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易高发癌症
认识癌症一早发现是关键(最新版)1

第21页
十大垃圾食品
油炸 腌制 加工 饼干 汽水可乐
方便
第22页
罐头
话梅、蜜饯
冷冻
烧烤
三,早发现癌症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第23页
二级预防,早期的癌信号
第24页
防癌体检你做了吗
第25页
血尿常规 大便潜血
肛指检查
各科医生 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
B超检查 DRX光 腹部包块
3
4 5 6 7 8 9
癌抗原CA19-9
铁蛋白(Fer) 癌抗原CA5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男/女
男/女 男/女 男/女
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组合
男
10 癌抗原CA125测定 11 癌抗原CA15-3测定
女
第31页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 . Please enter your text here
第5 页
一,认识癌症
Click here to add your title
第6 页
癌症是怎么产生的
癌症是一种细胞的疾病,当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在某种程 度上被损坏使细胞以不能控制的速度分裂时,癌症就发生 了。 这组非正常分裂的细胞通常会形成肿块或肿物,正常细 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异常。
《晏子春秋》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 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异也 。
认识癌症一早发现是关键
新华(重庆)健康管理中 心
张凤泉
前 言
第2 页
“全市居民死因中,癌症位居第一,成为第一 死因。”根据检测结果,肺癌排第一,45~50岁 、65~75岁为肿瘤发病高峰年龄段。目前我市 乃至全国癌症临床中,患者确诊时普遍已到中 晚期的状况突出,医院大多以治疗中晚期患者 为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三分之一的癌症可 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获得根治,三分 之一的癌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和自身调理,可以 改善症状,延长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 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手段。
扒一扒肿瘤简史,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认识癌症的?

扒⼀扒肿瘤简史,⼈类是怎样⼀步步认识癌症的?追本溯源,探寻古代艺术作品中的癌症⾜迹。
来源⼁美中嘉和现代社会⽇新⽉异,医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法治愈所有的癌症。
但是⼈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的⽃争。
今天⼩编就带⼤家开眼界,看看古⼈是如何⼀步⼀步认知癌症的。
半分钟读全⽂古代⼈得癌症虽然不常见,但依然有存留下的证据表明癌症并不是新出现的疾病,⽽是古⽼的疾病。
⼈类约从三千⾄四千年前就开始描述癌症,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逐步认清癌症的真⾯⽬。
⽂艺复兴中涌现的艺术作品中也有癌症的证据,艺术家可能有意为之,将⼈类疾病的⼀⾯展现于世。
⼀古代⼈得癌症吗?癌症是我们⾃⾝的遗传物质的改变,⾃⾝的正常细胞恶化成癌细胞。
癌症不会像“SARS”⼀样突如其来⼜迅速消失。
它与我们相⽣相伴,是潜伏在我们遗传密码⾥的危险信息。
因此古⼈与我们⼀样,也会得癌症。
但是古⼈的癌症发病率显然没有现在这么⾼。
不是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多么严重、⽣活习惯多不健康,⽽是因为绝⼤多数癌症都是⽼年病(拓展阅读:《免疫衰⽼,⽼年⼈癌症⾼发的元凶?!》)。
⽽古代⽣活艰⾟,70岁即被称为“古稀”了。
⼈们还没有到癌症⾼发的年纪,就已经因为其他原因去世了。
科学家推测,⼉童肿瘤的发病率古今并未存在较⼤差异。
50岁以后癌症发病风险呈指数上升⽬前我国⼈⼝预期寿命76.1岁(男性74.6岁,⼥性77.6岁),⽽夏、商时期预期寿命只有18岁,周、秦⼤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西⽅古代富裕⼈群才有可能活到40-50岁,低收⼊平民的寿命约在25-30岁。
英国到了15世纪,男性预期寿命50岁,⼥性则只有30岁。
⽬前古⼈患癌症的确凿证据来⾃化⽯和遗体。
年代最久远的⼀块化⽯是170万年前脚⾻⾻⾁瘤化⽯,要知道⼈类这个物种的历史也就200万年左右[1]。
虽然软组织病灶证据不易保存,科学家还是从⽊乃伊遗体解剖中发现了结肠癌肝转移的痕迹[2]。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的流行病学状况胃癌 5 年生存期仅20%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胃癌的 5 年相对生存期在 20%左右,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 1.5~2.5 倍。
大约 90%的胃癌属于腺癌,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1)肠型胃癌,分化较好,在男性、老年患者中更常见。
肠型胃癌在高风险地区中占主导地位,比如东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
( 2)弥漫型胃癌,分化不好,在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更接近,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
弥漫型胃腺癌的地区分布更均匀,与 A 型血及遗传关系密切。
近几十年来肠型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带动了胃癌的整体发病率的降低,而弥漫型胃癌发病率却上升了。
50岁~80 岁,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以男性胃癌发病率为例, 45~54 岁发病率为 70/10 万, 55~64 岁阶段为 145.7/10 万, 65~74 岁为264.3/10 万。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 50岁~80 岁。
全球胃癌发病状况90 万 vs 70 万——全球每年 90 万胃癌新患者,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2002 年全球每 10 万名男性发生胃癌的的人数为 22 人,女性为 10.4 人;死亡率在男性中为每 10 万人 16.3 人,女性为 7.9 人。
2002 年全世界估计有 90 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 60 万,女性为 33 万),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男性为 45 万人,女性为 25 万人)。
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前列腺癌,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
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肠癌之后。
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
发达国家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显著下降了,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年死亡率约为 22/10 万, 90 年代下降至 3.7/10 万以下。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乳腺癌科普知识

