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4-4-2硫酸课后作业
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4章 第4节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2.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SO2、O2、HI B.NH3、O2、N2C.NH3、CO2、HCl D.H2、Cl2、O23.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a升华、b冷凝B.a挥发、b吸水C.a蒸发、b潮解D.a冷凝、b吸水4.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或浓硫酸的是()。
A.Cu B.ZnC.Fe D.Al5.下列关于浓HNO3和浓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6.在铜跟稀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 mol HNO3被还原,则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
A.3/8 mol B.8/3 molC.3 mol D.3/2 mol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能表现强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浓硝酸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B.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C.氢氧化铜与浓硝酸反应D.碳与浓硝酸反应8.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B .胆矾晶体表面无变化C .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试纸变红三、非选择题9.根据下列化学反应和事实,说明反应利用了硫酸的什么性质,将表示性质的选项的字母填在各小题的横线上。
A .不挥发性B .酸性C .吸水性D .脱水性E .强氧化性(1)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作业第四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如:H2+Cl2=====2HCl(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 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 2NaOH===NaCl+ NaClO+ 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 气) 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用于制漂粉 精) 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 原理)
据此判断: (1)在 A、B、C 这三种化合物中 ,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________(用 A、B、C 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则化合物 B 的化学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 1∶3。可 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典题例练 1】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 “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结构类似 于金刚石)、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2FeCl3 ②2KI+Cl2===2KCl+I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 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2HCl+H2SO4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后练习

A. NaOH 的作用是除去C 庐B.试剂a 为Na CO 试剂b 为BaCl?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后练习(人教版 2019)一、单选题1. 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 取少疑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改白色粉末可能为 A. NaHCO*、A12(SO 4)3B. BaCl 2. Na 2CO 3C. Na 2SO 4. MgCO 3D. Ba (HCC>3)2、CuSO 42.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A ・ CaCl 2B ・ CH3CH2OHC ・ CO2D ・ BaSO43・某溶液中含有较大咼的Ct 、CO 亍、OH •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 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① 滴加足量的Mg(NOs)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适量的AgNCh 溶液;④滴加足量的Ba(NOs)2溶液A.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4.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虽:的Nf 、Cl\ Cu 2\ SO 卩,欲除去其中的Cu 2\ SOF,设讣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溶液xa-Cl 一试剂a 试剂b• • •A. NaOH的作用是除去C庐B.试剂a为Na CO试剂b为BaCl?c.流程图中,操作X 为过滤D.试剂c 为盐酸5・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物质是A. 盐酸 B ・ NHs C ・ HC10 D ・ CaCOs6・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少量的 CO2通入 NaClO 溶液中:CO2+H2O+2CIO =COs 2 +2HC1OB. 少量的 SO?通入 N^COs 溶液中:SO 2+H 2O+2CO 32- =SO 32 +2HCO 3C. 少量的 SO?通入 Ca (CIO) 2溶液中:SO 2+H 2O+Ca 2*+2ClO =CaS03|+2HC10D. 相同浓度的NaHCOs 溶液与NaHSO 3溶液等体积混合:H^HCO 3 =CO 2T+2H 2O7.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 :、Ba"、Mg 2+. FT 、OFT 、CT 、SO 「、HCO ;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 甲为()A. Ba(HCO 3)2B. Mg(HCOj :C. MgSO 4D. Ba(OH )28. 对比类推法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4-4-2硫酸含解析(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4-4-2硫酸含解析(2)A.浓H2SO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浓H2SO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2C.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2SO4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2SO4 D.浓H2SO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2SO4与FeS 反应制取H2S气体解析:浓H2SO4与Cu片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SO2↑+2H2O,由反应式可知,若2 mol H2SO4参加反应,其中1 mol H2SO4作氧化剂被还原为SO2,另外1 mol H2SO4起酸的作用,故A项正确;在浓硫酸中存在的是H2SO4分子,其分子中+6价的硫易得到电子。
