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陵公园保护的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陵公园保护的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北陵公园保护的实践报告
关于北陵公园保护的实践报告
上大学以来很少有课程需要社会实践,而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其中就有社会实践。

我们很少有机会全班同学一起出去活动,这次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失为一个好机会,所以我们都很兴奋。

我们经过一番讨论,将本次的社会实践的地点定在了北陵公园。

北陵公园既有让人轻松舒畅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我们本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出发之前我们就上网查找了有关北陵公园的相关资料,对北陵有了初步的了解。

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建于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它在1927年被奉天省政府辟为公园。

它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满汉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昭陵内古书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

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从被建成后又经历多次的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

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石狮;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宝城和月牙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昭陵并在2004年7月1日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全票通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从资料上我们对于北陵公园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得我们对它越加的感兴趣。

于是在我们的期盼中迎来了社会实践的日子,我们在约定的时间前乘坐着公交车在定好的地点集合。

时间一到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实践活动。

初看到北陵公园脑海中就闪过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无论资料上如何写他的好,可终是无法体会的,亲身感受那又是另一种感觉。

对于北陵公园的总体印象是放眼一望到处都是绿,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百年古树依然苍劲有力,在风中摇摆;人们三两为
伴或是在园中散步或是在长椅上休憩;自娱自乐舞蹈的老者,伴随这动感的音乐快乐的起舞;甚至还有在树上跳跃的跳鼠,可能也感受到了好天气出来嬉戏。

一片祥和的景象。

虽然人与自然相处的还算和谐,但是在这和谐的景象中我仍然发现了环境的破坏。

我们不能忽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对于我们拥有的文化遗产以之为荣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我对北陵公园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由于很多的人来到此地观赏,随处可见垃圾,最让人郁闷的就是广场上的口香糖既显眼有不好清理,湖水上也漂着垃圾湖水混浊;有一些古树已经枯死,但仍然挺立在那里没有及时的清理掉。

有些树木由于人们常年的摩擦抚摸,有的地方没有了皮表面光滑,而树的周围也寸草不生光秃秃的。

还有的树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在树洞上灌上了水泥,这让人不理解;建筑年数久远,石牌坊有倒的倾向,常年的用铁支撑的。

房门破旧,柱子上的漆也掉了,围墙上的瓦多出脱落,而围墙有裂纹。

这些都警示着人们在享受着美好风景的同时,也应采取措施对其加以保护,使其更久远的存在下去。

保护文化遗产是对于本国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部分。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可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保护文化遗产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迫切的。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经过调查,现在的北陵公园已经大不如前,虽然周边进行了扩建改建,但仍然受损严重,对其保护很不到位。

保护文化遗产也是保护一个地方的文化精神。

保护文化遗产同样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文化遗产具有连接古今、传承文化、融会历史的意义。

因此,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全世界的遗产,全人类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还可以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和谐。

那我们应怎样保护文化遗产呢?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自身的情况加以修补外还应该广泛的学习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

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保护建筑艺术精品,如宫殿、教堂、寺庙,到
保护与晋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建筑,如乡土民居、工业建筑等。

从保护文物到保护文物的环境,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古迹扩大到保护历史地段、历史城市。

从重视古代文化遗产到重视近现代的文化遗广、从保护与当今生活已无关联的古建遗址,到保护现在还有人继续生活、继续使用的建筑遗产、历史街区等。

从保护单一要素的文化遗产到保护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如保护包含若干国家、若干城市的“文化线路”。

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研究二者的关系,保护二者的综合体。

从专家保护、政府保护到民众保护、社会保护。

这是从理论上说明怎样的来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但对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保护。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取多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对本地方的环境进行保护。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从政府方面,首先要落实领导责任,沈阳市的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定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成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还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和舆论监督机制,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文化遗产进行相应的保护。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

还要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还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的丰富内涵。

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娃娃抓起,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
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还有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个人方面,要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在游览文化遗产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随地扔垃圾,不能乱写乱画,还有不能随地吐痰。

要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道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还有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要积极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出一份力。

还要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来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再让他们带动身边的人,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要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益匪浅,学到了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

让我了解了北陵公园的历史,在沈阳这么大的城市还可找到这么幽静的地方真的很不容易,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在这幽静的地方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也让我知道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也有让人心痛的地方,目前北陵公园的环境保护状况非常的不好,多处受损,并没有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

希望相关部门负责人,尽快想出应对的措施,对北陵公园进行修补和保护,还要想出办法对其进行长期的保护。

与此同时,广大的市民和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行为,还要同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而保护。

让我们共同的努力创造城市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北陵公园导游词[范文模版]
导游词是对一个地方的介绍和说明,通过导游词,能让游客更加清楚清晰的了解到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北陵公园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北陵公园是怎样的吧!北陵公园导游词【1】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

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清昭陵,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

可见,帝
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

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

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

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

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

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

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

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

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

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

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

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北陵公园导游词【2】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的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

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
楼。

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

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

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

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

宝城又称宝顶。

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

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

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

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

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第三篇:北陵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昭陵,因为位于沈阳市的北郊,所以又称为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挤吉特氏的陵墓,是清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也是我过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现在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在位17年,完成了东北统一大业,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

崇德八年,也就是公历1643年的八月初九深夜,在沈阳故宫的清凝宫东屋南炕上“端坐无疾而终”,享年52岁。

死后的梓棺移至陵寝暂安。

顺治六年也就的公元1649年四月十七日,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四去,第二年梓棺移至昭陵与皇太极合葬。

昭陵建于崇德八年即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即1651年,以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形成现在的规模。

在建筑风格上,昭陵既吸取了明陵的建筑长处,又具有满足陵寝建筑的特点,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典范。

昭陵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建筑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建筑采取对称形式分布,中轴线的最后面是全部建筑的主体。

现在我们就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参观游览.
第四篇:沈阳北陵导游词
沈阳昭陵即沈阳北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很多游客来参观游览。

下面是写写帮文库为大家带来的沈阳北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沈阳北陵导游词篇1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 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
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

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

方城四角有角楼。

方城内有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晾果房和焚帛亭。

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门、石五供和券洞门,券洞顶端是大明楼。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宝城,在宝城中心,上为宝顶,下为地宫。

宝城后面是隆业山,登山俯视,陵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昭陵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

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这是游中部的开始。

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形生动,更引人注目。

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

既整饬又肃穆。

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

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

欣赏罢石马,即可至碑亭。

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门。

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

方城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

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

隆恩
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故又显得异常华丽。

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

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

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

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民国十六年五月(1927年),以陵寝为中心辟为“北陵公园”,如今占地面积332万平方米。

其总体规划是以陵寝为中心,分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

园内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

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

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来此参观。

北陵公园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现在北陵公园已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

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

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

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现在昭陵已辟为北陵公园。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

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

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亦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沈阳的窗口.沈阳北陵导游词篇2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
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风景名胜清昭陵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陵园后部的主体建筑由方城、月牙城和宝城组成。

方城为城堡式,南墙正中辟券门,名隆恩门,上建三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门楼。

城四角建有角楼,均为重檐十字脊,黄琉璃瓦顶。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沈阳北陵导游词篇3
清昭陵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4年7月1日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

陵寝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昭陵全陵占地18万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

由南至北依次为:前部,从下马碑到正红门,包括华表、石狮、石牌坊、更衣厅、宰牲厅。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包括华表、石象生、碑楼和祭祀用房。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

方城正门称为隆恩门,上有门楼。

方城四角有角楼。

方城内有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