• 2)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往乳腺癌手术,在切除乳房的同时或
• 3)乳腺癌根治手术
• [适应症] • 1.乳癌局限于乳腺内,无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乳癌Ⅰ期)。 • 2.乳癌存在于乳腺内,直径小于3cm,腋窝有散在肿大、可推动的淋 巴结,无远处转移(乳癌Ⅱ期)。
乳腺的结构、血液 供应、淋巴回流
腋窝部的解剖
• 乳房切线照射:乳房切线照射分内外两个切线野加楔形板,上界在第二
肋间(设锁骨上野时)或平胸骨切迹处(不设锁骨上下野时),下界在乳腺下沟 下1.5~2.0cm,内切界可设在中线(不包括内乳区时)或过中线向健侧3cm(包 括内乳区时),或与内乳野邻接。外切界在腋中线水平,切线深度包括乳腺 底部胸壁和部分肺组织,切肺深度一般要求在3cm之内,切线野的高度要超 过乳头2cm以上。
皮瓣太紧时作中厚皮片植皮皮瓣太紧时作中厚皮片植皮 ,包裹缝 扎固定
•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于早期的乳腺 癌患者,切除额外的腋窝淋巴结对存活率基 本上没有影响。 • •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身体的 某一部位出现癌症时,癌细胞往往会扩散到 附近的淋巴结。现在的乳腺癌手术通常会选 择将腋窝的淋巴结切除,这样,医生可以检 查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这些淋巴结,但是, 这样做也会导致手臂的肿胀和僵硬。 • 这项研究共有800位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参与, 她们都做了部分切除术,并进行了放射治疗 和化疗。在大约一半的病人中,每个人还切 除了至少10腋窝淋巴结,其中 27% 的病人 在她们的腋窝淋巴结中发现有癌细胞。对比 分析显示,做了腋窝淋巴结切除的病人,她 们的5年存活率是 91.8%,没有做这种额外 切除的病人,她们的5年存活率是 92.5%。 • 这个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都提 示少一点手术,结合多一点放疗和化疗,可 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
这种癌症被称为癌症之王王发现后生存期只有3个月这8类人最易患病需当心