H2SO4把金属氧化的同时本身被还原为硫的低价化合物SO2,即使遇到活泼金属如Zn、Fe等也是如此,故B项错误;常温下铁或铝不是不与浓H2SO4反应,而是反应的结果是铁、铝表面形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从而阻止了内部金属继续与浓H2SO4反应,故C项错误;浓H2SO4有强氧化性,H2S有强还原性,前者能把后者氧化,因此,得不到H2S气体,故D项错误。
答案:A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④中pH试纸变红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苹果块中散发的水分、胆矾风化产生的水、饱和KNO3溶液挥发产生的水分都被浓硫酸吸收,从而导致苹果块变干瘪、胆矾表面失水而出现不带结晶水的无水CuSO4,饱和KNO3溶液失水而有晶体析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试纸脱水碳化,最终会变成黑色。
答案:D3.如图所示,小试管内盛有约3 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细管内盛有少量水(为便于观察,预先染成了红色)。
【红对勾】2021学年高中化学 4-4-2硫酸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1)

"【红对勾】2021-2021学年高中化学 4-4-2硫酸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 、H 2S 等气体B .浓硫酸与单质硫反映的方程式为:S +2H 2SO 4(浓) =====△3SO 2↑+2H 2O ,在此反映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C .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H 2SO 4 2 mol 的浓硫酸中,取得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 2SO 4,是因为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2.在实验探讨课上,同窗们踊跃试探,共设计出以下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浓硫酸与以下物质作历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灼热的柴炭 ②H 2S 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 3 ⑥蔗糖 ⑦CuSO 4·5H 2O ⑧铁、铝A .③④B .①②⑤⑧C .①②③④⑦D .⑥⑦4.以下有关浓H 2SO 4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浓H 2SO 4与铜片共热的反映中,浓H 2SO 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 .浓H 2SO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映生成的气体一样为SO 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映生成的气体一样为H 2C .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 2SO 4反映,因此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 2SO 4D .浓H 2SO 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因此可用浓H 2SO 4与FeS 反映制取H 2S 气体5. 将浓H 2SO 4溶液滴入浓盐酸中,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显现酸雾。
对此说明合理的是( )A. 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B. 浓H 2SO 4是高沸点酸C. HCl 气体溶解度很小D. 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降低了HCl 的溶解度6. 能够确信一种溶液中必然含SO 2-4的实验事实是( )A. 取少量试样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C.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D.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沉淀不溶解7. 以下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浓H2SO4有强氧化性,稀H2SO4没有氧化性B. 浓H2SO4和Al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映C. H2SO4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D. 浓H2SO4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8. 用过量的锌与必然量的浓硫酸反映,在反映进程中,除生成SO2气体外,还会有H2生成。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4.4 第2课时 硫酸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时硫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Fe+H2SO4===FeSO4+H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uO+H2SO4===CuSO4+H2O。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H2SO4===Na2SO4+2H2O.5.与某些盐反应:H2SO4+Na2CO3===Na2SO4+H2O+CO2↑。
二、浓硫酸的性质浓H2SO4是无色黏稠油状液体,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常用的98%的浓H2SO4的密度为1.8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三、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浓硫酸是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浓硫酸的特性。
(1)脱水性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脱去,留下黑色炭。
例如,浓硫酸能使蔗糖炭化.(2)吸水性浓硫酸能够吸收游离态的水或结晶水,可用做干燥剂。
(3)强氧化性①与Cu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错误!CuSO4+SO2↑+2H2O。
