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一轮复习第10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解

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解

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 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 线将延伸为M1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图,b为ATP)
(1)填写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名称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甲: ;乙:协助扩散 ;丙: ; a: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对应训练*
1、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 D 解是 ( )
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 C.葡萄糖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 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
载体的特点: 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具有以下两 个特点 (1)特异性。不同物质运输所需的载体不同, 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现象,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有限。达到饱和状态,细胞运输的速率不 再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
第 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梳理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梳理
1.物质进出细胞,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_________, 被动运输 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_________。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统称为被动运输。有些物质的 2. 自由扩散 _________和_________ 分子很小,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像这 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_________。 3.离子和一些小分子如葡萄糖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蛋白质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_________(称为 _________), 载体蛋白 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种方 式称为_________。 协助扩散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原创教案:9-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原创教案:9-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

特点是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例如:水,CO2,O2,脂溶性物质等。

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

特点是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

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例如:各种离子进出细胞膜时。

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

4.膜泡运输: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进出细胞时进行的方式。

由细胞内到细胞外叫做胞吐,由细胞外到细胞内叫胞吞。

膜泡运输,不是跨膜运输,不穿过细胞膜。

注意:1.物质跨膜动输方式。

三种动输方式的特点、举例及判断:自由扩散(水、氧、二氧化碳、甘油、脂肪酸、胆固醇、乙醇、尿素、苯等);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离子等)。

另外根据题目背景进行分析判断。

2.胞吞和胞吐。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载体,同时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与膜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详细解读:⒈自由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⒉协助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⒊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⒋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⒌主动运输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⒍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命题透析】本题考察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完整)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A.变形虫摄食 B.小肠上皮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 C.水生植物丽藻吸收K+ D.人红细胞吸收K+ E.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F.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G.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
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2、生物膜结构特性: 具有一定流动性 3、生物膜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1.这张图中的脂双 层膜是生物膜吗?为 什么?
2.图中哪些物质能 通过,哪些物质不能 通过?这说明物质跨 膜的方式都一样吗?
3.葡萄糖、氨基酸、 核苷酸及一些离子跨 膜运输可能与细胞膜 上那种物质有关?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大分子物质的输入输出
1、胞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 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 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 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作用。
如白细胞 吞噬病菌
2、胞吐作用: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 小囊泡,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 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 涵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叫做胞吐作用。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不消耗
不消耗
需要消耗
氧气等气体、 水、乙醇、甘 油等通过细胞 膜
葡萄糖进 入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 酸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离子 通过细胞膜
合作探究:
(1)自由扩散:
(2)协助扩散:
O2 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 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运输速率:
浓度差
1.5 3 4.5 6 7.5 9
(mmol/L)
速率 8 16 24 32 40 48
物质运输速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轮复习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轮复习课件)
问题4: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 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 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 通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0层 。游 离核糖体上合成的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穿过 0 层细胞膜。
总结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能量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
扩散 →低浓度

输 协 助 高浓度
扩散 →低浓度
主动
低浓度
运输
→高浓度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水;O2、CO2等气体 分子;甘油、乙醇、 苯等脂溶性物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特 殊 离 子 : Na+ 进 入 神经细胞、K+排出神经 细胞)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离子、一些小 分子有机物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7.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 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速 率
P
氧气浓度
P点:无氧呼吸为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
PQ段:随着氧气含量增高,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
主动运输的速率也越大;
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数量以
及其他因素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
(3)温度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自由 扩散
物 质 运 输 速 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 实例和方式课件
目录
•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念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 •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分析
01
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对内外环境中的物质进行选择、转运和交换 的过程,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谢谢观看
水分子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
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也是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以顺浓度梯度进 行运输。
胞吞胞吐方式的实例分析
大肠杆菌的入侵
当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它会通过 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内部,利用宿主细胞 的资源进行繁殖和扩散。
VS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小泡释放 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传递神经信号。
物质跨膜运输的分类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简单扩 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包括原发性主 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
02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主动运输实例
钠离子主动运输
钠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较大,细 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其运入细胞 内,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
总结词
主动运输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的正 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并消耗ATP提供 的能量。例如,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 糖,就需要消耗ATP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其运 输到细胞内。
详细描述
主动运输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物质浓度,维持细胞 内环境的稳定。例如,当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过 高时,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将多余的钾离子排 出细胞外,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2013届高考生物起点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学案8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纲要求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生物膜的结构(Ⅱ)。