这种癌症被称为癌症之王王发现后生存期只有3个月这8类人最易患病需当心这种癌症被称为癌症之王,王发现后生存期只有3个月。
这8类人最易患病,需当心癌症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疾病,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上癌症,而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只有3个月左右。
这些患者的情况被称为“癌症之王”,是因为这种癌症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些人最容易患上这种“癌症之王”,以及他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 高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对抗癌症的能力也会减弱。
因此,高龄人群更容易患上癌症之王。
老年人应该定期体检,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
2. 吸烟者: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诱因之一,而肺癌是这种“癌症之王”的常见类型之一。
吸烟者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物质,肺部容易受到损害,增加了患上癌症的风险。
吸烟者应该尽早戒烟,减少癌症的发生几率。
3. 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人:有些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例如化学品、重金属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患上癌症。
这些人应该在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并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
4. 遗传因素:某些癌症是与基因突变紧密相关的。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某种癌症,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对于这样的人群,定期进行基因检测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
5. 缺乏运动的人:长期缺乏运动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和身体机能下降,还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运动能够加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对抗癌症的能力。
所以,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6. 饮食不健康的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对于预防癌症非常重要。
7. 常年暴露在阳光下的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癌的发生,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是其他各种癌症的致病因子之一。
关于乳腺癌的一些认识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
在我国,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
卫生部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乳腺癌已成为上升幅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年中,上升比例高达96%,仅次于肺癌;目前已步入每年2%~3%的快速增长期,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
在卫生部确定的8种癌症筛查工作中,乳腺癌的筛查被作为一个重点。
张广超教授表示:在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中开展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教育,对于治疗和预后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腺癌是西方国家女性癌症中的第一杀手,每8~9名妇女中就有一名乳腺癌患者,美国年发病率达130/10万。
我国目前发病率虽较西方为低,但近年来增长迅速,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上世纪末的10年,中国城市乳腺癌死亡率增加了38.4%,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另一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年轻,30岁开始增加,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比西方妇女早10~15年。
美国近10余年来开展了普遍筛查,因此虽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但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急刹车撞出乳腺癌42岁的陈女士被查出乳腺癌2期,当医院询问过往病史时,陈女士回忆说,自己一年前乘公交车,一个紧急刹车,胸部不小心撞上扶手,当时感觉很痛,还有一块淤青。
陈女士也没有在意,几天后就不疼了,一个月左右淤血也基本上消失了。
但是几个月后,陈女士发现在受伤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小硬块,后来竟查出是肿瘤。
专家介绍说,乳房外伤可能会导致癌症,这是因为外伤导致血管外伤,而在血管细胞再生的过程中,细胞组织发生变异,就有可能导致肿瘤的产生。
而现代女性在运动或健身的过程中,也可能在不经意中造成乳房外伤,所以在运动中也要注意乳房的保护。
男性乳腺癌更加凶险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性患者,59岁的许先生四天前刚刚接受了手术治疗。
他告诉记者,去年10月底在洗澡时,偶尔摸到自己左乳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硬块,“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往下按时才能感觉得到,”许先生将此事告诉了妻子,略懂医的妻子担心,这种不规则的硬块“不太好”,于是劝许先生尽管去医院查查。
十大症状可自查癌症

十大症状可自查癌症40%的癌症可以预防癌细胞是聪明的,它会找到一个温暖的“怀抱”落地生根,这是罹患癌症;癌细胞是贪婪的,它会竭尽全力到达任何地方,这是癌症转移;癌细胞是顽固的,只要留下了几颗种子,它还会卷土重来,这是癌症复发。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癌症患者。
到底谁更应该注意预防癌症?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肿瘤作为一种疾病,自有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发现不是没有可能,关键在于人们对于它的认识程度如何。
十大症状可自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出的恶性肿瘤的“十个”早期征兆可以作为市民自我检查的参考:(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2)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5)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6)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8)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9)久治不愈溃疡;(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
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必须指出,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
谁是重点的防癌人群人过50岁就进入了多事之秋。
从北京市癌症发病的年龄分析上就可以看出来,50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逐步上升”。
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专家团队撰写的《癌症离你有多远——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提示,大部分癌症与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和损伤的长期积累有关,当正常细胞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反复作用后,就发生了癌变。
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比如诱发宫颈癌的HPV病毒,从宫颈糜烂到最后癌变可能要经历10多年,一般多在40至50岁以后才发病。
40岁以上应每年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1次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早诊早治获益良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简单算了一笔账:早期食管癌治疗费用约5千至1万元,效果是根治;而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费用约5万至20万,能活过5年的人只有15至25%;晚期食管癌的患者,治疗费用通常要超过20万,但他们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年。
老人常见的癌症主要有下面几种

老人常见的癌症主要有下面几种:
1、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又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据70年代调查,我国食管癌总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占第二位。
90年代初统计,食管癌死亡率在各种癌症中位次有所下降,但仍居前3~4名。
食管癌以60~64岁为高发年龄.70岁以后逐渐下降。
食管癌在我国有一定地区分布性,如河南林县等。
一般来说,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2、胃癌:胃癌过去居癌症死亡率之首,90年代则在城市居第二位,在农村仍居第一位。
发病率历年基本持平,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胃癌与饮食、饮水有密切关系,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3、大肠癌: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各地大体为常见癌症的4~6位。
发病主要与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有明显关系,有家族史者危险性增加几倍。
4、肝癌: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为我国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每年死亡11万人,占世界肝癌死亡率的45%。
肝癌在我国有一定的地区分布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为高发地区。
乙型肝炎、黄曲霉素污染都是肝癌的诱因之一。
5、肺癌: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
根据专家预测,肺癌和艾滋病是2000年后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两种疾病。
肺癌与吸烟关系极为密切,吸烟年龄越早、吸烟数量越多.危险性越大。
大气污染、石棉、煤烟等有害物质也是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中老年人常见肿瘤

