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灌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经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上,已研发了多种类型的灌浆施工技术,但灌浆施工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特征,所以无论在使用任何一种灌浆施工技术时,都应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全面落实质量控制工作。

为此,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其中的施工要点,从要点出发,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便为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水利水电施工涉及范围较广、施工内容较为复杂,所以做好地基加固处理,不仅可以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也能提升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而灌浆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经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应,全面掌握其技术要点,根据要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切实发挥出地基加固的作用。

一、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一)灌浆孔钻孔技术分析
(1)孔斜率,灌浆施工过程中,钻扣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钻孔过程中,要保证灌浆孔的水平垂直度,并且成孔的直孔与孔壁要处于均匀并且正直的状态。

但在帷幕深孔状况钻孔过程中,直度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如果钻孔之间的距离较近,两孔之间就会互相影响,所以应通过测斜的方式,避免灌浆孔之间相互作用,对已完成的钻孔造成质量上的影响。

(2)钻孔顺序,灌浆孔钻孔施工中对工序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在钻孔施工时,应先进行第一序列钻孔施工,然后依照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施工,而且灌浆也按照此顺序进行,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够在第一序列钻孔施工完成后,检查钻孔的质量以及成孔的效果,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不存在问题后再进行下一序列的钻孔施工。

另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完成一序列施工后,进行压水实验,检测灌浆孔的吸水率,当吸水率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标准后才能进行灌浆施工[1]。

(3)钻孔冲洗与裂缝冲洗,钻孔冲洗以裂缝冲洗是灌浆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环节,其中清洗钻孔以及裂缝主要是为了避免灌浆孔内以及裂缝中残留碎屑会对灌浆施工中浆液的胶结性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通常情况下,钻孔冲洗以及裂缝冲洗会采用钻头、钻杆等设备,将冲洗液输送到灌浆孔内部,通过冲洗排出沉渣,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循环模式,另一种反循环模式;冲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压冲洗、第二种是低压冲洗、第三种是扬水冲洗[2]。

(二)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1)灌浆材料的要求,灌浆材料主要是由水、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组成的,在施工中浆体要先制成立方体试件,规格为7.07cm*7.07cm*×7.07cm,试件的养护要在一周以上,保障试件抗压强度超出5MPa,而且浆体要具有保水性、和易性、可泵性。

如果因主客观条件试件可能出现干缩问题,可以在浆液中添加适量的膨胀剂。

(2)灌浆方式管,灌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循环式灌浆,另一种是纯压式灌浆,其中循环式灌浆可以细化成孔口循环灌浆与孔内循环灌浆两种形式。


字面上来理解,孔口灌浆指的是浆液的循环位置在孔口,而从实质上来讲,其是
纯压式循环灌浆;而孔内循环的位置是在内外两管之间的空隙,循环灌浆中,浆
液会一直在孔段内进行流动,从而减少了颗粒沉淀物质,能够获得较好的灌浆效果。

纯压式灌浆指的是浆液不需要返回循环,直接沿着灌浆管压入到灌浆孔中[3]。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在裂缝较大的岩层处理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灌
浆孔的深度,通常情况下,深度不能超过12米,而且灌注过程中浆液的浓稠度
要高于循环灌浆。

虽然这种方法在处理裂缝较大岩层时有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方
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使用在裂缝较小的岩层上,很容易出现堵塞问题,灰浆
无法填满缝隙,从而无法实现施工的预期效果。

(3)灌浆顺序,灌浆通常以两种方法来完成,一种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
一种是一次灌浆,其中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是先进行灌浆孔钻孔,钻孔全部完毕后
依照成孔位置与顺序从上往下完成分段灌浆,分段标准应按照3m—5m,上段灌
浆与下段灌浆要连续进行,应尽量将浆液运输时间控制在最短。

自上而下分段灌
浆主要适用在岩石坚、岩层倾斜度较小情况,但是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施工过程
中质量无法全方位得到保障[4]。

而一次灌浆是指一次将灌浆孔到最深,然后依照
钻孔全长进行灌浆。

这种方法在灌浆孔深度不超过10米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应用,或在岩石层裂缝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应用。

如果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不同则必须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方法。

二、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一)灌浆压力控制措施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过程中控制灌浆压力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别为一次
升压法与分段升压法,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对于透水性较差的、岩石坚硬、岩石完整、裂缝发育不完全的情况,通常采用一次升压法控制灌浆压力,使用这
种方法过程中,能够快速提升压力,使压力达到标准值,并且要根据浆液累积的
吸浆量进行浆液配合比调配,而且浆液的浓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在这样的情
况下,浆液单位吸浆量会下降,直到灌浆结束后停止。

而对于基础岩石吸浆量较大、渗水性较好的情况应采用分段升压法进行灌浆压力控制,分段生涯法主要是
通过将施工化为不同阶段的方式,针对每个阶段进行压力标准值设定而进行压力
控制的方式。

(二)质量检验措施分析
灌浆施工是一项隐蔽类工程,所以无法从直观的角度观察施工质量。

为此,
为了有效的提升施工质量,在完成施工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

检验过程中
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收集与归纳整理灌浆施工中的数据资料,
并综合分析资料,检查资料中各项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便为质量控制
与检测提供参考;二是,检查灌浆质量,重点检测岩体与浆液的胶结程度,并且
通过压水实验检测灌浆孔的吸水率,检测其是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如果施工过
程中帷幕与灌浆的固结必须通过钻取岩心完成,那么要做好孔数检测工作,保障
孔数的准确性;三是,在进行压水实验过程中,应针对单孔制定试验操作规程,
划分不同的压力段进行检测,例如50.6MPa、101.3MPa等,但是试验之前,要做
好钻孔冲洗,保障实验中所用水头处于流量稳定状态后再进行正式试验[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会对工程整体质量造成重要影响,所以,
在施工过程中,应明确施工技术要点,认真分析技术内容以及技术标准,加强对
施工技术的控制,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文章从施工材料、施工工序、施工技术内
容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施工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希望能够为水利
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跃峰.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技术处理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23):3439-3439.
[2]李刚.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水利,2017,29(3):80-81.
[3]谢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控制过程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30(8):1-3,10.
[4]蒋伟.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6,22(48):221.
[5]李剑.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研究与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17,31(30):11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