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7课时)word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讲义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目标与素养: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移动的条件。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2.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2)实质:改变条件后,①v 正≠v 逆,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条件改变⎩⎨⎧若v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1)实验原理:Cr 2O 2-7+H 2O2CrO 2-4+2H+橙色 黄色(2)实验步骤:Ⅰ.向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再滴加数滴1 mol·L -1 NaOH 溶液。
Ⅱ.向上述溶液中滴加1 mol·L -1HNO 3溶液。
实验现象结论实验Ⅰ滴加NaOH溶液后,溶液橙色变浅,逐渐变为黄色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实验Ⅱ滴加HNO3后,溶液黄色变浅,逐渐变为橙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结论及应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从而提高产物产量、降低成本。
微点拨:固体或纯液体浓度可视为定值,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用量,其浓度保持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三、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实例探讨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增大压强减小压强N2(g)+3H2(g)2NH3(g)K=c2(NH3)c(N2)·c3(H2)正向移动逆向移动N2O4(g)2NO2(g) K=c2(NO2)c(N2O4)逆向移动正向移动FeO(s)+CO(g)Fe(s)+CO2(g)K=c(CO2)c(CO)不移动不移动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a A(g)b B(g),其平衡常数K=c b(B)c a(A),改变体系压强时:⎩⎪⎨⎪⎧若a >b ,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若a =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反 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若a <b ,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增 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实用文档2019-2020年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改变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分别有何影响。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③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以下平衡:2CrO42-(黄色)Cr2O72-(橙色)+H2O,进行以下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4mL0.1mol/LK2CrO4溶液,滴加1mol/LHNO3溶液数滴,现象_____________,结论:化学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
[实验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1mol/LNaOH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和另一份溶液对比得出结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思考:1.在硫酸工业中制取三氧化硫时,通过向反应体系中通入过量空气,目的是什么?2.在工业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向合成塔中通入过量氮气来提高氢气转化率,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练习: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实用文档[Cu(H2O)4]2-(蓝色)+4Cl- [CuCl4]2-(黄色)+4H2O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正=V逆 V正≠ V逆 V正'=V逆'各组分百分含量:组成百分含量:发生改变保持新的一定保持一定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见后)(三)勒沙特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则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就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对V正和V逆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导致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见后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2).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在新条件下使V正和V逆的大小重新达到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新达到保持不变。
但速率大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并不相等。
(3).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主要方法:①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小判断: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根据生成物或反应物百分含量的变化判断:若反应物含量减小或生成物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物含量增加或生成物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根据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来判断:当平衡组分全部是气体时,M气体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M气体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M气体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
当平衡组分中有液体或固体时,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④通过气体密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方法同③,还需考虑压强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密度的影响。
必需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⑤通过反应体系颜色的变化等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⑥通过勒沙特列原理(浓度、压强、温度的变化等)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案乐享集团公司,写于2021年6月16日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阅读课本P52后回答: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3、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 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完成课本P53活动与探究: 旧平衡 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V '正=V '逆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注意: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2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是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 V 正、V逆都减小,但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3、工业上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 -t 图分析②减小反应物浓度t 2(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 '逆>V '正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V (逆)VV (正)tV(正)= V(逆)t 1①增大生成物浓度t 2V '(逆)V '(正)V '(正)=V '(逆)t 3V '(逆)V '(正)V '(正)=V '(逆)t 3VtV (正)V (逆)V (正) = V (逆)t 1结论: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V 正>V 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V 正>V 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V 正<V 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V 正<V 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练习1、工业上制取硫酸的过程中,有一重要的反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用过量的空气与成本较高的SO 2作用,为什么 2、已知 FeCl 3棕黄+3KSCN 无色FeSCN 3血红色+3KCl,充分反应后,采取下列 1.2.5 措施将会导致混合体系的颜色加深; 1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铁固体 2向混合体系中加入硫酸铁固体 3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4向混合体系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5向混合体系中加入NH4SCN 固体3、在定温定容的容器中发生N 2+3H 22NH 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1向容器中充氮气 2向容器中充氢气3向容器中充氨气4向容器中充氦气5向容器中充入氯化氢气体总结:1.