如何预防中老年人常见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也相对减弱,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肿瘤的威胁。
常见的中老年人肿瘤包括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
了解如何预防这些肿瘤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饮食在肿瘤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老年人应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如腊肉、香肠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
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肥胖,肥胖是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
2、适量运动适度的身体活动对于中老年人的健康益处多多。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3、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肺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老年人如果有吸烟的习惯,应尽快戒烟。
戒烟无论何时都不晚,即使已经吸烟多年,戒烟后也能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饮酒过量也会增加肝癌、食管癌、胃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
中老年人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 2 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不超过 1 个标准饮酒单位。
二、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1、常规体检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腹部 B 超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助于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2、肿瘤筛查针对常见的肿瘤,中老年人应进行相应的筛查项目。
例如,50 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筛查肠癌;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超声、钼靶等,以及妇科检查,如宫颈涂片、HPV 检测等,以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长期吸烟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筛查肺癌;有慢性肝炎病史或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筛查肝癌。
哪些女性易患乳腺癌

哪些女性易患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癌发病的原因虽然至今还未完全明了,但目前认为患者的卵巢功能、遗传因素、婚育、哺乳及精神等方面的因素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乳腺癌患者多数为成年妇女,35-55岁之间的乳腺癌患者约占该病患者的75%。
那么,有哪些女性易患乳腺癌呢?1、月经初潮较早、绝经较晚者即13岁以前就来月经或到50岁还未绝经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较高。
2、未生育者婚后没有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已生育的妇女要高。
3、哺乳不当者生育后一直没有给孩子喂奶或哺乳期过短抑过长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正常哺乳者要高。
4、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5、未婚者独身未婚妇女较已婚妇女易患乳腺癌,且该类妇女的年龄越大患乳腺癌的几率越高。
6、受放射线的影响较重者乳腺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照射者患乳腺癌的几率要高。
7、有不良生活习惯者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有些女性吸烟、酗酒,甚至通宵达旦地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有的女性过了30岁以后才结婚生育,而且生了孩子以后因怕失去青春风韵而不愿给孩子喂奶;有些女性戴乳罩的方法不正确,使乳房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还有些女性喜欢吃煎炸食品和各种糕点、甜食,而对粗粮、蔬菜和水果则吃得很少,有的因此而导致身体过胖。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易使女性的内分泌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增加了她们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8、长期紧张和焦虑者导致城市女性乳腺癌高发的原因,还有女性不良的精神和心理因素。
有些女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悲哀忧伤、苦闷失望、急躁恼怒等抑郁情绪,如长期受到这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进而可导致其免疫力下降,造成其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使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发生癌肿。
9、使用雌激素过量者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三种高发癌症的蛛丝马迹

三种高发癌症的蛛丝马迹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最近,微博热传“癌症的十大征兆”,包括体重减轻、发烧倦怠、如厕改变、身体疼痛、伤口溃烂、异常分泌、乳房肿块、消化不良、疣痔改变和沙哑久咳。
这十大征兆靠谱吗?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于正洪。
她表示,微博列举的十大征兆也不是那么绝对,因为癌症来的时候经常是悄无声息的,会有预警,不过是很细微的身体变化。
列出的这些症状,其他疾病也可能有,还请大家不要惊慌,注意鉴别。
通讯员杨晨现代快报记者安莹癌症十大征兆“吓坏”网友不少网友在看了“癌症征兆”图后,被“吓坏”了,称对照这些征兆,怎么看都像是在说自己。
有网友称,“我天天消化不良,怎么办?”还有网友表示:“我每天都感到浑身无力,要不要去查查。
”不过,也有网友看后表示,“不靠谱,都是常见的小问题。
”专家解读“十大征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于正洪表示,列举出的十大征兆也不是那么绝对,其他疾病也可能会有。
但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1.体重减轻如果一个月内既没增加运动量,又没减少饮食,体重却下降了10%,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
体重急剧下降、厌食、反复腹泻和便秘是最常见的肺癌、胃癌、肾癌及大肠癌症状,但也可能是甲亢、糖尿病。
不过消瘦常常是晚期癌症恶液质的表现。
2.发烧倦怠长期发烧,是淋巴瘤和白血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也可能是癌症发展快的时候,释放炎症导致的。
美国癌症协会专家表示,普通疲劳休息一下就会消失,而癌症的疲劳不论怎么休息都很难改善。
3.如厕改变大小便习惯改变,比如尿频、尿急、尿不尽或是大便次数变多,这时候要考虑前列腺增生、肠炎或者结肠癌、直肠癌。
4.身体疼痛要看哪里疼,如果是不明原因疼痛4周以上,就要引起重视。
腰疼考虑多发性骨髓瘤、也有可能是其他癌症发生的骨转移。
小孩膝关节疼合并体温升高,要考虑骨肉瘤。
这些坏习惯 癌症盯上你

