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
陈海龙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0例)与瑞舒伐他汀组(50例),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与Hcy水平、颈动脉IMT 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组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降低hs-CRP与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延迟及逆转作用更强,长期服用有利于冠心病病情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9(032)001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冠心病;临床疗效
【作者】陈海龙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惠州 516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临床上属于常见多发疾病,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皆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1]。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有效
调节脂代谢,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多重作用,在改善病情、降低急性事件风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冠心病治疗必不可少的措施[2]。

瑞舒伐他汀是新近入市的一种他汀类药物,有研究显示在调节
脂代谢的作用上强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但对于其他非调脂功效尚未有全面的报道[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排除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病毒性肝炎、近期服用可影响血脂的相关药物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下,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0例)与瑞舒伐他汀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
烟率、高血压、糖尿病及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体质指数(kg/m2)吸烟(率)高血压(率)糖尿病(率)病变支数(单支/多支)阿托伐他汀组
5026/2465.3±7.422.4±1.621(42.0)36(72.0)24(48.0)29/21瑞舒伐他汀组
5027/2365.5±8.122.6±1.519(38.0)37(74.0)23(46.0)30/20x2值0.040--
0.1670.0510.0400.041t值-0.1290.645----
P0.8410.8980.5210.6830.8220.8410.839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硝酸脂类、抗血小板制剂等基础药物进行治疗。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次,1次/d,睡前服用。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次,1次/d,睡前服用。

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检测患者的TC、TG、HDL-C、LDL-C、hs-CRP、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与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TC、TG与LDL-C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TC(mmol/L)TG(mmol/L)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505.93±0.544.62±0.574.07±0.452.91±0.491.93±0.451.43±0.32阿托伐他汀组
506.06±0.755.22±0.644.75±0.572.88±0.542.24±0.561.77±0.43t值
0.9954.9506..6210.2913.0514.485P0.3220.0000.0000.7720.0030.000
表3 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HDL-C(mmol/L)LDL-C(mmol/L)治
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
组500.94±0.211.36±0.251.72±0.353.85±0.472.71±0.421.94±0.36阿托伐他
汀组500.91±0.261.19±0.271.34±0.313.92±0.512.97±0.452.27±0.44t值
0.6353.2675.7470.7142.9874.105P0.5270.0010.0000.4770.0040.000
2.2 治疗前后的hs-CRP与Hcy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与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
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hs-CRP与Hcy水平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的hs-CRP与Hcy水平比较组别例数hs-CRP(g/L)Hcy(μmol/L)治
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
组500.41±0.070.28±0.060.13±0.0420.81±1.4812.93±1.279.83±1.02阿托伐
他汀组500.40±0.090.33±0.070.25±0.0621.04±1.5214.74±1.4612.17±1.30t
值0.6203.83511.7670.7676.61410.014P0.5370.0000.0000.4450.0000.000
2.3 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
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颈动脉IMT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的颈动脉IMT比较组别例数颈动脉IMT(mm)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
治疗12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501.97±0.171.54±0.130.93±0.11阿托伐他汀组501.94±0.181.68±0.141.32±0.13t值0.8575.18216.194P0.3940.0000.000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途径,达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目的,同时还具有抑制肝脏内载脂蛋白的合成作用,可以更大程度规避心血管事件及其导致的死亡发生,是冠心病患者一级与二级预防的常用药[4-5]。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
他汀均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他汀类药物,但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可以在低密度脂蛋白的表面富积,极易进入到动脉内膜,且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干扰作用小,肝脏的代谢率较低,在调节血脂方面比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6]。

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TC、TG、LDL-C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充分说明了瑞舒伐
他汀的调节脂代谢平衡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组,长期应用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将血脂水平调节至理想水平。

同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hs-CRP与Hcy水平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hs-CRP是极为敏感的非特异性
炎症反应标志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促炎因子之一,与高Hcy血症皆属于
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瑞舒伐他汀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hs-CRP与Hcy水平,这些都有利于冠心病病情的控制。

另外,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的颈动脉IMT皆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颈动脉IMT是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操作简便易行[8],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
实了瑞舒伐他汀在延迟或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的作用更强,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冠心病患者中推广应用,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赖天寿,丘仲柳,谭柏松,等.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
实验诊断学,2014,18(1):49-51.
[2] 王罗卿,孙黎明,王怡练,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89-291.
[3] 祝小霞,丁旵东,曾胜煌,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67-270.
[4] 黄伟胜,杜颜利,陈小云,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z2):128-130.
[5] 陈懿,徐世鄂.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389-2390.
[6] 郭华,陈炅,索冬卫等.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5):98-100,104.
[7] 潘力健,刘磊,尚文静,等.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5,35(6):1463-1464.
[8] 沈奇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268-42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