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勇气》同步练习1(语文版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气同步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看拼音写汉字。
jū jǐn_______ shòu______带 qiè_______生生
zhuó______陆 shuān______门 qí________长
xī________微呜yè_______
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1)拘谨①全心全意。
(2)颀长②日光微明。
(3)孔武有力③非常少。
(4)熹微④身材高。
(5)寥寥可数⑤过于谨慎、拘束。
(6)悉意⑥勇武而有力量。
3.“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这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是先总写概述,然后围绕这一句或句中的中心词再展开写,进行更加细腻、更加深入的描写。
请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有此特点的句子,并仿写一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
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要对付的这种人民。
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
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
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
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
”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
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
但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
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对,幸福。
”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4.文段中说“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怎样的“高度”?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
”句中加粗的“他们”指谁?“我”又为何会屡次讲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
”句中加粗的“惟一的出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为何说那位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8.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中内容,在“老妇人”前加两个修饰语,使“车厢里有一个______老妇人”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0.“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后备役老兵为什么不说把“我的妻子”而是说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拘谨绶怯着
闩颀熹咽
2.(1)—⑤(2)—④
(3)—⑥
(4)—②(5)—③
(6)—①
3.①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一个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②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
③仿写示例:那年,我第一次看见大海——真是太美了。
4.为了捍卫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
5.美国士兵和法国妇女。
因为这个故事实在感人,可以借此激励这些战士。
6.他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7.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的人是幸福的。
8.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健壮的男子上战场,妇女和孩子被留在家中,饱受精神上的折磨。
9.神志不清,虚弱多病。
10.老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他的三个孩子,反复数数是因为想念孩子。
11.儿子都战死了,这样说更能激起人们的同情,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灾难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