这些坏习惯癌症盯上你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这种病症在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式。
而作为一种慢性病,生活中的许多小习惯都可能成为日后癌症的滋生来源之一。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似乎离现代人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身体状况日益处于亚健康状态,侵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因此现代人平时应当多注意,尤其是一些生活方式,它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为此,我们采访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王志梁教授,王志梁教授曾就职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心肺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作为“美国免疫学家协会”会员,王教授在免疫治疗房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内外知名医学期刊杂志发表50多篇医学论文。
王教授目前正致力于肿瘤的iAPA免疫细胞治疗,大量的实验、理论论证以及临床的实际运用,使王教授在肿瘤iAPA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且将该项技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又一肿瘤治疗的最新技术。
针对现代人越来越高的肿瘤发病率,王志梁教授说,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除了日常正规的身体检查预防之外,人们还应该将预防保健的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别让癌症趁虚而入,将自身发证成为“癌症候选人”。
对此,王教授提醒以下坏习惯,很有可能让癌症盯上你。
坏习惯一:吸烟吸烟一直是人们防癌抗癌的一大禁忌之一,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养成的吸烟习惯以及他的吸烟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周围人被动吸入的“二手烟”,其危害并不亚于世界吸烟。
王教授指出,吸烟会导致肺癌这已是老生常谈,它是近年来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但除了众所周知的肺癌外,吸烟也可能导致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甚至肾癌、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所以王教授在提倡人们尽量减少吸烟量,最好是戒烟的同时,在对于公然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人们都应该加以提醒,以免是自己与他人处在被动吸烟的“二手烟”环境中,从而影响自身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肺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高发

如何预防肺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高发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中老年群体中预防肺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戒烟烟草是导致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首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戒烟。
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有害,也对周围的人有二手烟危害。
中老年人应该尽早戒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或参加戒烟辅导课程,采取逐渐减少烟草摄入的方式戒除烟瘾。
二、避免暴露于二手烟中老年人应该避免在吸烟者周围生活或工作,以及呼吸他人吸烟所产生的二手烟。
如果在家中有吸烟者,应该让他们在室外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对烟草控制严格的场所,不吸烟也避免被动吸烟。
三、合理饮食中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持平衡饮食,摄取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一些研究发现,蔬菜和水果中的抗氧化剂和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肺癌的发生。
同时,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保持合适的体重。
四、锻炼身体适度的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预防肺癌。
定期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肺部功能,增强免疫力,并减少肥胖症的风险,从而降低肺癌的患病率。
五、注意环境污染中老年人应该尽可能减少吸入或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机会,如工业尾气、重金属、石棉尘等。
如果在工作环境中难以避免,应该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设备。
六、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对发现和预防肺癌非常重要。
中老年人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肺部的检查,如X光胸片、CT扫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建议。
总结起来,预防肺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高发主要包括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合理饮食、锻炼身体、注意环境污染和定期体检等。
通过这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和践行这些预防方法,为中老年群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30岁后要做这些肿瘤体检!