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2.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增大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请写出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解释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讲解:对于某些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由于压强的改变引起了浓度的改变,有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1、增大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和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讲,由于缩小了体积,气体的浓度增大,提高了反应速率;2、若两边都有气体,则改变压强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当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同,速率改变倍数不一样,分子数目多的一侧速率改变倍数大;当反应前后体积相同时,增大倍数相同;结论:增加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pC g +qDg 加压m+n > p+q 正反应方向m+n = p+q 不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m+n < p+q 逆反应方向 m+n > p+q 逆反应方向减压m+n = p+q 不移动 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m+n < p+q 正反应方向结论及应用: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可表示为:、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2、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3、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注意: ① 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状态例:FeCl 3 + 3KSCN FeSCN 3 +3KCla Agb Bg学生完成课本P53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解释;)()(A c B c K ab 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a=b ,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若a<b,即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下面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1加压,平衡移动吗问题解决: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 2g 2NO 2g ②H 2Og + COg CO 2g + H 2g ③H 2Og + Cs COg + H 2g ④CaCO 3s CaOs + CO 2g ⑤H 2Sg H 2g + Ss思考:对于反应②和⑤,增大压强时,平衡没有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练习: 在定温、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1molN 2 和3molH 2,发生反应N 2+3H 2 2NH 3,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将会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1压缩容器的容积2定压向容器中充入氦气 3定容容器中充入氦气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讲解: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具体表现在: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让学生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活动与探究2 :2NO 2 N 2O 4 △H<0红棕色 无色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血红色 结合课本P54活动与探究(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 图分析②降低温度VtV (正)V (逆)V 放热V 吸热V 放>V 吸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 吸热V 放热VtV (正)V (逆)①升高温度V 吸>V 放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 图分析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注意: 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练习4在高温下,反应2HBr H 2+Br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Brg B 、降低温度 C 、升高温度D 、保持容积不变,加入H 2gV(四)、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有催化剂 ②无催化剂学生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讲解: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着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意: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4 平衡移动的方向为减弱外界改变的方向;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1、新制氯水时间长后,颜色变浅2、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比用水好3、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NaOH固体快速制取NH34、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产生5、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在N2+3H22NH3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产生什么影响1、定容,充入氢气2、定容,充入HCl气体3、定容,充入氖气4、定压,充入氖气5、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6、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7、其它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总结板书设计: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 1、概念:2、移动的原因:3、移动的方向:4、结果: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四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学生需要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包括通过改变温度 、浓度、压强等条件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外,学生还需要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结果 。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材分析与课程目标
02
01
0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教材分析与课程目标
01
了解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应用中 的意义;
02
培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知识点与技能要求
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电 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应用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可以解释和预 测许多化学现象,如沉淀的生成 与溶解、气体的吸收与释放、酸 碱中和反应等。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的 溶解速率等于其沉淀速率,形 成动态平衡。
移动因素
改变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 ,可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
应用
通过控制条件,可实现难溶电 解质的分离与提纯。
溶度积常数($K_{sp}$)的意义
可用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解能力大小,溶度积常数越大,溶解能 力越强。同时,溶度积常数也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大小的一个衡量标准。
0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选修四精品PPT教学课件

• 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B
• 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 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 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 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 ⑥ 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 A ① ② (B) ② ⑤ (C) ③ ⑤ (D) ④ ⑥
V(mol.L-1S-1) V‘正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逆
V逆
0
t1
2020年10月2日
t2
t(s) 10
注意:
△
1.例: I2 + H2
2HI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但浓度增大,颜色加深,速率加快!