复习要求1 .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 .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3 .初步学会对图表数据的解读4 .探讨生物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基础自查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磷脂双分子层(3)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________________思考:糖蛋白(糖被)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

糖被的作用有哪些?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 .非跨膜运输——胞吞与胞吐的比较课堂深化探究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 .如何区分细胞膜的外侧面和内侧面?2.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有何区别与联系?3. 实验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1)怎样用实验证明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哪些实例也可以证明?(2)怎样证明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1. 分析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异同?(2)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异同?(3)胞吞、胞吐与主动运输的异同?3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哪些?请在下表中绘出相应的曲线(3)温度影响跨膜运输吗?特别提醒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因素分析(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载体;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对应训练1 .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件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分为自由 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形式。
胞吞和胞吐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质通过细胞 膜的转运,如抗体、蛋白质等。
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实例
钠离平衡
人体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调节钠 离子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葡萄糖的吸收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 吸收葡萄糖,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 需求。
胞吞胞吐
胞吞
是指细胞通过形成囊泡的方式将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摄入细胞 内的过程。例如,白细胞吞噬病 原体就是胞吞作用。
胞吐
是指细胞通过释放囊泡的方式将 胞内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例 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的分 泌等都是胞吐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方式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 运输,如细胞对钠离子的吸收。
THANKS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Na⁺/K⁺泵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特 殊蛋白质,可以将Na⁺泵 出细胞,将K⁺泵入细胞, 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 式进入红细胞,这是被动 运输的一个实例。
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 方式从突触小泡释放到突 触间隙,影响突触后细胞 的兴奋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 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
方式课件
目录
• 物质跨膜运输概述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物质跨膜运输的调节 • 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物质跨膜运输概述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
01
02
03
物质跨膜运输
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 输过程,包括主动运输和 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将物质从 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件

运 输 速 率
运 输 速 率
浓度差
自由扩散
耗氧量
主动运输
浓度差
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
思考!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
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
三、胞吞和胞吐
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运输,是通过胞吞 和胞吐作用来实现的。
胞吞: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 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果进入的是固 态物质,称为吞噬;如果进入的是液态物质, 称为胞饮。)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二、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 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 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 做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Βιβλιοθήκη ①特征:(1) 逆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 (3) 需要消耗能量
②例子:离子;葡萄糖、氨 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不消耗
需要消耗
氧气、水、 二氧化碳等 通过细胞膜
葡萄糖通过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曲线
运 输 速 率
胞吐: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 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
C 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

A、都可以从低浓度的一边到高浓度的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进程,以下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温习生物有协助。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求历程1、生物膜的探求历程:⑴19世纪末,欧文顿依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经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⑵20世纪初,化学剖析说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⑶1925年,荷兰迷信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陈列为延续的两层。

⑷20世纪40年代,迷信家推测脂质两边各掩盖着蛋白质。

⑸1959年,罗伯特森以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⑹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活动性。

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为大少数人所接受。

二、生物膜活动镶嵌模型:1、基本内容: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活动性。

⑵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表,有的局部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少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⑶细胞膜外表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构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构成糖脂。

2、组成成分及其在膜的散布(见右图)3、结构特点:活动性:思索:细胞膜的自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关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保证生命活动顺利停止的结构和功用基础区分是什么?膜的活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主动运输:⑴自在分散:不需求载体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等。

⑵协助分散:需求载体,但不需求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2、自动运输:既需求载体协助,又需求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K+、Na+、Ca2+、氨基酸等。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明生物膜结构特征是活动性,功用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4、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活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思索:胞吞、胞吐能否属于跨膜运输?消耗能量能否一定是自动运输?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活动性有关,但不属于跨膜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生物一轮复习 第10讲
必修1第4章第3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点
直击
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结构(Ⅱ)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第10讲小测
科学家 1、1895 年 欧文顿(E.Overton) 研究成果
P37.变式1
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请准确配对) BCDA
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 的方式(小分 子和离子)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顺浓度 梯度
载体蛋白
胞吞
大分子物质
胞吐
消 耗 能 量
课时.10
3、1970 年拉里· 弗莱(Larry Frye )等
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2、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填表)
课时.2、3
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P37.例2
浓度差 浓度差
(2)氧气浓度
P37. 变式3 课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3.温度
P37.例3
A、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 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 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2、1959 年罗伯特森 (J.D.Robertsen)
B、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 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 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C、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 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生物膜是 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 静态统一结构,即“单位膜模型”假说。 D、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 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 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