30岁后要做这些肿瘤体检!30岁后要做这些肿瘤体检!癌症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专家提醒,30岁开始就应当重视针对肿瘤的健康体检,年轻人尤其要提醒父母定期做检查。
女性:30岁要做什么体检?宫颈癌:30岁~40岁女性最常见肿瘤。
乳腺癌:有家族史的40岁以下女性风险增加。
建议检查:盆腔、宫颈片检查(每年)、乳腺检查(每年)。
40岁要做什么体检?乳腺癌:40岁~50岁最常见的肿瘤。
建议检查:乳腺检查(每年)、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40岁以上建议)、卵巢检查(绝经、有家族史者每3年一次)。
50岁要做什么体检?结肠癌:女性致死率较高。
卵巢癌:50岁后高发。
建议检查:结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卵巢检查(每3年一次)、皮肤检查(每年)、盆腔检查(每年)、乳腺检查(每年)、宫颈检查(每年)。
60岁要做什么体检?结直肠癌:大多发生在60岁以后。
建议检查:心脏(每年)、盆腔检查(每年)、乳腺检查(每年)、宫颈检查(每年)、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
男性:30岁要做什么体检?睾丸癌:占30岁~40岁男性肿瘤的15%。
黑色素瘤:占30岁以上肿瘤的11%。
结直肠癌:占30岁~40岁肿瘤的10%。
建议检查:睾丸检查(每年)、皮肤检查(每年)。
40岁要做什么体检?结直肠癌:占40岁以上男性肿瘤的60%。
生殖系统肿瘤:有家族史者,45岁后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建议检查:结肠癌筛查(每年)、前列腺检查(排尿异常者每年一次)、皮肤检查(每年)。
50岁要做什么体检?前列腺癌:50岁以上高发。
结肠癌:45岁~54岁发病率13%,54岁~60岁发病率20%。
建议检查: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前列腺检查(每3年一次)、睾丸检查(每3年一次)。
60岁要做什么体检?前列腺癌:发病率高达1/15。
结肠癌:60岁~64岁发病率20%,65~70岁发病率24%。
建议检查:结肠癌筛查(每3年一次)、前列腺检查(每年)。
十大癌症的早期信号!越早知道越好,免得后悔

十大癌症的早期信号!越早知道越好,免得后悔!!胃癌平时一向很好,逐渐发现胃部(相当于上腹部)不适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消化不好,此时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警惕人群:饮食偏好腌渍食物、有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癌或大肠癌家族史、A型血型、胃切除手术后十年以上者、有吸烟嗜好、胃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早发现的措施:定期做胃镜检查,每一至两年1次。
50岁以上病人有如下疑似症状: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贫血、吐血、解黑色大便、或是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应立即就诊消化内科。
预防对策: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和进食过饱,节制饮酒,防止暴饮暴食;少吃腌、熏、烤、油煎食品;经常食用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积极治疗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
肺癌肺癌多生长在支气管壁,由于癌细胞的生长,破坏了正常组织结构,强烈刺激支气管,引起咳嗽。
经抗生素、止咳药不能很好缓解,且逐渐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发生。
此种咳嗽常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信号。
警惕人群:年龄大于40岁以上、每年吸烟支数达到400只以上、有肺结核病史,特别是有结核斑痕者、有职业致癌因子接触史,如:石棉、无机砷化合物、煤烟、焦油、石油中的多环芳烃。
早发现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胸部X 线检查。
如出现以下症状:(1)原因不明的胸痛,咯血丝痰。
(2)炎症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3)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
(4)肺局部肺气肿或肺不张者,应提高警惕,必要的时候做支气管镜检查。
乳腺癌正常女性乳房,质地柔软。
如果触摸到肿块,且年龄是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警惕人群:13岁以前即有月经初期或至50岁还未停经的妇女,得乳腺癌的机会较多;妇女婚后没有生育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比已生育的高;生育后一直未哺乳或哺乳期过长或过短的,得乳腺癌的机会比正常哺乳者要多;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明显高于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独身未婚妇女较已婚妇女易患乳腺癌,且年岁越大这种倾向愈加明显;一侧已得过乳腺癌的,对侧再患癌的机会比正常未得癌的可能性要大;乳腺因各种原因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的,也可增加患癌的机会;常食脂肪而肥胖的妇女。
5年内不发烧是肝癌先兆?6大癌症谣言逐一为你击破