2.充入”惰性气体”
V(molL-1S-1) V正= V逆
a 恒压 当成”减压” b 恒容 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V’逆 V”正 = V”逆
V正
V正= V逆 V‘正
V逆
0 2020年10月2日
t1
t2
t(s)16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பைடு நூலகம்可逆反应的影响: 同等程度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 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V(molL-1S-1)
V’正= V’逆
V正= V逆
化学平衡的移动
2020年10月2日
1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 概念: 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 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 移动的原因: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旧平衡 条件改变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新平衡
3. 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7课时)word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7课时)word教案课题:专题四化学平稳中的图象问题授课班级课时 1.5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加深对反应速率、平稳移动的明白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速率—时刻图难点图像特点的分析和规律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专题四化学平稳中的图象问题一、速率—时刻图二、浓度—时刻图1、C---t图2、含量—时刻图三、恒压—恒温曲线四、速率—温度、压强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板书]专题四化学平稳中的图象问题一、速率—时刻图[讲]此类图像定性提示了V正、V逆随时刻(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阻碍)而变化的规律,表达了平稳的差不多特点,以及平稳移动的方向。
[讲]可用于:I 已知引起平稳移动的因素,判定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II 已知反应,判定引起平稳移动的因素。
[投影]例1、对达到平稳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增大压强,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集合状态为( A )A 、Z 、W 均为气体,X 、Y 有一种是气体B 、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C 、X 、Y 、Z 、W 皆非气体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有气体[分析]由图可知,左、右两侧都为气体且右侧气体多。
[投影]例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情形。
由图可推断:⑴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⑵若A 、B 是气体,则C 的状态是 ,D 的状态是 。
例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 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由图可推断:⑴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⑵若A 、B 是气体,则C 的状态是,D 的状态是。
v 正反应速率0 降温加压时间v 逆v 正v 正v 逆v 逆答案:放热;气体;固体或纯液体[板书]二、浓度—时刻图[讲]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稳体系(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形,此类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转折点,即达到平稳的时刻。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选修4教材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中的一部分。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后面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
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以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是平衡也将发生变化。
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本节只学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浓度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先利用已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本节教材设定的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猜想,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猜想是否成立,从而得到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然后通过对速率-时间的图象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具体原因,最后可以联系实际生产让学生理解学习该理论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对生产实际有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word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word教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可不能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稳发生移动的是()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解析】关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稳不移动。
【答案】 A2.关于平稳CO2(g)CO2(aq)ΔH=-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纳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稳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因此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1 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0.5 mL 0.01 mol·L-1的NH4SCN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H4SCN Fe(SCN)3+3NH4Cl,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赶忙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2滴2 mol·L-1的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稳是:Fe3++3SCN-Fe(SCN)3,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4Cl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4+、Cl-未参与上述平稳,故对此平稳无阻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稳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滴2 mol·L-1FeCl3,增大c(Fe3+),平稳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0.1 mol·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

《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3个实验验证,探索了反应物的浓度,体系的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教学中,还应把压强改变、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以探讨并总结,以加深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2、学会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浓度、温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总结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通过对比、小结进一步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1课时[新知探究]探究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移动方向(1)化学平衡的移动:当平衡体系条件改变时,原有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3)平衡移动的方向:①若v(正)>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③若v(正)<v(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必记结论]外界条件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1)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则平衡一定不移动,如增加固体的用量。
②若条件改变,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但v(正)、v(逆)同等程度的改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③若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平衡发生移动,说明外界条件一定发生改变。
[新知探究]探究 1 利用重铬酸根离子与铬酸根离子之间的转化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填写下列空格。
(1)实验原理:Cr 2O 2-7+H 2O2CrO 2-4+2H +橙色 黄色 (2)实验探究:探究2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及应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2)应用: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产物产量,降低成本。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教学内容为苏教版《选修4》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后面所涉及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后面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奠定基础。
