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设心得论文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法制正在不断完善的时代。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敬畏法律是错误的想法。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修养。
在生活当中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今,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健全,所以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去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提高法律修养要在认识和知识构成上都有所提高才行。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并要求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
教育系统是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一新的精神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艰巨得多的任务。
要实现这一任务,教师就要花大力气,掌握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法律意识的方法。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包括。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
3) 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201X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制建设在我国变得日益完善,法律逐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基本准则。
而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淡薄现象逐渐凸显,这种现象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系不完善在我国,一些高校的法律教育还有所欠缺,法律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把法律课程作为选修课进行安排,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学习及其学习程度。
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对法律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忽略了法律的重要性,导致了法律意识的淡薄。
2. 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并不足够。
许多人认为法律是一种规则,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影响,因此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3. 个体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对法律意识淡薄还与个体本身的素质和观念有关。
有些学生对法律认识不够深刻,对法律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律教育的重视,将法律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并且合理设置法律课程的内容。
学生应该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增加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对法律的尊重和重视。
2. 加强社会宣传社会宣传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上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律精神,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3. 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学生自身也要意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法律修养。
可以通过自觉学习法律知识,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参加法律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 实践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参观法院、模拟法庭等,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演讲稿5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演讲稿5篇大学生法律意识演讲稿1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经济与管理学院12级国贸1班的__。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精彩人生路,法律伴我行”。
英国政治学家伯克曾经说过“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而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良好的法律是一切的基础。
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在座的每一个人,亦或是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从而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然而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并不容易,还需要很多的客观条件去支撑。
从伯克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人物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法律是实现和维护这些客观条件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要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法律必不可少。
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中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秩序的约束。
甚至认为这些秩序的约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如果有一天这些约束能够消失,或许我们的能力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然而,事实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吗?如果宇宙中没有秩序的约束,或许就不会有地球的存在。
因为缺乏秩序的约束,大小行星就不会各行其道,地球也将会因此失去安全的宇宙环境,从而随时可能遭受各大行星的碰撞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如此一来,我们的地球也就不会存在,更不用说生存在地球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了。
而这种秩序的约束体现在人类社会中,就是法律。
有人说,我不触犯法律,法律就与我无关。
想以此来否认法律存在的意义。
然而法律的意义真的能这样轻易否定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你能保证不触犯法律,但是你不能保证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安分守己,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之下。
英格索尔在他的著作《摩西的一些错误》中提到“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倘若世界上没有坏人,或许也就不会有法律的存在。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说“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就不会再有力量”。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3篇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学
习过法律课程,但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层面,还未形成正确深入的理解,更没有将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法律意识缺乏归属感。
许多大学生不能认识到法律
是社会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等领域密切相关。
这种缺乏归属感的状态,使大学生们对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持有一种淡漠的态度。
三、法律意识在实践中缺少深度。
以学生时代为例,许
多大学生对校园内法律法规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四、法律意识缺少及时的有效引导。
很多大学生因为没
有妥善建立法律意识,没有清晰的法律观念,因此在遇到法律问题时相当无措,才求助于其他人。
但是,很多时候其他人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导师、班主任、家长等也无法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帮助。
总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
大力加以解决。
只有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
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意识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情感、态度的总称。
它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与意志、法律价值观三大部分。
法律认知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法律情感是指社会主体对法现象的主观心理态度或心理反应,是社会主体主张权利,为权利和法律而斗争的内在心理动力,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法律意志是社会主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的主观心理基础,表现为主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畏强暴、不畏诱惑和胁迫的坚强的守法精神和护法品格。
[1]法律价值观,包括法律评价、法律理想和对法律价值(如公平、正义、自由等)的理解与接受。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2)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3) 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较为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马加爵为了报复那些伤害他尊严的人,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
还有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
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调查表明,28.4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法制教育”,其中有11.34%的人把自己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内容选定为“法制教育”;38.04%的大学生已明确意识到自己法律意识方面的不足,认为自己必须“积极学习法律知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3篇