5年内不发烧是肝癌先兆?6大癌症谣言逐一为你击破近日,一则“癌症先兆对照表”在微信中流行,将身体状况与不同器官的癌变联系在一起。
不少人看后对号入座,担心不已。
但其实,记者从芜湖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处了解到,这些说法多半不靠谱。
想预防癌症,定期体检是主要方法。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有时也真伪莫辨。
近日,一则“癌症先兆对照表”在微信中流行,将身体状况与不同器官的癌变联系在一起。
不少人看后对号入座,担心不已。
但其实,记者从芜湖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处了解到,这些说法多半不靠谱。
想预防癌症,定期体检是主要方法。
假:四先兆一个都不准按照表中的说法,“五年内没生小病或发过烧,是肝癌和肺癌的先兆”。
理由是长时间没点小病,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懈怠。
对此,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没有科学依据。
不过,“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没有机会去医院,主动体检或被动体检都没有,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晚了。
”所以,即使认为“体壮如牛”,也别忘定期体检。
“两边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让不少女性提心吊胆。
但其实,人体很多双器官,先天就是有不对称性的,最典型的就是“大小眼”。
乳房也是如此,如果长期都是不对称的状态,无需担心,但短时期内缩瘪或者肿大,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去医院做个检查。
“后半夜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三点到五点醒,是肺癌先兆”。
专家指出,长期睡眠状态不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确实有所影响,会导致抵抗力低下、神经衰弱等,常见于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
“后半夜醒很常见,说明不了和哪种癌症相关。
对应这么准确的时间,更是没道理。
”“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在专家看来同样是无稽之谈。
不过,这样会对肠道造成机械性的损伤,毒素也不容易排出,建议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并养成定时的排便习惯。
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遵医嘱借助药物解决。
真:三种高发癌症的蛛丝马迹实际上,不同的癌症,发病前的特征不一样,要区别对待。
专家介绍了发病率最高、最有特点的三种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
人生有6个健康转折点

人生有6个健康转折点作者:佚名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10期在人的一生之中,身体会有6个明显的健康转折点。
如果在这些转折点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可能终身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教授袁凤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华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李焰、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科主任医师魏文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张振馨等医学界权威人士,为你解读人生健康转折点之奥妙。
30岁后骨量开始减少如果把骨骼代谢比作银行存储的话,骨形成就好比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
20岁时基本达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约到30岁达到骨量的最高点,30岁后骨量开始走下坡路。
骨质疏松除了带来疼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骨折。
若髋关节骨折未能康复治疗,只能终身卧床,大小便都要别人照顾。
【预防方法】1.不偏食挑食,只有饮食结构均衡,才是骨量存储的基本保障。
2.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这样骨头才结实,使中老年后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时间推迟。
3.选择适合口味的奶制品;多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
40岁后血管开始变堵30~50岁,这是男性动脉硬化速度加快最明显的20年。
尤其是40~45岁这5年,患病率几乎超过了前40年的总和。
基本上,血管在40岁左右已经逐渐硬化,血管壁上出现斑块。
如果再过度劳累,稍不注意,心脑血管就极易发生堵塞,会突发卒中、心肌梗死等急症。
【预防方法】1.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血糖血脂,提高红细胞质量,还能疏通血管。
2.男性过了40岁和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就做一次冠脉CT检查。
3.查颈部血管彩超、做TCD(经颅多普勒超声)以预测中风风险。
50岁后容易诱发癌变癌症多在50岁后高发:肝癌平均发病年龄52.4岁,胃癌58.2岁,结肠癌58.2岁,食管癌是59.3岁……50岁后,不论男女,身体都会出现一种更年期状态。
破解关于肿瘤的谣言

破解关于肿瘤的谣言作者:张海增赖少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5期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全球首位,其中肺癌依旧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死亡率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
正因如此,近年来许多人“谈癌色变”,可那些关于肿瘤的谣言都是真的吗?★新闻:白血病小伙路边晒太阳,“我想晒死癌细胞”。
国外曾有专家观察到一位肿瘤病人在持续高热一至两周后,复查时发现体内的肿瘤已消失不见了,这则新闻确实是真实,肿瘤热疗法就是利用了肿瘤细胞可能对高热比较敏感而设计的治疗。
但肿瘤细胞需要41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停止增殖,而人体有正常的体温调节系统,高热至41摄氏度以上并不容易,也很难通过外界的手段使得全身发热达到41摄氏度以上,所以通过全身发热来治疗肿瘤是不靠谱的。
相比之下,通过暴晒来治疗肿瘤的说法就显得更加离谱了。
阳光确有杀菌之效,但是通过阳光杀死癌细胞几乎是不可能的,癌细胞长在身体里而非皮肤表面,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癌细胞,也就无法杀死癌细胞,相反的,长时间的暴晒反而会使皮肤受到紫外线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因此诱发皮肤癌,得不偿失。
专家提醒我们,癌症患者千万不能因为对生命的渴望而采取一些不恰当自救的方式,如晒(烤)死肿瘤、饿死肿瘤、吃牛蹄筋缠住肿瘤等,这些都是谣言,是不可取的,常吃过热的食物甚至还有可能引发食管癌。
如果想利用高温治疗癌症,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上所运用的热肿瘤疗法便是通过局部加热的手段来治疗肿瘤,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微波治疗等,但这些疗法都有严格的适应症,癌症患者千万不能私下自己运用。
新闻:癌症发现时便都已经是晚期,即使治疗也无用。
为什么一些癌症发现的时候就是晚期呢?许多恶性肿瘤在早期时症状隐匿,患者难以及时就诊,甚至及时就诊也很难发现病灶,这才导致了许多患者是在出现了身体虚弱、乏力、消瘦等一系列症状之后才发现肿瘤。
中老年男性应重视4种癌症

