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治疗期间配合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2期2020年2月
CHINESE HEALTH CARE
中华养生保健
但此类躯体指标体系和功能测评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健康的内涵。

目前,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主要应用于防治关节炎、母乳喂养、孕期保健、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领域[4-5],
可提升其健康水平、满足健康需求。

但此方式在精神病方面的应用,目前较少,同时,因发病逐年攀升与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导致医院专科医生业务繁忙,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度不够,而社区医生的业务能力与医院专科医生存在差距,在评估精神病病情和分级管理疾病、使用药物方面不够准确,患者家属无法得到疾病康复指导,
此类均需专科医生及时协助与沟通。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MRSS 评分、SQLS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社区精神病患者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干预,对疾病康复有利。

因为此干预模式结合家庭、社区、医院三方面力量,明确各自义务和责任,确保患者所获得干预支持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且应用此管理模式,可让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和用药,
并联合社区医生,针对性干预,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和病情控制。

此外,患者家庭成员、社区医护人员均可参与到患者情绪调控、饮食、生活、用药等方面,
促进恢复期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
社区精神病患者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干预,可明显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月,章明慧,孙颖,等.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9):1366-1370.[2]潘志清,陆宾,林卫霞,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干预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3):160-161.
[3]孟春燕.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1):157-159.
[4]黄成,张永生,宋德宽.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干预对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5):134-137.
[5]张永生.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14):2556-2558.
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治疗期间
配合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当前常见且逐渐呈现出流行病趋势的慢性疾病,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偏高,我国近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也使社会各界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高血压当前并无彻底的根治性手段,患者需要长期控制并保持血压稳定,否则可能诱发各种并发症,而高血压并发症则是威胁患者生命与正常生活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疗程偏长,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不遵医嘱用药、生活规律混乱等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因此通过健康管理来保持患者依从性有重要价值,对于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借助互联网手段达到全程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数据来自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群体,
研究时限为2018年1月至12月,在其中随机抽取40例。

男性21例,
女性19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1.31±5.82)岁;病程在1~7年,平均病程(4.13±1.02)年。

接受高血压分期后情况如下:9例为1级高血压,26例为2级高血压,5例为3级高血压。

1.2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
(2010年)关于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对本次研究的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了解,表示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4]:
(1)存在交流障碍或者精神障碍;(2)存在血液摘要:目的探析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配合手段对病情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40例,研究期限为2018年1月至12月,所有患者在高血压对症治疗期间配合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对其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以归纳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的配合临床效果。

结果相对于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干预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显著改善且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为社区治疗的高血压慢病患者采取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干预手段配合,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高血压指标的控制与改善有积极影响,适用于临床工作中。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慢病;互联网;全程健康管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02-0177-02
王冬梅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嘉定,201815)
177
第38卷第2期
2020年2月CHINESE HEALTH CARE
中华养生保健
系统疾病;(3)存在感染性疾病;(4)存在免疫系统疾病;(5)存在恶性肿瘤;(6)明确表示拒绝本次研究或者无法长期接受随访。

1.3方法
干预前为患者测量血压并了解其生活情况诸如吸烟、饮酒和饮食爱好。

嘱患者对自身血压进行周期性测量,如果家里并无高血压测量工具可到医院免费检测,根据每次血压测量所得数据调整干预措施[2]。

在上述常规社区高血压慢病干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手段为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内容如下:(1)将收集的患者相关数据记录到软件平台当中。

(2)测量患者血压指标,依托诸如计步器、血压计以及血糖检测仪等设备记录患者的相应状态,完善患者个体健康管理档案。

(3)根据收集所得数据调整后续干预措施,随时调整对患者的运动建议以及饮食指导。

(4)借助互联网沟通平台诸如微信、QQ、短信、健康云APP 等和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时刻的交流沟通,定期在交流平台上发布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和相关干预措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并了解干预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效果[3]。

(5)对患者进行动态跟踪,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使用数据监测仪,通过软件后台动态监测患者基本数据并传输到管理系统,统计所接受数据后软件后台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对管理方案进行改进。

(6)指导患者如何通过软件数据来掌握自身情况,了解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于血压指标波动影响,有助于调整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

(7)再次评估患者病情相关数据,调整方案,再进行动态跟踪,落实干预措施。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个时间段进行评价检测:对患者在接受管理干预前后的知识掌握和行为模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高血压疾病基础知识、生活规律必要性、饮食结构调整方案、运动选择原则及体重标准,每个项目均有10道题目,可答对超过7道的为合格。

干预前后对患者的高血压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舒张压、收缩压。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需应用统计学分析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x±s)与[n(%)]做描述,如<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干预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见表1。

2.2患者高血压指标变化
干预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显著改善且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0.05)。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演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得高血压慢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流行疾病,当在整个群体当中对于自身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却相对偏低,要普及该方面的知识并做到全面动态监督,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段,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同时符合宣教以及管理的需求,在“互联网+”的前提下对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展开管理,作为最新技术支持手段的管理模式,具备有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点优势。

为社区高血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互联网+全程慢病”管理干预主要是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在其离开医院范围之内依然能够延续治疗、护理干预的一种手段。

互联网的运用和覆盖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成本、距离都极大程度的缩减,高血压慢病患者即使没有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范围内,依然能够接受到其监督与指导,在本次研究当中可知接受互联网下的全程健康管理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和行为准则了解程度有明显加深,在互联网辅助下能够通过能量检测仪来掌握患者运动情况和作息规律[4],更方便采集数据和调整干预方案,另一个优势还在于互联网+的管理模式下能够建立一个方便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患者推送关于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情况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饮食调整、作息调整等[5]。

通过平台逐渐增加并深化患者对于高血压慢病的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只有对各种内容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改善病情,对于自身所进行的各种行为治疗其原理和价值有系统的认知,这在表2相关数据当中可得到验证。

互联网辅助下的全程慢病管理模式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相关数据,而后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让患者对于整个干预措施有更高的契合度,这种管理模式对患者各项指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控制收缩压、舒张压,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冠韫,陈洪恩,李舜,等.“互联网+”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B),2017,38(22):78-80.
[2]胡康,朱小柔,张幸,等.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4):304-308.
[3]石蕾,蔡育贤,蔡秋香,等."三师共管"模式下厦门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7):2140-2143.
[4]林培森,杨衍铭,陈冬日.远程血压监测辅以在线健康指导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5):700-702.
[5]周志衡,张雪姣,周雅,等.“互联网+”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试点效果和SWOT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07):24-28.
表1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全程健康管理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n(%)]表2社区高血压慢病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情况比较(x±s,mmHg)
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