大学生法律意识【第一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期,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强大的法律意识。
在大学校园中,各种法律问题可能随处可见:例如财务管理、住宿管理、学术研究等等。
如果大学生不了解法律知识,他们将无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
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士,需要知道并遵守法律法规。
从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大学生就会接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例如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等。
这些规章制度是大学校方所制定的,旨在维护校园稳定和发展。
大学生必须理解并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违规行为。
其次,大学生需要明白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权益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是一份子,享有一系列权益,例如在住宿、就业、实习、学习等方面享有各种权益。
只有了解这些权益,才能更好地保护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次,大学生也需要了解他人的权益。
大学是一个充满多元文化、多元学科的地方。
在这里,很多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就需要大学生了解他人的权益和文化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只有通过了解他人的权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不仅是为自己的权益着想,也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大学生需要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益和了解他人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和他人共创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学环境。
【第二篇】大学生应当掌握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知识很多,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劳动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进行实习和就业时,需要了解劳动法律知识。
例如,了解自己的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了解常见的劳动纠纷,例如拖欠工资、不合理辞退等问题,并知道如何进行法律维权。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大学生应当了解的重要法律知识之一。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常识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教育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识别并应对法律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和问题,如合同纠纷、侵权行为等。
如果缺乏法律意识,就难以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其次,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同时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法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使其具有辨别是非、遵守法律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
最后,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了解和遵守法律,大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自身道德水平,避免陷入违法犯罪的行为中。
二、法律教育的意义法律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通过开设法律相关课程,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大学生熟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增强对法律的认知和了解。
其次,法律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最后,法律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通过法律教育的渗透和培养,大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以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德。
以下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常识:1. 合同法常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签订各种合同,如租房合同、网络购物合同等。
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

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普遍存在着薄弱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也为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探讨。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1. 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往往只限于一些常识性的法律常识,对于法律体系、法律运作以及法律的制约力等核心概念认识不足。
这种情况造成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以正确地对待法律问题,容易陷入法律纠纷和矛盾之中。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种淡漠的法律意识。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还处于年轻的阶段,与法律问题并不密切相关。
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他们往往不够慎重,对于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也缺乏足够的体会和认识。
3. 对法律风险的忽视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风险的忽视也是导致他们法律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们往往在处理一些事务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并不在意,缺乏及时了解、掌握和预防的意识,从而增加了日后陷入法律纠纷的可能性。
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我国的法律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少,课程设置也相对较为简单。
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产生了认知上的滞后,法律教育的偏向性也加剧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
2.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些法律价值观不正确的现象,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对于法律的认知也产生了偏差。
部分大学生过于崇尚个人主义,对法律法规不以为然,认为遵纪守法是一种束缚。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产生了淡漠的态度。
3. 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盲点,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对于法律问题并不需要过于关注和重视。
这种观念使得大学生在法律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从而导致了法律意识的薄弱。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并不够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淡薄。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律意识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1.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中,法律意识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社会风气也并不够理性。
一些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采取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不够严重的违法行为,例如乱扔垃圾、擅自占用公共资源等。
由于这种乱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很正常,甚至觉得无所谓。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容易被重视起来。
2. 教育体系的不足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学校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往往会被忽视。
学校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也相对较少。
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比较模糊。
3. 自身认知的不足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并不多,他们对于法律所起的作用以及法律对自身的约束并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法律的态度也就显得比较淡薄。
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法律只是一些条条款款,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
这种自身认知的不足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对策分析1. 提高法律教育的重视度要解决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首先要改变教育体系对法律教育的不足。
学校可以增设法律意识教育的专门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有料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渊源和作用,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兴趣。
2. 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的好转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也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出正确的法律观念。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将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
那么,为什么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呢?这样的现象如何应对呢?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等可以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是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都是关于社会负面事件,比如犯罪、腐败等。
