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整理
毛概整理

毛概整理第一章1.首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毛提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大理论成果:毛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毛思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5.邓小平理论进入党章:1997,15大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实事求是7.实事求是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实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质核心)8.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型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政治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的区别: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领导力量是共产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前途是社会主义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第三章1.新民主主义是过渡:半殖半封--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2.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工业化)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第四章1.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19562.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政治生活主题:人民内部矛盾4.第五章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历史条件,物质基础)3.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核心,社路,无阶专政,马列),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六章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本质(1992,南方谈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分析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2.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制度,还是一个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由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组成,非国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存在的非国家组织的经济。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具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优势。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1.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毛概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第一篇:毛概复习要点《毛概》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4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5~6页)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9~12页)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9~21页),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27页)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29页)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34页)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8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44~46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7页、49~5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8页)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61~67页)3、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71~73页)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的八大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78页)2、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意义以及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85~89页)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96~98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2~103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04页、10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论断及重要意义(113页、115页)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119页)3、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内容(121页)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实现途径(123~124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29~131页),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35~136页)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37~142页)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与特征(145)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5~14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1~152)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5~156)6、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57)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58)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0)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65)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63)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重要意义(170)1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74~175)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87~189)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92~193)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时代主题的涵义(196)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3~212)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14~217)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18)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21)4、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228~237)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党的性质和宗旨(238~239)2、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38~244)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43)4、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和危险(24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44~252)第二篇:毛概考试复习要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4.实事求是路线的基本内容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三大法宝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9.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4.“三个有利于”标准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基本框架、基本特征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18.建设创新型国家1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20.“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2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6.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科学含义2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发展29.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第三篇:毛概考试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启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1、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1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15、没收官僚资本1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启示17、三大优良作风18、三大法宝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24、社会主义本质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6、发展是硬道理27、“三个有利于”标准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4、改革是全面的改革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7、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3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39、非公有制经济成分4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1、新型工业化道路41、人民民主专政42、人民政协的职能4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5、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47、社会主义民主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50、意识形态不能搞多元化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5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53、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5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55、当今时代的主题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5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的联盟60、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6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6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6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四篇:毛概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3)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时代背景:革命战争,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条件(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阶级基础(3)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战争时期——时代条件(4)对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基础(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实践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战争和革命——和平和发展。
毛概期末复习整理

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毛泽东的哪个政治报告? 《论新阶段》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什么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4.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毛泽东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提出实行什么方针?“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6.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工业道路中提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将国民经济的次序调整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7.标志着我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论十大关系》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2.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的是哪篇文章?《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3.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5.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7.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18.按生产要素分配大致可以分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资本或资产等物质生产要素分配,按管理和知识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形式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最新成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它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实践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取得和巩固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壮大,对于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都具有重大历史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推广普及提供了丰富经验和理论依据。
毛泽东思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的相互补充和深化。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式军队、土地革命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与不断革命论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毛概》考试权威参考复习重点(准、全)

《毛概》考试权威参考复习重点(准、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思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七大(毛)、十五大(邓)、十六大(三)、十七大(科学发展观))5、A: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灵魂及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B: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科学体系: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中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
6、“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概括:(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

毛概40条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八、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九、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十、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毛概复习要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原因:1.现实国情,2,理论的内在要求,3,经验教训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历史化进程的特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成熟阶段继续发展阶段。
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结论。
3.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这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概期末考重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
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
3.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
(四)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概大题整理

1、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分别提出了诸多正确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理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
(6)党的建设理论。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3)独立自主。
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毛概复习要点总结

毛概复习要点总结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毛概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谁最先提出的?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P14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4.什么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哪三个?回答的是什么问题?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7.科学发展观强调哪些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8.十七大报告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是什么?十七大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继续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29年,今天为何又要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呢?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站在这样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面对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新机遇新挑战,要面对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矛盾新课题,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开放。
所以,解放思想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法宝。
第二,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来自国内外方方面面的模糊认识乃至错误观点的干扰。
这就需要我们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种种错误的模糊的认识当中超越出来,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毛概考点罗列