②与铁、铝反应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即铁、铝表面被浓硫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所以可以用铁、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③与非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错误! CO2↑+2SO2↑+2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错误!CuSO4+SO2↑+2H2O(浓硫酸作用:氧化性、酸性);火热木炭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错误!CO2↑+2SO2↑+2H2O(浓硫酸作用:氧化性);溴化氢被浓硫酸氧化:2HBr+H2SO4(浓)===SO2↑+Br2+2H2O(浓硫酸作用:氧化性);硫化氢被浓硫酸氧化:H2S+H2SO4(浓)===S↓+SO2↑+2H2O(浓硫酸作用:氧化性)。
在以上反应中,浓硫酸一般被还原为SO2。
金版教程第一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课时作业

04 课后优化训练A.铜和浓硝酸B.碳和浓硝酸C.氢氧化钠和硝酸D.氧化铁和硝酸反应解析A中体现了HNO3的氧化性和酸性,C、D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体现HNO3的酸性,只有B中反应体现了HNO3的强氧化性。
答案 B2.[2014·银川一中高一期末]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向50 mL 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C.常温下,浓H2SO4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说明铁与浓H2SO4不反应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2SO4解析浓H2SO4使蔗糖脱水碳化而变黑,A正确;由于铜与稀H2SO4不反应,故当浓H2SO4变稀后就不再反应,H2SO4并未完全参加反应,B 正确;浓H2SO4可使铁钝化并不是不反应,C错;D反应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CuS不溶于稀H2SO4。
答案 C3.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D.硝酸与铜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解析NO2和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等,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答案 D4.0.3 mol Cu2S跟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和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A.1.0 mol B.1.2 molC.0.3 mol D.2.2 mol解析未被还原的HNO3中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反应后硝酸铜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由Cu2S~2Cu(NO3)2得,n[Cu(NO3)2]=0.6 mol,所以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1.2 mol。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四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 硫 酸

1.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的区别
由此看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是否存在水分子。 2.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本质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因为 H2SO4 分子中+6 价的硫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反应规律 ①Fe、Al 的钝化。常温下,当 Fe、Al 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②常温下与活泼金属反应(铁、铝除外)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生成硫酸盐和 SO2,硫酸浓度变小后,生 成的气体为 H2。 ③与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a.反应需要加热,否则不反应。 b.还原产物一般是 SO2,一般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的硫酸盐,非金属被氧化为高价态氧化物或含氧酸。 c.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强氧化性。 d.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即停止。 ④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反应,如与 H2S、HI、HBr、FeCl2 等物质反应。
稀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电离 H2SO4 是二元强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2SO4===2H++SO42-。 2.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
写出稀 H2SO4 发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与 Fe 反应:Fe+2H+===Fe2++H2↑, ②与 CuO 反应:CuO+2H+===Cu2++H2O, ③与 Ba(OH)2 反应:Ba2++2OH-+2H++SO24-===BaSO4↓+2H2O, ④与 Na2CO3 反应:CO23-+2H+===CO2↑+H2O, ⑤与 BaCl2 反应:Ba2++SO24-===BaSO4↓。
③与非金属的反应: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2硫酸》课堂练习及答案

课 堂 练 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 、H 2S 等气体B .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 +2H 2SO 4(浓) =====△3SO 2↑+2H 2O ,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C .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只含H 2SO 4 2 mol 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 2SO 4,是因为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2.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下列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①炽热的木炭 ②H 2S 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 3 ⑥蔗糖 ⑦CuSO 4·5H 2O ⑧铁、铝A .③④B .①②⑤⑧C .①②③④⑦D .⑥⑦4.下列有关浓H 2SO 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浓H 2SO 4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浓H 2SO 4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B .浓H 2SO 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SO 2,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H 2C .