这些负面新闻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对法律也无所谓。
其次是家庭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以求学业成功为主,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并不够重视,因此大学生在家庭中也无法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这种思维方式会延续到大学阶段。
再次是学校的影响。
在一些高校中,法律教育并不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对法律主题的关注度不高。
对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要增加法律教育的力度。
学校可以增加法律类课程的设置,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务知识、刑事法律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和作用,提高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是要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家长和家庭成员要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可以通过讲述法律案例、引导看法律题材的电视节目等方式,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
社会也应该提供公共教育的平台,如法制宣传活动、法律知识培训等,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信息。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主动遵守法律,不违法,不触犯法律底线。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自身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同时也能对周围的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解决。
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论 当代大学 生的法律意识
文/ 郭守信
摘 要 :众所用知 ,大学生正处于世 界观 、人 生观 、价值观形成和发展 的重要 时期 。这一 时期 ,大学 生需在 学校正
确的教育和 引导下 ,不断学 习, 努 力提 高和完善 自己。加强 大学生的道德修 养和法律素养 ,是社 会主义 高等教 育方针的 基本要求 。是历吏发展的必然需求 , 也是 大学生 自身成 才的迫切 需要 。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从大学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的校园生活各个阶段 ,我们会 遇到 各种 问题 ,例如 :心态调整 、奖学金 、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问题 、恋爱结 婚问 题 、网络游戏 、网络交友问题 、学生人权问题 、宗教信仰 问题 、学 生预 防犯罪 问题等等 。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一生。 大学生活 ,是芊芊学子人生道路的一段重要历程 。这段 里程 ,不仅 是接受高等教育 的一个 过程 ,也 是一 种生存 环境 ,大学 生是 在这 个过 程 ,这种环境下不断地受到 陶冶和锻炼而逐步成长的 ,在这个 过程环境 中,谁 能 自 觉地接 受法治 的熏 陶,理性地 处 理好 大学生 活 中的各 种问 题 。那 么,谁 的人生道路就会更加通达 。 作 为新 时代的大学生对 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是我们 的共 性。大学校 园里屡禁不 止的课桌文 化表 达 了当代大学 生 “ 生命 诚可 贵 ,爱情 价更 高; 若 为 自由故 , 两 者皆可抛 ” 的共 同心声 。但是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 们 ,自由不是恣意妄行 ,也不是 为所欲 为,而是相对 的、受制约 的。个 性 自由从一 开始就 受到来 自两个方 面的制 约:一是 自 然 规律 ;二是社会 规则。逾越这两者的行为 ,都不可能尝到 自由的甘果 。法 ,作为人类选 择、接受 ,沿袭下来 的一种文化 现象和社会规则 , 自 产 生之 日起便与人 们获取或丧失 自由息息相关。 对于法和 自由的关系 ,先哲 们有过许 多至理 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 塞罗说过 :“ 为了得 到 自由 ,我们 才是法律 的臣仆 ” 。近代法 国启蒙思想 大师盂德斯鸠进一步指 出 : “ 自由是 做法律 所许可 的一切事情 的权 利 ; 如果一个公 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他就不再有 自由 了,因为其他 人也 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 ” 马克思对 此则 阐述得更 为明确 ,他说 :“ 法律 是肯定的 、明确的 、普遍 的规 范 ,在 这些 规范 中 自由的存 在具 有普遍 的、理论 的、不取决于 个别 人 的任 性 的性质 。法典 就是人 民 自由的圣 经。 ” 可见 ,人们要获得真正的 自由,就应 该学 习法律 ,掌握法律 ,以 法律来规范 自己的行为 。法律基础课正是一 门帮助大学生掌握法 学的基 本观点和法律 的基本知识 的课程 。 当代大学 生法律意识 的现状 大学生 的法律知识 水平 普遍 不高 。当前我 国 大学生 大都 重视 专业 课, 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 以重视 。另一方面 ,高校的 《 法律 基础》 课学 时有 限,要想在这 么短 的时间内要想大 幅度 的提高大学生 的法律 知识水 平是很 困难 的。因此 , 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 中获得 的法律 知识也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反映,即大学生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2000字篇1浅谈重视与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当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已经逐渐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趋势。
大学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法律素养怎样,对社会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法律意识大学生培养法律素养一、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发展之客观要求1.法律意识培育是当今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
这是因为:当今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它推崇的不是“重义轻利”之观念,而是合法获取利益的法治观念。
目前的社会经济是法治条件下的经济,相关经济活动之主体精神乃是法治下的利益精神。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价值倾向,肯定需要大学生对公平与竞争等主要精神的认可,以及被此决定的对法治之呼唤。
选择市场经济意味着民族之价值取向从道德到法治本位转变。
所以,目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将法律观念的培育放置在重要和显著的战略高度上。
2.法律思想意识的培育是以前的道德教育获取坚强支持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我们以前所形成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我们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很多方面仍然有传承的现实意义。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今,因为利益主体之多样化和利益分配的市场化,不但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发展,且又极易推动人的贪婪欲望,并且,旧有的道德规范由于没有强劲的制约制度,从而让它有了弱化之倾向。
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偏离现象大大增多的事实证明,只依靠原来的思政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之需要。
为了使大学生的行为规范,需要在强化思政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培育,让传统精神因此有新的力量支持。
3.培育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以法治国和治校的实际需要在法律面前坚持人人平等。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在当代社会中,法治思维、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本文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大学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以及提高大学生合规观念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具有依法办事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基础。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具备法律意识的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自身权益,知道如何合法维权。
其次,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守法办事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在法律意识的引导下,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后,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合法、合规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大学如何培养法治思维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承载着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重任。
以下是几种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具体措施。
首先,法律课程的加强。
学校应该加大对法律课程的投入,开设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思维培养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全面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方法。
其次,开展创新型法治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实务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法治思维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观念。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注重招聘和培养高水平的法学专业师资,提供专业的法学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塑造法律意识。
最后,注重法律实践教育。
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实习、调研等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实际应用,培养实践能力和法治思维。
