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机关事业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对心理重建工作的启示—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机关事业人员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对心理重建工作的启示—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
摘要】对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是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笔者采用自编问卷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单位
和个体有心理健康的需求但总体低于物质需要,该群体认为开展心理工作应该由
政府来完成,由专业的机构来负责实施,更愿意接受来自本土力量的心理帮助,
认为健康教育与宣传是重要工作,希望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笔者认为:有
效的心理重建工作应由政府组织、专业机构指导、本土心理援助队伍实施、加大
心理健康的宣传与教育、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需求个体调查
灾难多发的年代,灾后心理重建成为重要的工作。
“5.12”震后不同阶段、不
同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不同重心的多元化表现。
2008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PTSD量表大于40分的人群76%分布在重灾区和极重灾区;2009年中国科学院对1500名干部群众的调查发
现有4.3%的人有自杀倾向。
震后各群体面临的工作、家庭、生活压力均高于震前,而地震后压力,可以连环累积。
极重灾区北川先后发生的几起自杀事件提醒我们
必须注意灾难后心理影响的持久性和复杂性,及时开展调查和研究,立足现实科
学推进心理工作,并为其他类型和地区的灾后心理重建提供参考。
心理健康服务
需求是个体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想要达到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
缺乏状态。
个体的心理健康需求是个体心理恢复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之源,个体
由需求引发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进行客观认知,并为需求满足目标的实现进行行
为选择。
个体有了心理健康的需求,才能有意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并接受外界的
帮助,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发展积极心理。
对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
查是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基于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在心理重建中的重
要作用,研究者开展了相关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2009年10月-12月,研究者对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57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进行了心理需求相关调查。
其中,对115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基本需要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130份,有效问卷1127份,有效率98%;对720名人员进行了心
理援助反馈调查,回收问卷704份,有效问卷704份,有效率100%;对410人
员进行了个体心理健康的需求调查,发放410份问卷,收回363份问卷,有效问
卷337份,有效率93%。
研究采用定量调研和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
问卷《北川羌族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求调查表》、《心理援助反馈调
查表》、《个体心理健康需求调查表》机关事业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的需求调查。
对被试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需求进行了调查。
人口学资料包括:职业、
受教育程度、民族等。
2 结果
2.1事业机关人员需求情况
单位群体需求主要集中在住房、经济、就业等客观的现实需要,对心理方面
的需求不明显(54%的单位未表态,46%的单位有需求)。
有心理需求的单位中,员工减压排在第一位。
个体需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现实需要,物质需要约占被调
查人数的53%。
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需求,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7%。
在有心理需
求的个体中,最需要改变的问题是心理压力的解决和心态的调整。
2.2个体心理健康需求情况
封闭式问卷结果:58%的人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61%的人喜欢向朋友、家人倾诉以缓解心理压力,38%的人选择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压力,50%的
人需要心理健康的学习资料,63%的人需要他人的鼓励和支持,50%的人需要关
于心态调整的培训,48%的人需要关于挫折应对的培训,52%的人需要关于提升
心理素质的培训,56%的人建议政府组织心理活动,57%的人认为需要开展心理
卫生服务工作,60%的人需要因为来缓解压力。
2.3开放式问卷结果
开放式问卷结果:最喜欢的心理调节方式依次是:倾诉,自我开导与减压,
音乐,运动,朋友聚会,独自静坐,逛街、上网、打牌等娱乐方式,睡觉;开展
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职能部门依次是:政府、社会、每一个公民、医务工作者;最
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依次是:“心理引导、心理放松的相关知识”、“自我的心态调
整知识”、“如何有效释放压力”、“如何提高心理素质”、“治愈哀伤的方式”、“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方式”、“孕前心理准备知识”;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活动依次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音乐、舞蹈等艺术疗法”、“团体辅导”、“旅游、休闲
娱乐”、“运动疗法”、“一对一单独辅导”;开展心理援助的人员依次是专业心理机
构和专业人员的心理援助,政府工作人员,自己,本单位人员;目前心理卫生服
务最需要做的工作依次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教会
人们如何缓解压力”、“开展心理咨询”、“深入走访、了解实情”。
3 结论与分析
3.1相对与物质需要,单位和个体对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总体需求不高。
个体和群体对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有的一定需求,但相对与物质需要,总体需求
不高,需要主要集中在住房、经济、就业等客观的现实需要,对心理方面的需求
不明显。
在有心理需求的群体中,员工减压排在第一位。
原因主要在于灾难损毁
了大量物质财富,很长时间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现实问题上,加上心理健康问
题具有隐蔽性,一般不容易显现;当地原由心理健康观念淡薄,人们普遍缺乏自
我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相关需要不高。
3.2单位和个体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式与内容多样
3.2.1认为心理工作应该由政府组织、专业机构实施、发挥本地人力资源的作用、从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入手进行。
70%的人认为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援助是政
府的工作,应该有政府来组织和实施,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工作是政府的职能;77%的人认为应该由专业的机构来负责实施这项心理健康和心理援助工作;
近70%的人员认为健康教育与宣传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最应该做的工作是开展大
规模的心理健康宣传以及相关工作;人们更愿意接受来自本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亲人和朋友等的帮助,普遍认为本土心理援助力量的作用大于外来心理援助。
3.2.2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心理压力的调节手段和形式、相关培训的内容形
式需求多样
人们认为很希望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需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资料,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普遍认为向朋友,家人倾诉人们来缓解心理压力是
很好的方法;人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何缓解压力,如何更好
的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等等都是灾区机关事业人员想知道的心理健康
知识。
大多数人都需要心态的调整的相关培训,关于心理培训,关于对待挫折的
心理培训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选择灾后心理辅导、心理
咨询,心理调整等方面的人也由一定数量,在没有这些专业的心理辅导的情况下,
人们采取更多的的方式是自我调整;大多数人认为通过音乐来排遣压力的方式,而对于舞蹈和绘画的认同度相对不高,因此可以运用音乐给机构的干部提供相应的心理方面的压力缓解;更多的选择聊天来解决心理困惑。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心理宣传很多,很多人知道运用宣泄的方式来解决心理困惑,还有很多人选择独自思考,安静的呆着、发泄、运动、聚会休息等方式。
人们最喜欢的心理健康活动形式是如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旅游等等,同时也认同与家人沟通,娱乐,团体辅导等等方式。
4 启示与建议
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我们必须立足灾后群体和个体的心理需求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重建工作。
灾后一年半,灾区单位和个体有心理健康和性心理援助的需求但总体低于物质需要,心理重建工作任重道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途径加大相关宣传与教育是有效的心理重建的前提和基础;开展心理重建工作应该由政府主导并组织实施;灾后专业机构要及时介入灾区,指导重建工作的开展并持续培训本地人员;由于灾区居民更愿意接受来自本土力量的心理帮助,必须加大对本土心理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由于民族地区居民喜欢采用音乐和活动、以及倾诉来排解压力和解决心理困惑,心理重建的途径应多种多样;在没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服务的情况下,人们会采取自我调节的方式来缓解各种压力和调节心态,具备自我恢复与发展的动力和潜能,我们应相信并尊重民族地区居民自我恢复的能力与实力,并及时提供有效的辅导。
本研究得到北川羌族自治县卫生局及心理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对他们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统计数据[Z].2008.7
[2]数据来自2009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对史占彪的访谈[Z].2009.5
[3]黄国平.彩虹重现.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M].2009:4-6.
[4]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社会真正的动力关系式——需求决定论(十四)
[M]./bbs/redirect.php fid=20&tid=17645&goto=nextoldset.
[5]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