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色风景园林的构建探索——以抚顺市“十里滨水公园”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流入使景观设计得以往精细、精致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的环境愈加重视,景观设计在整个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地位相应提升,最终形成正向反馈。
这种正反馈促成近年房地产景观的“新中式”风潮。
“新中式”风格最早应该是在室内设计行业提出的。
继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通过与现代潮流的对话碰撞而产生的创新。
因其容易为大众所理解,被延用到建筑、景观领域。
观其定义我们会发现潮流、时尚是关键词。
与前面两种倾向——
—将达成个人审美或学术理念作为设计目标不同,新中式景观的设计取态是迎合消费市场的审美意趣。
笔者认为与这种风格相对的应当是地产中的艺术装饰风格、英伦风格、东南亚风格等。
在楼盘展示区景观设计领域,“新中式”已经步入成熟,从入口到样板间的空间逻辑,构成主题元素统辖演下的山水景墙、通透回廊、砾石旱景、园林构架和现代景观小品一套完整体系,设计师能将设计细节推至华美,体现较高的生活品味。
与此同时,设计元素雷同、公式化生产的问题逐渐凸显。
中式未必就等于山水景墙、回廊构架的叠加。
资金涌入让景观设计师得以实施有品质的景观设计。
但是在利益至上的背景下,容易使作品趋于世俗化、表面化,反而失去前两种倾向中孜孜追求的园林文化内涵与艺术性。
5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历史留下的瑰宝,现代中式景观的源头。
所谓中式,未必是印象中亭台楼阁、花间回廊;而应当上承古典园林,适应当代社会规律。
西方设计思潮给中国未来景观发展带来多元化的启发,市场发展推动实践,从这个角度说当代正是促进新中式景观生成的好时机。
相对的,过度理想造成脱离实际,太重市场反过来会成为设计阻力,如何平衡两者,将会在未来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17,23~25.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15.
[3]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07~219.
[4]周向频.跨越园林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园林的境遇及发展[A].城市规划汇刊,2001:31~35.
[5]赵有声.中国园林空间创意的三层结构[A].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7~21.
[6]彭洁.古典园林在当代景观中的再生———苏州博物馆新馆[J].现代园林,2009:41~43.
收稿日期:2018-6-4
东北特色风景园林的构建探索
——
—以抚顺市“十里滨水公园”为例
张晓雷
(抚顺市公园管理处辽宁抚顺113016)
摘要:本文通过抚顺市建设“十里滨水公园”这一实例,从公园的建设意义、规划原则及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调查分
析,提出东北特色风景园林在构建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东北特色;风景园林;植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12-0047-02
抚顺是东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素有“煤都”之称。
近年来,为了改变城市面貌和居民生存环境,市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倡导“绿化为本、精品为魂”的理念,采取规划中定绿、项目中带绿、整治中增绿等多项举措,逐渐形成了以街头绿化为节点、道路、沿河绿化为骨架、公园绿化为景观的统一和谐的城市绿化体系。
重点实施了人民广场、十里滨水公园、月牙岛生态公园、高尔山风景区、自春园、东林园等园林修建工程。
建成后的公园绿地,每晚都有十几万市民在其中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对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魅力抚顺”意义深远。
1抚顺市的自然状况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距省会沈阳市45km。
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抚顺的土地结构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多山,浑河由东至西将市区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市区的南北宽约6~8km,东西长约30km,是一座美丽的带状城市。
2十里滨水公园概况
抚顺市十里滨水公园位于主城区浑河北岸,东起天湖桥、西至葛布桥,是在原浑河北岸带状公园的基础上改造建设而成。
公园以“山水抚顺、绿廊环抱”为主题,在全长13.8km的绿线上,充分利用人与水和谐相融的天然条件,点线结合汇聚成集绿色生态、娱乐休闲、环境教育、文化展示、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公园。
园内现有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百余种,四十余万株,体育、休闲、卫生等设施齐全,可以充分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的身心需求。
3十里滨水公园的建设意义
(1)十里滨水公园临河而建,区段穿越抚顺市中心区域,完善了抚顺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格局,符合抚顺“打造绿水青山”的城
市总体规划。