三、提高大学生合规观念的途径合规观念是指个人具备依法合规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现状描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与之相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显得相对淡薄。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法律知识的缺乏。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未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导致他们对法律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对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缺乏深入理解。
这使得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出现法律意识不足的现象。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实社会中,一些负面案例时有发生,犯罪事件频繁,不法行为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也给大学生传递了消极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和遵守意识降低。
一些学生自身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
个别大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对法律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产生怀疑,容易出现犯罪意识淡化或是觉得法律禁止的事情可以随意为之的情况。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十分严峻,亟需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学生自身提升法律意识,才能有效遏制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确保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对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他们往往只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有所了解,对于更深层次、更具体的法律规定则知之甚少,这使得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二,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法规存在忽视和漠视的倾向。
他们可能觉得法律太过繁杂,不易理解,或者觉得自己遇不到法律问题,因此对法律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这种漠视法律的态度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法律问题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误区较多,存在一些对法律规定的错误理解。
他们可能会根据个人主观想法对法律进行歪曲解读,导致对法律的理解偏差,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是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与原因,并对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途径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
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从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
例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湘潭大学曾爱云、陈华章杀人案等。
根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 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为70%。
而大学生犯罪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约占高校总人数的1.26%。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进入大学是一个人社会适应和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学生在这一阶段期间,法律意识不足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一情况的原因和对策。
一.原因分析:1.缺乏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通常会开设政治课或法律课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但是进入大学后,这种课程通常被边缘化,甚至被取消。
缺乏专门的法律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主要原因。
2.文化熏陶的影响文化熏陶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另一个因素。
在中国,传统文化普遍认为道德要优于法律。
大学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更容易遵循道德而不是法律。
3.对法律的漠视和轻视大学生对法律的漠视和轻视也是其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他们认为,除非违法行为严重,否则不需要太关注法律,而应该关注更加重要的事情,例如学业。
二.对策分析:大学应该积极设立法律课程,并且这些课程应该被视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大学也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法律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帮助他们学习和实践法律知识。
2.积极发扬法治文化大学应该积极发扬法治文化,包括推广法治理念、弘扬法律精神、宣传法律意识,鼓励学生发扬真实、诚信、公正和爱国等法律价值观。
3.强化法律应用场景教育大学应该注重扎实的法律应用场景教育。
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标准和界限,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护人们自由、肆意和自由开放的社会。
大学应该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和针对不同场景应采取的不同策略。
4.强化法律实施意识大学应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定、规章制度和法律监管机制,鼓励学生严格遵守校规、学费、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等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切实增强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促进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在加强法律教育、弘扬法治文化、强化法律应用场景教育和加强法律实施意识等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
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
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制观念淡薄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
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
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
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
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第3部分 PART 3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成员的法律素养对孩子的法律意识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以身作则,尊重法律,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否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
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权益保护,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法律讨论,展现出强烈的法治精神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尽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所增长,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对法律的怀疑和不信任。他们可能认为法律只是统治者的工具,而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手段。这种法律信仰的缺失,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真正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他们对于法律的理解、评价和信仰,体现了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2部分 PART 2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法律知识普及: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普遍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对法律的功能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xxxxxxxxxxxx
-
1
引言
2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
3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
4
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5
结论
第1部分 PART 1
引言
引言
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

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其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表现出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问题进行浅析。
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不够深入。
大学生往往只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而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他们对法律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法律课程,而这些课程往往只是传授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条文,忽视了法律的实践运用。
缺乏对法律背后的原理、精神和价值观的了解,使得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非常肤浅。
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较低。
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法律并没有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更多地关注于学业、就业、社交等方面,对法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法律问题往往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因此他们很少主动去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变化。
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实践性较低。
