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风俗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门风俗作文
篇一《海门的年俗真有趣
在海门,过年是特别热闹又好玩的事儿。
一到腊月,整个海门就像被按下了准备过年的快进键。
就说蒸年糕吧,这可是个大事儿。
我们家每年都会蒸,奶奶是主力军。
先要把糯米和黍米按照比例配好,这个比例可是有讲究的,要是弄错一点,那年糕的口感可就不对喽。
奶奶总是小心翼翼地量着米,嘴里还嘟囔着她那些老经验。
然后把米洗干净,把水沥干,那些湿漉漉的米就静静躺在盆里,像是等着变身的小士兵。
接着就是磨粉,以前都是用石磨的,现在虽然有机器了,但那种慢悠悠捣腾的感觉好像少了一点。
我曾经试过推石磨,那可真是个力气活。
我两手握着磨杆,学着大人的样子推,一圈又一圈,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可那米粉慢悠悠从磨缝里出来的时候,又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米粉弄好之后就开始蒸糕了。
把粉一层一层撒在蒸笼里,中间还要放上红枣啊,蜜饯之类的。
那红红绿绿的点缀在白白的米粉里,看着就特别喜庆。
蒸的时候,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响着,满屋子都是steam(这词就顺便说说洋气的水蒸气嘛,小幽默一下啦)和米香。
年糕蒸好后,奶奶会趁
热把它揉成一个光滑的大团子。
我和弟弟总是迫不及待地揪一块下来吃,烫得在手里抛来抛去,可那甜丝丝又软糯糯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的时候,就觉得等这一口等了一年真是值得。
从蒸年糕这一件普通的海门风俗事儿就能感觉到,在这里过年,每一个风俗都是满满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大家对美好的向往。
篇二《海门端午,粽叶飘香》
海门的端午呀,可有太多有意思的事儿。
包粽子那场面,就像一场舌尖上的运动会。
我家阿姨可是包粽子高手。
端午前几天,她就开始忙活着准备了。
先把粽叶放在热水里泡泡,那粽叶在热水里就开始变得软乎乎的,像是刚睡醒的懒腰客。
阿姨说这是为了让粽叶更有韧性,包的时候不容易破。
粽叶泡着的时候,她就开始淘米,糯米那白白净净的样子,看着就可爱。
我在旁边看呀看,就想伸手去玩,结果被阿姨笑着打了一下手。
然后就是准备馅料啦,我们海门这边喜欢在粽子里放点赤豆,再加一点五花肉,这搭配,简直是一绝。
赤豆都是提前泡好的,泡得鼓鼓囊囊的,像是一个个小胖子。
五花肉切得方方正正,要肥瘦相间的最好,每一块肉上的肥瘦比例阿姨都很在意,就像在选拔超级模特一样。
开始包粽子了,阿姨拿起一片粽叶,三两下就折出一个小窝窝,然后装上一勺米,再放上赤豆和肉,接着又盖上一勺米。
她的手就像变魔术一样,粽叶在她手里翻来覆去,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
可这事儿到我手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拿着粽叶,怎么折都不对,不是米漏出来,就是粽叶破了。
阿姨就在旁边笑话我,说我是来捣乱的。
煮粽子的时候,那香味就慢慢在家里弥漫开了。
一锅粽子煮啊煮,好像把端午的热闹氛围都煮进了那锅里。
等粽子熟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糯米的黏糯、赤豆的香甜、五花肉的油润,融合在一起,感觉整个端午都在嘴里了,这就是海门端午的味道,充满了家常的温馨和欢乐。
篇三《海门的婚庆风俗超热闹》
海门人的婚庆啊,那可是相当的热闹非凡。
我朋友结婚的时候,我可算是见识到了。
婚礼那天早晨,新郎官那打扮,整个人就像个超级明星。
他穿着一身喜气洋洋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
按照海门的风俗,新郎要去接新娘之前得先在家里拜祭祖先。
他家的老房子里摆着祖宗的牌位,前面放着各种供品,有水果、糕点,还有一只大公鸡。
新郎恭恭敬敬地跪在那儿,磕头作揖,长辈们在旁边说着一些祝福和交代的话,整个气氛庄严肃穆又
带着点喜气。
接着就是迎亲队伍出发啦。
迎亲的车那排面可大了,每辆车都贴着大红的喜字,就像一群移动的大红包。
到了新娘家,那可有“难关”要过呢。
新娘的姐妹们把住门,各种刁钻的问题扑面而来,要新郎给红包才肯放行。
新郎急得满头大汗,一个劲儿地塞红包,可里面的姑娘们还不依不饶,外面一群看热闹的人笑得是前仰后合。
进了门后,新郎还要找到新娘的鞋子,这可不容易。
他在房间里翻箱倒柜的,把大家逗得更乐了,最后在一个花瓶后面找到了。
然后就是新娘美美的出门,上车的时候还有个习俗是新娘脚不能沾地,新郎要公主抱之类的方式把新娘送上车。
到了新郎家,新人又得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
老人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亲朋好友们不断地鼓掌,祝福声在屋子里回荡。
这一场海门的婚礼,从最初的祭祖到最后的新人拜堂,每一个环节都带着浓浓的传统风俗的味道。
笑闹之间都是大家对新人满满的祝福,我在旁边看着,感觉这种热闹喜庆就像是海门特有的温暖阳光,包裹着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