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环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硬件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私人办学及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理想。
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改善环境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完善管理体制,加强依法监督,规范各类办学行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学前教育是指幼儿入小学前在教养机构所受的教育,旧称“幼稚教育”。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最早提出设立专门机构教育幼儿的思想,并在19世纪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接受1~6岁儿童入学。
我国从20世纪初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质量和办学水平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長的社会需求,特别是河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环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人口众多,是学前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但环境条件及教育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与邻省山东相比,河南省的学前适龄儿童数量要多于山东,但山东幼儿园教职工总数98 834人,其中园长11044人,分别占全国的7.50%和8.82%,河南远远低于山东的指标比例。
学前教育办学形式的结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其中非独立设置的学前班比例越高,说明普及率越低,而河南省学前班的比例城乡差别较大。
根据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县镇、农村学前班的个数分别占幼儿园班级总数的11.7%、28.9%和65.2%,越是农村,学前班的比例越大,说明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越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学前教育在区域环境、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城乡发展上的不平衡。
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简陋,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由于政府投入没有保障,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活动室、功能室,建筑设计不合理,设备配置不到位,房间通风、采光不好,等等。
2.硬件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
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加速迁移,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学前儿童数量逐年猛增,而幼儿园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于学前幼儿的增长速度。
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优质幼儿园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班额过大现象突出,民办和私立幼儿园规模小、层次低、条件差,这就带来了城市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幼儿家长的不满。
有的乡村幼儿园硬件投入不足,设置数量不足,服务范围过大,导致家长接送孩子不便,降低了适龄幼儿的入园率。
3.私人办学及管理不规范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和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已经成为河南省学前教育的主体力量,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民办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工作混乱,非法办园情况严重。
河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很少或没有设置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缺乏专兼职管理人员,幼儿园登记管理工作也不能按照《幼儿园管理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部门没有掌握和行使执法权,导致对一些非法幼儿园、学前班的治理、取缔工作难以开展,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大量存在,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和办学风险。
其次,民办幼儿园师资准入制度缺乏监管,师资质量良莠不齐。
有的私立幼儿园聘用教师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有的虽有要求但不强调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或幼儿园实习经历,导致私立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性被弱化,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
再次,民办幼儿园收费不规范。
目前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主要采取成本核算、政府备案的做法,导致民办幼儿园收费无法规范,一些幼儿园在收费项目、标准上盲目攀比,无序竞争,既加重了幼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和谐健康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河南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更是缺乏经费保障。
首先,教师待遇不高,优秀教师缺乏,影响了教育质量。
其次,河南省的学前教育和民办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
多数落后地区没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幼儿班、学前班大多附设在小学里,教师、保育员均由小学教师兼任,教学内容偏重于读、写、算等文化课教学,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表现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再次,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
河南省2008年全省幼儿园教师具有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教师职称的比例分别只有13.2%、18.5%、7.9%,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幼儿教师只有0.6%,而且这些比例从2001年以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河南省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来源、养老和培训、资格认定以及职称评聘等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缺乏相应的规范,造成这些教师待遇无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上属于打工者序列,他们的工资、“三金”等问题更是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随意跳槽,流动性很大,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解决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1.明确职责,改善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城乡差别过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因此,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实现区域均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是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要采取专项经费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硬件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解决职称评聘、业务进修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积极引导民办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发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要整合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发展各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形成覆盖城镇、乡村的学前教育网络,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