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二学生,她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其中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2.教学难点: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化学平衡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四.教学流程设计(见图1)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1情境引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问题驱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冬季的供暖期,有些人会因为CO而中毒,引导学生思考医院是如何抢救和治疗CO中毒的。
从生活角度分析存在的化学现象,从化学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与该现象的联系。
【学生思考问题】思考CO中毒的治疗方法,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并寻找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CO中毒现象的分析,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化学平衡知识,让认知冲突驱动学生进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应用新知识”情境。
环节2复习旧知,回顾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苏教版化学选修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化学选修说课稿《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苏教版化学选修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说课稿苏教版化学选修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1、课程的设计以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以学生对新知预言、主动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3、重视实验设计,设计注重学生的心理与认知水平、认知发展相结合。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苏教版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与原教材相比,原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接受,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理论性强。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使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使学生亲历科学的历程”。
3)情感态度: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究问题的方法、灵感和智慧,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③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移动原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苏教版化学一轮精品教学案: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会借助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及热效应。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_______。
这种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1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2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考点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存在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增大压强向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温度升高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3.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5.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6.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创新学案】2

(1)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没有改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后,平衡不移动。
v-t图:
(2)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
压强改变
正向体积
变化
v正v逆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
增大压强
减小
增大
减小压强
减小
增大
v-t图: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8.(2008北京理综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 △H=+Q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例2.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
C.2SO2(g) + O2(g) 2SO3(g)D.C(s) + CO2(g) 2CO(g)
3.在密闭容器中A+B C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若B物质为固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若为气体则C一定为气体B.A可能是气体,C可能是液体
C.A一定是气体,C可能是液体D.A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气体
4.已知反应A(g)+2B2(g) 2AB2(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逆 V正 V逆 V ’正
二看线:即线的斜率大小,增减性 三看点:即起点、终点、转折点、交叉点 四看:是否需要辅助线(等压等温图) 五看量 (2) 二想规律:勒夏特列原理 (3) 三作判断 3、解题技巧: (1 ) 先拐先平,数值大:先出现拐点先平衡,对应的温度、压强值都增大。 (2) 定一议二:确定横作标不变,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速率变化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 X、Y、Z、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 )
A、Z、W 均为气体,X、Y 有一种是气体 B、 Z、W 中有一种是气体, X、Y 皆非气体 C、X、Y、Z、W 皆非气体 D、X、Y 均为气体,Z、W 中有一种有气体 [分析]由B(气)
eC(气)+fD(气),反应过程
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 (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教
案
课题:专题四 化学平衡中的图象问题
授课班级 课 时 1.5
知识 教 与 技能 学 过程 与 目 方法 情感 的 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加深对反应速率、平衡移动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速率—时间图 图像特点的分析和规律 专题四 化学平衡中的图象问题 一、速率—时间图 二、浓度—时间图 1、C---t 图 2、含 量—时间图 三、恒压—恒温曲线 四、速率—温度、压强图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 教学步骤、内容 段、师生活动 [板书]专题四 化学平衡中的图象问题 一、速率—时间图 [讲]此类图像定性提示了 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 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讲]可用于:I 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 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II 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投影]例 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X+Y Z+W。在 其他条件不
[自我评价]
1、甲图中 C%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t 表示反应时间,乙图中 v 表示反应 速率,p 表示压强, T1、T2 表示不同的温度,下列反应中符合此图的是 应时间,乙图中 v表示反应速率,p表示压强, T1、 ( )
T2表示不同的温度,下列反应中符合此图的是 ( ) C% T1 T2 甲 t 乙 v 例7、 甲图中C%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
p C (气) + Q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 t 时 ,温度 T 和压强 p和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 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 B% 线分析,下列关系应为 T1 P2 T1 ____T2 T1 P1 P1_____P2 m+ n _________p T2 P1 Q____0
0 t1 t2 t3 t
v正 v逆
p
A. 2N2O3(g) 4NO(g)+O2(g)(吸热反应) B. 4NH3(g)+5O2(g) 4NO(g)+6H2O(g)(放热反应) C. 3NO2(g)+H2O(g) 2HNO3(g)+NO(g)(放热反应) D. CO2(g)+C(s) 2CO(g)(吸热反应)
2、已知某可逆反应: m A(气) + n B(气)
3.
m A(固) + n B(气)
p C (气) + Q
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的关系如 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m + n p B. n p C. x点的状态时混合体系中 v正 v逆 D. x 点的状态比 y点的状态 混合体系中的反应速率快
B% • x •y 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