常温下,铁或铝不与浓H 2SO 4反应,所以可用铁或铝制的容器贮存浓H 2SO 4D .浓H 2SO 4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H 2SO 4与FeS 反应制取H 2S 气体5. 将浓H 2SO 4溶液滴入浓盐酸中,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口会出现酸雾。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B. 浓H 2SO 4是高沸点酸C. HCl 气体溶解度很小D. 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降低了HCl 的溶解度6. 能够确定一种溶液中一定含SO 2-4的实验事实是( )A. 取少量试样溶液,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加稀HNO 3沉淀不溶解C.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D.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沉淀不溶解7. 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浓H2SO4有强氧化性,稀H2SO4没有氧化性B. 浓H2SO4和Al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发生反应C. H2SO4是一种难挥发的强酸D. 浓H2SO4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8. 用过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除生成SO2气体外,还会有H2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4-4-2硫酸含解析

课时作业26 硫酸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双选)下列有关硫酸的化学事实与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久置在敞口容器中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B .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黑面包”实验(吸水性)D .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制HCl(难挥发性)解析: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吸收现成的水,比如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A 中应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是指原物质中没有现成的水,浓硫酸把H 、O 按H 2O 的比例脱出来的性质,比如蔗糖炭化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答案:BD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 4的是( )A .Fe(NO 3)2溶液――→加过量HCl ――→通入SO 2 ――→BaCl 2白色沉淀B .Ba(NO 3)2溶液――→加过量HCl ――→Na 2SO 4白色沉淀C .无色溶液――→稀HNO 3 ――→BaCl 2溶液白色沉淀D .无色溶液――→加过量HCl 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答案:C3.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B.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解析:浓硫酸稀释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只是被还原的粒子不同,浓硫酸中是+6价S,而稀硫酸中是H+;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C4.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1浓H2SO4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 L。
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C.被还原的硫酸为V22.4molD.参加反应的Cu为0.9 mol解析:由于反应过程中浓H2SO4逐渐变稀,因此反应结束后铜和H2SO4均有剩余;则参加反应的n(Cu)<0.1 L×18 mol·L-1×12=0.9mol;被还原的硫酸应依据生成的SO2来算,可得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H2SO4)=n(SO2)=V L22.4 L·mol-=V22.4mol。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对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H2SO4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铝质容器能盛装浓H2SO4B.浓H2SO4具有吸水性,能使蔗糖炭化C.浓H2SO4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D.浓H2SO4和Na2SO3反应制取SO2时,浓H2SO4表现出强氧化性2.右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的水(已染成红色)。
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液面现象是()A.左高右低B.左低右高C.左右一样高D.来回振动3.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H2SO4和稀H2SO4都难挥发B.浓H2SO4和稀H2SO4都有氧化性,故都是氧化性酸C.浓H2SO4和稀H2SO4加热都能与铜片反应D.浓H2SO4和稀H2SO4在常温下都可以用铁制容器贮存4.向50 mL、18 mol·L-1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A.小于0.45 molB.等于0.45 mol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D.等于0.90 mol5.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 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6.某研究小组成员设计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操作结论A 将火柴梗伸入溶液中变黑者为浓硫酸B 加入金属铝片产生刺激性气味者为稀硫酸C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放热者为浓硫酸D 加到CuSO4·5H2O晶体中变白者为浓硫酸7.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中苹果块会干瘪B.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④中pH试纸变红8.(双选)m g Cu与足量浓H2SO4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n L SO2,则被还原的H2SO4为()A.64n22.4m mol B.m64molC.98n22.4g D.64m98g9.用20 mL 18.4 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0 mol·L-1B.0.75 mol·L-1C.1.00 mol·L-1D.3.18 mol·L-110.一定量的Cu粉与浓H2SO4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A.加入Cu的质量为6.4gB.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为0.2 molC .加入Cu 的质量大于6.4 gD .加入浓H 2SO 4中含溶质多于0.2 mol11.将蔗糖用少量水湿润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浓硫酸,可以看到蔗糖颜色逐渐变黑,体积不断膨胀,最后变成多孔疏松固体。
