知道每箱装15盒草莓,买3箱,那么3箱草莓有多少盒?生:可以列式为15×3.师:那么哪位同学知道应该怎样计算呢?生1:我可以分步计算,10×3=30,5×3=15,30+15=45.生2:我可以列竖式计算。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150×3该怎样计算呢?(2)师: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生1:可以列式为6×10。
生2:6×9=54,54+6=60。
所以一共有60个橙子。
师: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呢?生3:可以列式为12×20。
生4:12×2=24,24×10=240。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
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
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
(板书课题: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中的学问》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的家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小兴安岭脚下,碧波荡漾,溢彩流光的黑龙江畔,郁郁葱葱、层峦叠翠的森林里。
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有春季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池,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的洁白世界。
这里物产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老师就来自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师: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
2、感受搭配。
师:为了避免同学们在旅途时饥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可口的食物(出示课件)要想在旅途中即不渴又不饿,我们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请同学们比较这几种搭配方法,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生:说理由。
3、引出课题:他这样搭配即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又不重复,不遗漏。
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
既然是一个班级去旅游观光,在穿着上就即要整齐美观,又要舒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买文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认识元、角、分的新知识。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元、角、分,会读、写小数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尺子、钢笔等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开学的时候笑笑到商店买了一些自己心爱的玩具,我们一同看看都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文具呢?分别是多少钱呢?铅笔0.50元尺字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二、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看看每种文具的标价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议议各种文具标价的读法,试着读一读。
2、教师出示小黑板,指名说说各种文具的标价。
笔记本()元()角尺子()元()角铅笔()角水彩笔()元()角钢笔()元3、教师指导认识小数像3.50 1.06 16.85,这样的数叫小数。
4、小数的读法(1)13 读作:一点三(2)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读5、小数与正数的比较(1)分别举出正数的一些例子和小数的一些例子(2)说说正数与小数的区别。
6、试一试(认读人民币,并练习用小数表示出来)5元4角1分12元5角2元0角4分元元元7、练一练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方法)2题:拿出自己的语文、数学及其他科目的书,自己统计教科书的价格,并填写在表格里,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统计结果。
3题:组数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拼出不同的价格写数,或给出小数来拼人民币,看谁完成的最好。
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货比三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4—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用具:小黑板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学了,笑笑去买铅笔盒,他分别到三家文具店看了看铅笔盒的价钱,不知道哪个店的便宜,请你们帮帮他。
二、探究新知1、观察文具盒的价钱,并读一读标价。
2、解决到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比较4.9和5.1元两者的大小。
(2)在小组内说说想法,交流各自比的方法。
3、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互相提出问题,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试一试1题:观察题中哪边的人民币多,填上合适的符号。
2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学生独立尝试比较数的大小(2)同桌互相纠正,说说比较的方法,再找找错误的原因。
5、练一练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拣其中的1、2道题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2题: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题:(1)学生观察各文具店毛巾和牙刷的价钱。
(2)指名学生说说哪个文具店的便宜。
(3)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1)学生自己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
(2)小组向全班发布商品信息,哪种商品到哪家商店买便宜。
教学反思:“买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6—7页。
教学目标:1、能独立计算小数的不进位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行一些实际的估算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的不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小黑板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淘气在书店碰到了一个问题,很想有人能帮助他: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 3.2 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二、试一试你们能想出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再进行集体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重点解决竖式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些什么?2、哪本书便宜,便宜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竖式,说说列的方法。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完成试一试3题)2、碰碰队:相碰的两个数相加、相减。
三、练一练1、先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进行练习,比比谁完成的好。
2、用竖式完成各题,说说部分题的方法。
3、森林医生仔细找出竖式中存在的问题,说说错误的原因与同伴交流,并把它修改过来。
4、实际应用(1)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前两问,说说计算的方法(2)第3问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然后在进行练习,并检查自己的基本步骤。
(3)同桌互相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比比谁的问题多、谁的计算准。
四、本课小结、反思。
“寄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9页。
教学目标:1、能独立计算小数加减,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估算的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中进位、退位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用具:小黑板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山区的学生贫穷上不起学,笑笑听到以后就号召全班学生向山区学生捐书,全班学生共捐两捆书。
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请同学们帮笑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二、利用投影仪观察图画。
(1)算一下邮费一共需要多少钱?(2)计算学生先自己探索独立解决邮费共需要多少元?(3)交流说说小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提问:再计算小数加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试一试。
1、2让学生独立解题,提醒学生必须注意那些问题。
四、练一练。
1、第一题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下面练习。
2、第二题森林医生。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的原因,在全班交流。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改正错误。
3、(1)第3题先让学生看懂题意,构思解法。
(2)交流说说解题方法。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观察。
4、第四题,学生读题,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5、(1)第五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题中的4各小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看看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怎样计算。
6、小结:略。
教学反思:“森林旅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10—11页。
教学目标: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与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明确游戏规则: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同桌之间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
3、“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4、“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对方则扣1分。
5、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说服对方,则服务员可加1分,对方扣1分。
6、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称号。
二、游戏:购物。
三、找一找身边的小数。
可以从身高、体重等方面找。
展示并汇报交流自家水费与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12—16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民间剪纸的艺术,再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指出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出示民间的剪纸。
2、学生欣赏剪纸艺术,感知对称图形3、折一折,剪一剪,认识对称图形。
4、猜一猜、剪一剪。
5、看一看、说一说。
6、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7、找一找,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二、巩固应用:1、试一试,第一题。
2、创作对称图形。
3、完成试一试第三题。
4、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一、练一练1、指导完成第一题。
2、在点子图上画对称图形。
3、摆对称图形二、画一画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1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和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感觉。
教学重难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具:小镜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大家照过镜子吧!我们每天是不是都要照镜子,我们有没有发现镜子中也有数学问题。
2、打开教材17页找到试一试的第一幅图,看看机灵狗在干什么,说什么?3、教师提问:机灵狗在镜子中看到的时间是几点,对不对?4、小组合作,验证结果,体验镜子中存在的学问。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
5、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澄清机灵狗所犯错误的原因。
二、拓展练习1、试一试的2、3题。
2、练一连三、实践活动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示。
教学反思:“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18—2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的区别这两种直观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会直观的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方格纸钟表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教材中的图片,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说一说1、判断物体的旋转与平移。
2、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旋转和平移运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在进行小组交流,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三、做一做小组合作,让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对这两种运动都有充分的感知。
四、试一试1、移一移,说一说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平移过程,再展开交流,让学生发现和体会到: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2、填一填。
让学生再次体验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3、画一画小组讨论,再独立完成。
五、练一练完成第21页的1、2、3,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再互帮互助展开学习。
(时刻关注学生是否画的正确,更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画图的步骤是否科学合理。
)六、数学游戏1、猜一猜我在哪儿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理解游戏规则。
2、猫捉游戏两人合作,亲自操作。
教学反思:“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搜集设计图案的过程,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体会平移、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具学具:方格纸图片尺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图形,让学生互相欣赏图案,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图案美不美,并说一说它们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