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试卷含解析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
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3.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4.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6.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7.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的呼出“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8.“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你知道这首歌吗?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学唱,因为调子太高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因为()
A.学唱者的气力不行,跟不上
B.学唱者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C.学唱者的音色太差了
D.学唱者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
9.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10.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蒸发快慢与温度无关
B.水的是沸点是100℃,故水达到100℃时就一定沸腾
C.90℃的水也可能正在沸腾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且温度不变
1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括住的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接收到了人说话的声音
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13.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15.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1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17.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A.B.C.
D.
18.以下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19.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露的形成
20.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这么冷是因为没有热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21.2013年9月29日我校举行了盛大的运动会,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呐喊声是靠纸盘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到我们耳内,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来说属于声.22.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2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4.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25.“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6.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测温体的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读作;北京此时温度为℃,应读作.
27.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28.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29.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农村一些地方采取喷灌技术,即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减小水面上空气的从而减慢水的.
30.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的.如果其中一只的翅膀在5秒内振动了2000次,则此次它发声的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31.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可听声”),声波到达海底后,发生了反射现象,声呐接收到回波,再根据声速和时间可计算出此处的海洋深度.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32.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先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3.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侧(选择“内”、“外”、“内、外”).
3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烧瓶内水烧开后越来越少,原因是(填物态变化名称),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热量.
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28分)
35.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照使用温度计的合理顺序,将下列字母的代号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温度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读温度计的读数.
3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其好处是:;
(3)通过实验测得的结果如表格所示:
材料衣物锡箱纸泡沫
距离/m
响度较响较响弱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强到差的顺序为.
3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由于而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频率变,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38.如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39.小芳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 357
酒精﹣117 78
(2)图(1)中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3)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4)图(2)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5)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3)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图.
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6)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4)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7)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8)通过这次实验小芳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①②.
(9)小芳做此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她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外国语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琴弦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其音调与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减弱噪声方法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②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③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
【解答】解:
A、太空中宇航员间“对话”,靠的是无线电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正确.
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B不正确.
C、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C不正确.
D、在医学中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D正确.
故选D.
3.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调及响度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该题中老师觉得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即想让他说话声音大一些,故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4.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解答】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故选B.
5.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故选C.
6.如图所示,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均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知道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
【解答】解: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A
容器内的水温度将不再变化,所以容器B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容器B内的水不能沸腾;
故选B.
7.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的呼出“白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选D.
8.“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你知道这首歌吗?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学唱,因为调子太高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这是因为()
A.学唱者的气力不行,跟不上
B.学唱者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C.学唱者的音色太差了
D.学唱者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
【解答】解:A、学唱者的气力不行,影响声带的振动幅度,影响响度.不符合题意.
B、声带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太少,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符合题意.
C、李娜的调太高,是指音调高,跟音色无关.不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跟是否懂乐理知识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
D、冰雕变小,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10.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蒸发快慢与温度无关
B.水的是沸点是100℃,故水达到100℃时就一定沸腾
C.90℃的水也可能正在沸腾
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且温度不变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解: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不符合题意;
B、水的是沸点是100℃,故水达到100℃必须继续吸热才可以沸腾,不符合题意;
C、如果大气压减小,90℃的水也可能正在沸腾,符合题意;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因此蒸发时温度可以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括住的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超声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接收到了人说话的声音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频率的声音.
【解答】解: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
故选A.
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都可以加快蒸发.
【解答】解: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以及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都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减慢;故AB不符合题意.
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空气流动,即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蒸发加快.故C符合题意.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中,既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也降低了温度,故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水是液态的,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矿泉水瓶周围没有冰,所以不是熔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从冰箱中的取出来的矿泉水瓶温度比较低,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
【解答】解:从冰箱中取出来的矿泉水瓶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矿泉水瓶就会液化,形成水;
故选A.
1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A、天冷时,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B正确;
C、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需要吸热,因此要从身上带走热量.故C正确;
D、冷冻冰糕外层出现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A
15.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液体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