上述过程中,体现出浓硫酸( )A .只有吸水性B .只有脱水性C .既有吸水性,又有脱水性D .有脱水性、吸水性、氧化性课后作业1.C 。
常温下浓H 2SO 4与铁、铝接触,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浓硫酸反应,这就是金属的钝化现象。
金属钝化现象是浓H 2SO 4与这些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所以说常温下浓H 2SO 4与铁、铝不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A 不正确。
浓H 2SO 4是从蔗糖的分子中夺取与水分子组成相当的氢和氧,使蔗糖炭化,这是体现了浓H 2SO 4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因此B 项是错误的。
铜与浓H 2SO 4在加热情况下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如下: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反应中浓H 2SO 4为氧化剂,铜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因为反应中的2 mol 浓H 2SO 4中,1 mol 是作为氧化剂,还有1 mol 起酸的作用。
因此C 的叙述正确。
实验室中是用浓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硫的方程式: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
在两种反应物中硫元素处于相邻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错误。
点评: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为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稀硫酸没有此性质。
2.B 。
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 浓H 2SO 4,因浓H 2SO 4溶于水会剧烈放热,使大试管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 形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液面左低右高。
3.A 。
B 选项,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由中心原子S +6表现出来的,称为氧化性酸,稀硫酸具有氧化性是由其电离出的H +表现出来的,是所有酸的通性,不能称为氧化性酸。
C 选项,稀硫酸加热也不与铜反应。
D 选项,稀硫酸常温下与Fe 反应生成H 2和FeSO 4,故不能用铁制容器贮存。
4.A 。
18 mol·L -1的H 2SO 4是浓H 2SO 4,在50 mL 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0.90 mol 。
铜与浓H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
在 “充分反应”的限定下,似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0.45 mol 。
但是,事实上随着反应的进行,H 2SO 4逐渐被消耗,而且水的生成逐渐增多,使得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浓H 2SO 4就变成稀H 2SO 4,不再与铜发生反应,可见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
解答本题的主要失误有两点:一是没有按“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这一关键的指导语去分析问题;二是没有考虑到该反应的实际情况。
点评:本题通过金属铜与H 2SO 4反应的定量判断,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题目本身计算量不大,考查的形式是一种逻辑论证。
同时解题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注意在“量”上,还必须注意“质”的问题。
5.D 。
本题考查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
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 2的量,A 项正确;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B 项正确;SO 2有毒,能与NaOH 溶液反应,因此C 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 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 项错误。
6.B 。
向稀H 2SO 4中加入金属铝片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B 错误。
7.D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苹果块中散发的水分、胆矾风化产生的水、饱和KNO 3溶液挥发产生的水分都被浓硫酸吸收,从而导致苹果块变干瘪、胆矾表面失水而出现不带结晶水的无水CuSO 4,饱和KNO 3溶液失水而有晶体析出,浓硫酸中不能电离出H +,因此pH 试纸不会变红,但会被炭化而变黑。
8.BC 。
据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被还原的n (H 2SO 4)=n (SO 2)=n L 22.4L·mol -1=n 22.4mol ,m (H 2SO 4)=98n 22.4 g ;因浓H 2SO 4足量亦可用n (Cu)表示即为m 64mol 。
9.A 。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得溶液为CuSO 4与稀H 2SO 4的混合溶液。
反应前n (H 2SO 4)=18.4 mol·L -1×0.020 L =0.368 mol ,反应后n (SO 2-4)=3.18 mol·L -1×0.100 L =0.318 mol ;因此减少的SO 2-4的物质的量n (SO 2-4)=n (SO 2)=0.368 mol -0.318mol =0.050 mol 。
由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可知,n (CuSO 4)=n (SO 2)=0.050 mol ,则c (CuSO 4)=0.050 mol 0.100 L=0.50 mol·L -1。
10.B 。
随反应进行,浓H 2SO 4会变为稀H 2SO 4,稀H 2SO 4在加热条件下难与Cu 反应产生SO 2。
11.D 。
12.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 -1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 2气体V L ,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 .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C.被还原的硫酸为V 22.4 molD.参加反应的Cu为0.9 mol二、填空题(共31分)13.(8分)如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将5 mL、0.10 mol·L-1的E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 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②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