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1号高中生物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________ __________ 准确、比较局限 ____________
体液调节 __________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______系统的 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 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______也可以影响________系 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 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降低。
1.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糖尿病
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细胞代谢紊乱
D.渗透压下降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 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 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热点二 神经-体液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13.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流行:艾滋病主要通过____、____、输入血液制品或使 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途径传播的。 预防:(1)洁身自爱;(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3) 不用未消毒过的器械纹眉、穿耳;(4)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 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5)需要输入血液和血 液制品时,必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
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侵染人体的HIV,其蛋白质
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 )
A.HIV的核糖体
B.人体T细胞的核糖体
C.人体红细胞的核糖体 D.人体内细菌的细胞质基质
解析: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 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 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 恶性肿瘤而死亡。病毒无细胞结构,侵染人体的HIV,其蛋 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主要在人体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
考点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6.血糖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以及去路
(2)调节过程
7.体温的调节
寒冷
↓ 皮肤冷觉感受器
↓ ______体温调节中枢
↓ 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
↓ 汗腺分泌______,毛细血管______
肝脏、肌肉等产热______ ↓
体温回升
↓ 正常体温
炎热
↓ 皮肤温觉感受器
1.细胞外液(内环境)是本讲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内环境 的组成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概念之 间的联系。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热点一 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意义 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
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 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 1.单 多 2.内环境 3.绝对 动态 神经 免疫 生命 活动 4.反射弧 体液 迅速 短暂 5.神经 激素 神经 6.胰岛B 胰岛A 降低 7.下丘脑 减少 收缩 增多 下丘脑 增加 舒张 减少 8.大脑皮层 垂体 重吸收水 9.器官 细胞 活性 免疫 免疫 10.T细胞 效应B细胞 球蛋白 靶细胞 11.获得性免疫缺陷 T淋巴 12.T淋巴 13.性滥交 毒品注射
答案:C
热点三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这时( )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解析: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正常体温, 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散热减少是神经调节,下丘脑使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了散热;产热增加,包括骨骼肌战栗、 代谢加强等,骨骼肌战栗与躯体运动中枢无关而与下丘脑有 关,使代谢加强是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 用。
的关系 4.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 机制的实验
实验与探究 (6)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7) 实 验 : 生 物 体 维 持 pH 稳
6.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 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 持
定的机制
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 1.细胞生活的环境
2.__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
↓ 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
↓ 汗腺分泌____,毛细血管____ 肝脏、肌肉等产热________
↓ 体温下降
↓ 正常体温
8.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
食物过咸
↓
易错提示:(1)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有关激素为抗利 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 收。
答案:B
变式训练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 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2010年潮州水平测试模拟)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
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
变式训练
2.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
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Biblioteka B.外毒素C.抗原
D.抗体
解析: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学生 只要准确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就能轻松解题。血 清里面含有抗体。
答案:D
变式训练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答案:B
变式训练
5.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传染途径是注射、输血、握手等 B.HIV的潜伏期较短 C.可以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D.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解析: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播途径有: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其重要特点是潜伏期长;艾 滋病病毒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
解析: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 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第三 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器官主要 有胸腺、脾、淋巴结等。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答案:C
热点五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的简称,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
(2)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 考点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9.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________、免疫________和免 疫__________物质组成。 功能:防卫功能: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 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器官和________细胞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免疫调节
本讲考纲概览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 态中的作用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 糖调节
系 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 中的作用
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
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解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同 时,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这 说明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人体的交感神经被 称为应急性神经,当人处于危险情境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从而使人产生多种生理 反应。这一系列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
答案:A
热点四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病毒感染后治
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H1N1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意义。血
浆、组织液与淋巴间的物质交换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物质交
换保证了内环境中的物质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若组
织液回流受阻,则会出现组织水肿。通过CO2的体液调节, 可使人体内环境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变式训练
10.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易错提示①抗体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②抗原:病毒或自身病变、衰老细胞(癌细胞)。 (2)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
考点5 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11.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 全称:______________综合症(AIDS)。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存在部位:与人体的____________细胞结合。 1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发病机理:HIV侵入人体后与________细胞相结合,破坏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 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 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症状: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 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 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疲痨,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 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概念
说明:内环境稳态不是
稳定而是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①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
呼 消吸 化系 系统 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的相对稳定
②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系统 内分泌系统 系统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__________的 必要条件。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