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06年重点
建设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3.02
•【字号】徐委发[2006]13号
•【施行日期】2006.03.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06年重点建设项
目的通知
(徐委发〔2006〕13号)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驻徐有关部省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2006年组织实施160项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14.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75.3亿元。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之年。

今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结构优、地区布局合理,体现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符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特别是围绕全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构筑徐州都市圈三项重点工作,在重点项目中大幅提高了县域工业项目比重,优先列入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项目,统筹安排了城市基础设
施、现代物流业、科教文卫体设施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

实施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对拉动投资增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两个率先”进程,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切实把重点项目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挂钩制度、综合部门联系制度和责任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项目推进专门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要强化目标管理,把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形成自上而下、一抓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

市委、市政府将把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并按规定兑现奖惩。

各责任单位都要严格考核主体,强化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

千方百计抓好资金落实。

积极争取国债投资,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和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

全力以赴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坚决按照基建程序办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健全完善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政府投资项目要加强工程方案的咨询、论证和评估,增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积极主动搞好重大项目储备。

围绕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力量开发重大项目入库建档,及时调度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强化服务,优化环境。

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服务项目建设就是服务中心工作的观念,充分运用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成果,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项目推进
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项目建设中各种规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到位。

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通过实行“绿卡”制度等形式,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努力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附:徐州市2006年度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略)
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