(2)十里滨水公园的建设成为构建抚顺浑河生态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抚顺浑河水源地保护、发挥浑河生态景观功能、减少沿岸水体污染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同时,作为浑河生态景观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发展水上冰上项目提供优势,开辟了一条沈抚同城的北部园林通道。
(3)十里滨水公园内充实多种元素,为市民提供多位一体的健身、教育、休闲场所,改善了抚顺人居环境,使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4十里滨水公园的规划原则
4.1保护生态,优化而不破坏原貌
最大限度的利用场地现有的地形、植被、驳岸形式,充分考虑场地现有的土地占用情况和城市建设中新开楼盘、设施与河流生态廊道的关系,通过最少的人工干预优化景观,实现生态涵养、蓄水泄洪及城市景观三方面的最大效益。
4.2以水为魂,充分融合水体景观
规划首要突出临水优势,充分依托浑河水体四季变化的特点,在公园沿线建立市民参与性强、利用率高的滨水生态廊道和系统的滨水活动区域,促进水体与周边园林景观相互融合、渗透。
通过科学的场地设计和地形修复,实现公共滨水活动区域的连续性和使用效率。
4.3整体布局与分段规划
立足于城市与河道生态系统的总体布局,通过多种植物配置手法及园艺修剪技术创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以滨水绿地廊道串联各景观区域,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生态异质性,兼具生态效益和视觉景观效应的园林景观综合体。
根据浑河沿线各改造区段的特点及改造强度分别制定规划,在功能上引水段突出河道水源涵养及净化,城市段则突出亲水活动。
5十里滨水公园景观特色
5.1景点设置及功能分区
十里滨水公园以构建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复苏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为核心,在园林景点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市民活动和景观优化两方面的效应,在视觉通廊和道路系统设置上采用多种形式和材质的廊道、路面、景观地标和开放式的绿地活动空间。
公园功能分区主要有体育运动区、健身娱乐区、儿童休闲区、特色生态区、科普文化区等,同时根据各处园林景观的不同特色,沿线设立特色园12个,由东向西分别为斓之园、畅观园、逸身园、荟华园、腾愉园、环秀园、湿地园、胜春园、绿芳园、松杉园、静观园、柳杏园。
满足各类人群的游园需求。
5.2园路广场
十里滨水公园北侧为居民区和机动车道,与城市路网紧密衔接,交通便利。
其间,在公园沿线设置多处入口,增加市民游园的可达性,提高了滨水公园景观带的使用效率。
为做到人车分离,园内除应急养护管理车辆外,限制其余机动交通工具入内。
公园内沿线设置系列化的开放、半开放的公共滨水广场,形态多样。
从场地设计的角度,运用多种硬化铺装形式,重新定义滨水休闲空间的性质,以满足不同市民的活动需求。
公园内园路步道系统完整,尤其是绿地南北两侧游览步道连续通达,亲水特征突出。
同时,在游步道系统内增设亲水平台,贴水栈道等多种景观设施,便于市民开展各类亲水活动和城市休闲活动。
5.3植物种植
十里滨水公园以植物造园为主,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丰富的植物种类,强化植物的季象特征变化,增强植物的空间围合及群落层次,构建起既连续又富于变化的绿色境域。
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驯化的外地树种。
栽植的乡土树种有山杏、京桃、垂柳、梓树、皂角、水曲柳、丁香、卫矛等。
栽植的驯化品种有红叶海棠、紫叶稠李、朝鲜黄杨、白玉堂、白花麦里等。
公园堤上路为柳杏园,景点主题为“柳杏映堤”。
植物配置以垂柳、山杏、山桃作为主调,中间配以丁香、黄刺玫、榆叶梅、连翘等灌木。
堤下路绿化注重植物色彩丰富、景点主题鲜明。
①在重点区域内增加常绿乔灌木,有油松、云杉、桧柏、紫杉等,通过常绿树延长植物景观的观赏期,充分体现北方园林的特点,如松杉园。
②通过栽植元宝枫、银杏、金叶榆等彩叶树种,并利用忍冬、锦带、绣线菊、红瑞木、德国景天、野花组合等植物的观花、观果、观枝特性进行合理配置,以弥补北方园林植物色彩单一的缺陷,使植物观赏特性更为突出,如畅观园、斓之园。
③运用植物造型艺术,对花灌木整形修剪,增加现代园林的气息,使公园景观的观赏性得到提升,如荟华园,环秀园。
此外,十里滨水公园大规模的运用绿篱、模纹、宿根花卉及植生带等对生态护坡及防浪墙进行垂直绿化,效果显著。
绿篱模纹品种主要有水蜡、枫树、绣线菊,宿根花卉主要有萱草、鸢尾、马蔺、景天等,十里护坡,一望无际,立体的呈现了开阔、大气的北方园林艺术。
6对构建东北特色风景园林的建议
通过分析十里滨水公园的建设,提出构建东北特色风景园林的几点建议:
(1)尊重自然地貌,注重立面景观设计。
运用多种造园手法及大规模的植物整形修剪技术来丰富空间的变化,不仅营造出疏密相间,高低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更突出了北方园林的恢弘壮美。
(2)树种选择适地适树,彰显地方特色。
乡土树种适应东北气候条件,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既易于养护管理,又能够代表东北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格,在实际工作中应优先考虑。
同时,加强对外来树种的驯化,逐渐丰富本地植物种群。
(3)利用植物形态和色彩,突出东北季节特色。
根据东北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抓住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北方冬季寒冷,应重点发挥植物冬季观赏性,创造独特的冬季园林景观。
7结论
构建东北特色的风景园林要从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根本。
规划、建设上因地制宜,充分依据本地区地理现状,发掘地域历史优势。
以与时俱进的理念,进行资源整合,并不断创新和探索,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改善东北地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进而推动地区的整体建设和发展。
收稿日期:201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