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美洲等地的
晋商
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
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
聚。
• ③一些地方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
• 2.局限
•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的经传济 统 压倒优势。
还占据
•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 进步和转型。
•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认为穿衣 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 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
• (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顾炎武强调经世致 用的思想,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 2.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政治
中国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西方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2、局限: ①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第二章节 思想领域的变化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继承(陆王心学): (1)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 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 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2)评价: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 立志; ②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广
③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

获取更多的收入。
植 图
(2)手工业: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 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业:①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
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
第三章节 小说与戏曲
1、背景: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②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小说 ①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 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 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 家庭贾府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 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时空定位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课前篇 自主学习 课堂篇 合作学习 素养篇 合作学习 课后篇 巩固练习 课时作业
•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 1.经济发展
• (1)农业 玉米
• ①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粮食作

、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
•A.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B.造就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C.中央机构体系更加稳定
•解析:题干对中国和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进行了 对比。“中国却丧失了走向改弦更张的方向”, 导致中国没能顺利实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转 型,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材料侧重于分 析消极影响,B、C两项应排除;D项是表现而非 影响。
• 探究点:(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 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提示: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 兴利除害。
• (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 决方法?其理由是什么?
• 提示: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 天下之大。
• (3)史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
• 1.小说
•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 (2)成就
水浒传
• ① 元 末 明 初 ,西游施记 耐 庵 、 罗 贯 中 创 作 的

》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现体实主的义写作
体裁。
• 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
》和清朝中期吴敬
•►[辨]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局限
•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 政策的影响,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 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 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 时代。
•►[思]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辨]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 思想,但并没有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 想体系,而是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与发展, 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民本思想。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
缓慢发展
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
对外 “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关系 盲目自大
思想 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据《历史大脉络》中“大洋航道开通后的世界” 记载:14世纪欧洲大疫之后,欧洲走向使用机器 的工业革命,中国却丧失了走向改弦更张的方向。 中国没能改弦更张的深远影响是( )
•(3)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 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按一定程式进行,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虚 实结合,形神兼备。
•►[注]
• 探究主题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其特点
• 史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 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 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思想领域的变化 小说与戏曲 科技
第一章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发展:
(1)农业:①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


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


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

量;
米 、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


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拓] 影响明清小说的因素
•(1)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为小说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2)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人 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拓] 京剧的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 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 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 是天生圣人,认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 理论。
•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 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 害”。
•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 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君权,保证
• (1)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 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 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 (2)明末清初 工商皆本
• ①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
“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 三、小说与戏曲
3、戏曲:
①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②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③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同光十三绝
第四章节 科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录
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及 变化; 2.掌握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 展; 4.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明清经济的发展;明 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明清时 期的文艺与科技 2.难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史料二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 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 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
• 史料三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 ——王夫之《读通鉴论》
• 1.心学
• (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致良活知力。
• (2)主张: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
础上,提出以“
”为核心的理论,追求达到
圣贤境界,形成陆王心学。
• (3)评价
•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
• 2.早期启蒙思想
总产量。
•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 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
• (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
油、制自瓷由雇等佣行业中出现工场,使用
劳动
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
展。
• (3)商贸 白银
• ①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答案:A
• 结论型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三步:①通过 对题干材料或情境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②通读题干,弄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 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③分析各备 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 的选项。
• 1.两种文明观念的冲突
• [史]
• 马戛尔尼……携带欧洲科学和文化最优秀的成 果……想让乾隆皇帝……相信他和他的3.13亿人民需 要英国的技术奇迹,从而向英国开放自由贸易。
黄帝
王守仁像
3新、批石判:器 时 代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2)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工商皆本”。 (3)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
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③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
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
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此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反映了清朝中期苏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1、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 (1)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徐光 启所著《农政全书》和宋应星所著《天 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 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 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2、西方科技的影响:
(1)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 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 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 四、科技
•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的《农政全
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
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 名著。
• 3.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如利玛
窦等前来中国传教,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 技知识。
•►[拓] “边际土地”开发的利与弊
• 2.戏曲
• (1)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
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
尚任等。
昆曲
• (2) 舞 台 演 出 方 面 , 从 江 苏 昆 山 一 带 发 源 的 长期流行。 京剧
• (3)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
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 了 ,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 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 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 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 地”。
•开发这些“边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 食产量,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 作用;但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土地沙化,降 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会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