虽然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但在实践中往往不会积极运用这些知识。
当他们面临法律问题时,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他们没有养成查阅法律法规、了解自己权益和义务的习惯,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是否受到违法侵害,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在法律问题上的法治观念相对较差。
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采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
他们常常将法律当作权利的妨碍,认为利用非法手段更加简单和有效。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培养法律意识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么,如何改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呢?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
法律课程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非法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与他们专业的关联,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兴趣和关注度。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社会团体、法律专家可以组织法律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问题。
也可以通过竞赛、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热情。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课程【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是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与原因,并对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培养途径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
它既包括人们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同时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从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
例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湘潭大学曾爱云、陈华章杀人案等。
根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 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为70%。
而大学生犯罪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约占高校总人数的1.26%。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法律知识主要由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的法律两大部分组成。
对重庆地区五所高校851名三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对问卷所列的14个法律法规的认识情况, 58%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但对其内容不甚了解”。
57%的学生对法律基本理论不感兴趣,只对民法、刑法等实体法感兴趣。
对江西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
70%的学生能答对宪法、刑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比较生疏。
对福建大学生的一份调查表明,被调查大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 8%,了解一些的占64%, 25%的人表示不了解。
被问及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时,能回答六项以上的只有12. 2%。
这些调查表明,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
由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模糊。
相当多的大学生不能区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2.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
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
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
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
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势在必行。
3.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
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1.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当前,中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且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但现行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专业教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历史及现实造成了大学生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社会接触中出现许多法律盲点。
2.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
权利意识指人们对自己正当权利的感知、正确理解和加以捍卫的观念。
对自己权利的主张,必然要求人们将对方作为这种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来认识并尊重其主体性。
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
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效益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不懂得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损人利己,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在对法的现象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皈依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态的上升境界。
由于中国受数千年的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影响,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义务本位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消极的法律观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还没有真正成为权力运作的最终依据。
作为高校大学生,受传统意识影响,接触外界相对较少,加之社会宣传对法律意识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当代法制教育的需求,大学生不能及时懂得法律、了解法律,从而降低了法律在他们中的地位,从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动摇了法律信仰。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1.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在高校,法律基础课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基本学科。
通过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学习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基本内容。
明确宪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两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通过对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法的行为和现象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实际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及身边很多的法律实事进行思考,形成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以及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耳濡目染得到教育和启迪。
这种既有直观实务又有深层理论的滚动式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渠道之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现象给予关注的热情和兴趣,增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法制教育的自觉性一个人只有对社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的约束,加强自身的自律性。
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自觉性的重要保证。
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在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历史使命,让他们意识到,社会未来是他们的,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形成知法、学法和用法的法律意识。
4.重视、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机制的优劣,对大学生的成长及守法意识的培养有着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不利,将严重影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首先,家长应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人生的启蒙老师,也是其模仿的偶像。
家长的个人素质、文化素养和品质是塑造子女良好人格的前提。
如果家长平时素质低劣,社会态度不端、粗俗甚至行为恶劣,子女必然把他们的行为模仿并逐渐复制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素质修养。
其次,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内的氛围庸俗低级,长期的感染熏陶,直接影响着子女对生活的态度、情趣和个性的形成,而且容易养成子女缺少社会责任感、悖德、冒险的心理,在耳濡目染中放纵变坏,甚至成为罪犯。
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最后,家长要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
家长要做到对子女不溺爱、不迁就、不粗暴。
参考文献:[1]正义网.大学生犯罪增多的原因分析[2]毛磊.大学生犯罪率如何降到最低限度[3]杨莉,叶文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与研究[4]谢山河,黄张华.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5]黄伟东.大学生法纪观念调查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