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长度l
(cm)
内径d
(cm)
喷射距离s(cm)
1
40
1.014
2 1.516
3 2.020
4
70
1.012
5 1.515
6 2.017
7
100
1.011
8 1.513
9 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
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___s。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较小小于加速 337.5s
【解析】
【分析】
(1)实验的原理是
s
v
t =。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4)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4]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4)[5]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偏向“6”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00s+37.5s=337.5s
3.如图是小明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小明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________(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先计时再放开小车,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

(填“大”或“小”)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小长变速小【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在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时,根据实验原理
s
v
t
,需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
量,故需要的对应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

(2)[3][4]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使小车在斜面上缓缓的滑下,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一些,便于我们测量。

(3)[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速度会越来越快,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6]实验时,如果先计时再放开小车,这样记录的时间比实际运动的时间偏长,故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
(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
(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s
t
小方便计时0.40.2偏小v AB< v AC< v BC变速大
【解析】【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
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
AB 、BC 、AC 走的路程
s AB =10.0dm−6.0dmm=4.0dm=0.4m
s BC =6.0dm−1.0dmm=5.0dm=0.5m
s AC =10.0dm−1.0dmm=9.0dm=0.9m
所用的时间
t AB =15:35:22−15:35:20=2s
t BC =15:35:23−15:35:22=1s
t AC =15:35:23−15:35:20=3s
速度
v AB =AB AB s t =0.4m 2s
=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
=0.5m/s v AC =AC AC s t =0.9m 3s
=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
算出的速度偏小。

(5)[7]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v AB < v AC < v BC 。

(6)[8][9]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5)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___.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2 s
v t
=
小 0.03 小 同一位置 变速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速度的公式;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从图中得到AB 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平均速度;
(5)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平均速度的变化;
(6)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的运动状态,越来越快.
【详解】
(1)由图得到刻度尺上一个大格是1cm ,里面有5个小格,分度值是2mm ;
(2)该实验的原理是s v t
=;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4)AB 段的距离是s AB =9.00cm ,AB 所用时间为t AB =3s ,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9.00 3.00/0.03/3AB AB AB s cm v cm s m s t s
====; (5)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得到平均速度会偏小; (6)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_____cm/s ;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 _____v AB (填“>”、“<”或“=”)。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
【答案】40.0 25 小 同一位置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 AB 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
[2]由于AB 段的时间是t AB =1.6s ,所以,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是:
AB AB AB 40.0cm 1.625cm/s
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C 段的速度,即v BC >v AC 。

7.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cm/s ;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小 25.0 偏小 【解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 v t
=;
(2)[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cm
25.0cm/s
1.6s
s
v
t
===;
(4)[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8.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图所示,图甲读数为_______cm,图乙读数为______s。

(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 AB=40.0cm,AC间距离s AC=80.0cm,小车从A到B 所用时间t AB=2s,A到C所用时间t 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 AB=______m/s,AC间平均速度v AC_________ v AB(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2.65 220.5 0.2 >变速直线偏大
【解析】
【详解】
(1)[1]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
6.65cm-4.00cm=2.65cm;
[2]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至4min之间,偏向4min位置,秒针指向40.5s刻度处,因此时间为
3min40.5s=220.5s;
(2)[3] AB间平均速度
40cm
==20cm/s=0.2m/s 2s
AB AB AB s v t =
; [4] AC 间平均速度 80cm =27cm/s=0.27m/s 3s
AC AC AC s v t =
≈ 因此v AC > v AB ;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
(3)[6] 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s v t
=
可知,会使所测AC 间平均速度偏大。

9.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 图像
(________) 从O 点开始的路程s /cm 0 10
20 30 40 50 从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 0
1.00
2.00
3.00
4.00
5.00 (4)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请你判断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运动慢匀速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或图
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或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
【详解】
(1)[1]当以气泡为参照物时,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于气泡,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气泡运动比较快时,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3]将表中的点一一在坐标图中描出来,然后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从实验数据分析,每隔1s钟,气泡运动的路程都是10cm,即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从所画的s-t图像来看,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以数学中正比例函数的斜率来看,图像中的斜率是速度且不变;所以能判断气泡做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10.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________m/s ;路程1s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1v =________m/s ;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时间 0.24 0.2 偏小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题图可知,全称的路程是 1.2m 120cm s ==,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0cm 24cm/s 0.24m/s 5s
s t v ====; [4]由题意可知,10.6m 60cm s ==,13t s =,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是:
11160cm 20cm/s 0.2m/s 3s
v s t ====; (4)[5]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所以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会导致测量出的路程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