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雅安市汉源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源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①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这除了反映出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反映出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

葛洪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

”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

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

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③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于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

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

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

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

因此对于一幅秦简或汉简,无论是出自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的兵士,还是出自小篆或隶书的名家学者,如能摒弃名流观、职务观,以寻常心态窥之,将有助于欣赏到其中大同的本真韵致,取得独到的审美效果。

④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

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

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

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着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

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还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如同滚滚江河的上游总有细散的小支,在一泻而下的同时又分成枝杈,这是艺术欣赏的常态,差异也就成了必然。

而有人却总喜欢操起斧子,东砍西斫,如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

“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还有什么欣赏的精神自由可言?
⑤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作品的欣赏才能真正变得自由,同样的艺术形象才能于不同的审美意识之中,与每一个头脑产生交融,从而催化出新的形象。

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

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面对王羲之的书法,南朝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

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不同的审美见解,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而如果把书法欣赏从审
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认为“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既简单又粗暴,更得不到欣赏真谛。

⑥生存论的本体把欣赏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而精神的存在又是人的高级生存状态,所以我认为在人的生存状态中,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繁多,给后人形成定势。

D.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2、关于“欣赏的精神自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者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不陈陈相因,不把前人的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析。

B.欣赏者要有新意,不循旧辙,不循名流效应。

C.欣赏者显示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D.欣赏者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在书法艺术的欣赏中要彻底舍弃前人的欣赏定论,确立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

B.南北朝人对书法欣赏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那是他们的生活环境、习惯、品位不同所致。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去欣赏,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D.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的诗句,把杨玉环与赵飞燕作对比,生动地说明了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这一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
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
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
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郞。

会昌初致仕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B.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C.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D.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
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5分)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两种手法)(4分)
9.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蜀道难》中写出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是 , 。

(2) 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登高》中写落叶与长江的句子是 , 。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 ,生长明妃尚有村。

(7) ,无复鸡人报晓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丨)~ (4)题。

(23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

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着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

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

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希望,这希望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

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

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

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

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

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
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

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

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

可它们毕竟是字。

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

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

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

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作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

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6分)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
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优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 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煥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1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按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板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 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B. 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狀
D. 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
15、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5分)
例句: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

16、汉字具有无穷的魅力。

请展开联想,将你所喜欢的某两个汉字的结构美和意蕴美展现出来。

句式不强求与示例一致,意蕴展现力求形象生动,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可以从提供的汉字中选择,也可以自选其它汉字。

(6分)
示例森:三“木”为“森”,我的眼前呈现一片苍翠的林海。

尘:“小”“土”合“尘”,小小的尘土也具有狂暴的威力。

参考汉字:旦明忍淼网晶串
六、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C项说的是不同的人欣赏相同的作品产生相同的认识的原因。

]
2、D [D项陈述的是作者否定了的内容,与“欣赏的精神自由”相悖。

]
3、A [A项中的“彻底舍弃”说法绝对。

]
4、D
5、A [A项致仕:辞官归家。

]
6、D [D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
7、(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2)如果不妨碍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完。

8.运用比喻(1分)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以视觉写听觉(1分),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分)。

9.“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1分)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1分)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1分),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10.(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江间波浪兼天涌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群山万壑赴荆门
(7)空闻虎旅传宵柝
11.(1)CE
(2)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3)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对牛的形象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4)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
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12.B(墨守成规”的意思是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
13. B(A 成分残缺,“依旧”前加上“市民”或“大家”;C 不合逻辑,两面搭一面,可改为“能否激发”或删去“作品好坏”的“坏”。

D搭配不当,不能说“经历”“幸福”,可改为“经历的种种苦难和感受到的种种幸福”。

)
14.C(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仔细分析横线的上下文和各选项的优劣。

)
15、梅花,绽放在寒冷的墙角边,与雪花丝谈(语),与烈风争斗,在萧索的天地之间,展现出一种不畏的勇敢。

腊梅,绽放在冬季的最冷时,与雪花低语,与寒风浅唱,在银白的世界之中,开放出一种生命的姿态。

梅花,傲立在山峰的最顶端,与雪花低语,与寒风共舞,在陡峭的峰峦之间,彰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小荷,玉立在池塘的最中央,与蜻蜓共舞,与小鱼嬉戏,在辽阔的田野之中(在浩渺的水天之间),彰显出一种生命的礼赞。

小草,生长在岩缝的最窄处,与狂风斗争,与骤雨周旋,在多边的自然之中,彰显出一种顽强的毅力。

胡杨,挺立在沙漠的最深处,与黄沙搏斗,与狂风抗争,在无尽的沙海(之)中,彰显出一种生命的坚韧。

青莲,埋藏在河水的泥潭中,与鱼儿嬉戏,与水藻戏舞,在清凉的河水之中,绽放出一种生命的礼赞。

16 .①三“水”为“淼”,我的眼前浮现了浩荡的海洋。

②“心”上一把“刀”,“忍”出鲜血见坚韧。

17.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

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

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
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别人只是观众;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

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

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

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

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

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容‘易’的。

”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才感慨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也不难。

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的进士和拔萃考试,白居易都考中,于是补任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