中老年男性应重视4种癌症
男性到了40~50岁这个年龄,应该重视肝癌、结直肠癌、肺癌、淋巴瘤4种癌症的定期检查。
它们被列入男性高发恶性肿瘤,主要受到男性生活习惯、遗传、性格、工作方式等影响。
1.肺癌
吸烟与心脑血管病发生有直接联系,更直接损伤心肺功能。
比如,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病史、工作环境污染等人群都是肺癌高发群体。
以上高发人群介于40~50岁间,要定期做肺CT检查。
为减少肺癌主要风险,要尽可能戒烟。
2.结肠癌
肥胖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率,还会增加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比如,腰腹部维度偏大的男性,更容易患上结肠癌,同时还要警惕肝癌发生可能。
建议增加运动量,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减腰腹部多余脂肪,可以降低中年癌症风险。
3.直肠癌
长期酗酒、吃烧烤、腌制食物、高脂肪食物摄入过量,都是导致直肠癌发病重要原因。
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多食家常菜,减少红肉摄入量,采用细嚼慢咽的饮食,增加豆类和蔬果摄入,有助于降低直肠癌发生。
4.淋巴瘤
淋巴瘤与压力关系更紧密。
从年轻开始,长时间熬夜加班,如果作息不规律,造成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低下,患恶性肿瘤风险也会上
升。
相比饮食习惯不当,情绪因素和淋巴瘤发生更有直接关联。
建议增加娱乐时间,放松心情,进而减少精神压力,有助降低淋巴瘤发病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岁后易高发癌症
衰老会导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往往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
但防癌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癌症的诱因是从年轻时一点一滴累积的,因此我们要从年轻开始,注意起居饮食习惯,将癌症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50岁后癌症高发
50岁以后是癌症向人体“发难”的集中年龄段。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暴露于致癌因素的时间较长,大气污染、职业等致癌因素的累加容易导致细胞癌变,一些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也会逐渐露出“狰狞”的面目。
此外,过了50岁之后,人体的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免疫功能逐渐降低。
也就是说,原本能被免疫系统控制的癌基因或突变细胞,随着年老体衰,抵抗力的下降,逐渐开始诱发癌变。
35岁开始当心癌症
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比如诱发宫颈癌的HPV病毒,从宫颈糜烂到最后癌变可能要经历10多年,一般多在40~50岁以后才发病。
辐射、化学污染等致癌因素也是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诱发癌变。
而这些癌症的苗头,多
是由于长年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因此,防癌至少要提早20年。
也就是说,过了35岁就应每年做1次防癌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做1~2次体检。
按目前的医疗水平,早期癌症治愈率约有80%~90%。
具体来说,烟龄超10年的人,应每年进行1次螺旋CT 检查;肝炎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进行1次B超检查,必要时进行肝增强CT检查;有萎缩性胃炎等胃病的人,应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筛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肠镜;35岁以上的女性,要做宫颈涂片检查和钼钯检查,筛查宫颈癌及乳腺癌;35岁以上男性,每年接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以筛查前列腺癌。
合理饮食+良好心态可防癌
预防癌症,除了要经常体检外,还要注重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预防肿瘤,健康的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另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伤心发脾气,远离辐射源。
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防癌措施:
食道癌。
经常吃酸菜的人食道癌发生率较高,主要因为酸菜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胺及致癌霉菌,吃霉变食物也易患食道癌。
建议少吃酸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粮食应及时晾干,防止霉菌污染;不吃烫食;戒烟限酒。
胃癌。
主要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防止食品发霉,不吃霉变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减少
致癌物质亚硝胺的摄入。
肝癌。
扔掉家里的霉变食物,尤其是霉变的玉米、花生,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其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会导致肝癌。
建议多吃新鲜食物;拒绝肥胖,远离糖尿病,因为肥胖和糖尿病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戒酒;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