毛泽东思想考点整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认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性质、事物的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2.实践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实践的观念和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要求。
3.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原理:阶级、阶级斗争、革命和建设。
4.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确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三、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性质和历史任务。
2.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干部队伍建设。
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措施和成效。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阶段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这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任务。
3.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战略任务。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方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现实基础: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导:坚持被中国人民认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路线。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2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原理–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实践与意识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化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和阶级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战略布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和类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发展过程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三、共产主义理论1.共产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条件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3.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基本阶段–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形式–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阶段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3.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布局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1.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2.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科技进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时代发展性3.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构成和特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关于毛概知识点的章节整理,希望能为大家对毛概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2023毛概重点整理

大学生2023毛概重点整理●毛泽东思想●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初步形成●毛泽东提出并深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对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发挥着根本指导作用。
●确立指导思想●1945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民主主义革命●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社会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提出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工农武装割据●总路线内容(1948)●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革命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性质●决定因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的内容和特点●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其中的一部分●革命指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内容及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根本在于处理好三者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时间:从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6月●一化三改(工业化为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理●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情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采取循序渐进步骤●资本主义工商业联改造●和平赎买、四马分肥●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总路线●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理论依据●1经济文化落后●2有极其广大的农业手工业和在国民经济占很大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个体所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成果●《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根本利益对立●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解决办法:专政民主●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毛泽东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毛概基础知识点整理

毛概基础知识点整理一、社会主义理论1.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经济具有计划性和市场性的双重特征,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4.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权利。
5.社会主义社会里,决定人们地位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的劳动成果分配制度。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2.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城市建设等。
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的高尚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放自信、丰富多样。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原则。
3.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等。
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毛概复习知识点

1.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互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一、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
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意量的方面,还要注意质的方面,从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公有资产是否占优势,这就排除了那种只从量的方面,即只从所占比重多少来确定是否占优势的片面观点。
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方面看: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这主要就全国而言。
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在当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弄清上述主体的基本内含以后,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主体”包括“主导”,“主导”是主体的内容之一。
如果国有经济不起主导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实现;如果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二、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的大问题。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快速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毛概复习要点整理(终极版)

毛概复习要点整理3个材料(10或12小题)85’+小论文15’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国际背景)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理论条件)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文化来源)4.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需要(客观依据)5.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物质条件)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实践条件)二、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深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清醒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3)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本质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1)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毛概复习试题整理

2015版教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科学内涵: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答: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答: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本质要求:解放思想)第五、六、七章的内容在2018版教材的相关章节有所体现。
2018版教材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答: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念;⑥党的建设理念;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及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答: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答: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复习整理一、需准确掌握的知识点(单选、多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还有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P1)2.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P2)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七大(P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如何理解?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P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P5~P6)6.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10)7.毛泽东新型人民军队建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P10)8.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P1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和立论基础分别是?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P18)10.科学发展观首次写入党章是在?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十七大十八大11.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23)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P29)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P29)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什么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P34)2.中国革命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才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发展成熟,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分别是?两次胜利: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两次失败:北伐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P37)3.如何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P38)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分别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反动派。
(P39)5.如何理解“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P40)6.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P41)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P41)8.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什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P42)9.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P43)10.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证民族工商业。
(P44)11.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什么决定的?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P45)1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P49)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P56)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P57)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P57)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P57/P64)5.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重新思考的几个标志性年份?1952年9月1953年6月1953年12月(P58)6.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P62)7.如何理解我国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手工业: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②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③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⑴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⑵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经历了三个步骤①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②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③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P63~P66)8.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失误与偏差如何理解?历史经验: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失误与偏差:在一九九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一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很不适当。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1956年4月和5月《论十大关系》的报告(P75)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思想如何理解?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③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⑤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P78~P80)3.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期毛泽东提出的国民经济总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P82)4.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期,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都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83)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刘少奇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5.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是由谁提出的?周恩来(P84)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9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P96)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的区别?(P97)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P98)现代化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产业结构状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经济运行方式: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由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人民富裕程度: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地区发展状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体制改革: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国际比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根本上是由什么决定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P100)6.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01 具体P102~P103)7.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P105)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P106)2.邓小平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111)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共同富裕,不搞两级分化”(P114)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P117)5.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发展(P119)6.如何理解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根据实际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不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P121~P12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24)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我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P130)3.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