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 图像传感器技术发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MOS 图像传感器技术发展综述
图像传感器主要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和CCD图像传感器,随着工艺的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已经赶上或超越CCD,已经成为相机主流传感器类型,本文将从专利的角度对CMOS图像传感器在半导体领域(IPC分类号为H01L27/146)的专利申请和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以全球专利,合并同族作为一项专利申请)。
1.专利申请趋势
从下图看出,自2000年以来,CMOS图像传感器的专利申请越发活跃,尤其
在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半导体工艺的进步,CMOS图像传感器的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
2.重要申请人分布
下图反应了该领域的重要申请人,其中索尼占据榜首,有834项专利申请,
韩国东部高科位居第二,韩国三星位于第三。
前十名重要申请人中有4家日本公司:索尼、富士、佳能和东芝,3家韩国公司:东部高科、三星、crosstek,以及美国的豪威科技,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中国大陆的徳淮半导体。
日本和韩国在该领域占据较大优势,中国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3.索尼的技术发展分析
根据Yole的报告,索尼是目前全球第一大CIS供应商,占据了全球50%的份
额,超过第二名三星、第三名豪威科技之和,本节就SONY在CMOS图像传感器在CIS架构方面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
传统的背照式图像传感中,滤色器和光电二极管(PD)之间存在大量的金属连线,阻隔了大量进入到传感器表面的光线,抑制了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
2001年,索尼提出JP3759435专利申请,提出背照式图像传感器(BSI)的架构,将金属连线移到光电二极管PD的背面,光线不再被阻挡,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和性噪比。
SONY于2008年推出采用了背照式技术的Exmor R传感器芯片,由于其卓越的性能,这块芯片被ihpone 4s、佳能和松下相机等厂商广泛采用。
2005年,索尼提出堆栈式图像传感器,其将原本与光电二极管同层设置的外围电路移到像素结构的下方,取代了用于背照式图像传感的传统支撑衬底,减小了芯片的面积,提高了像素的占空比,而且采用TSV技术将CMOS电路和光电二极管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SONY于2012年推出该款芯片,命名为Exmor RS传感器,该款芯片迅速在智能手机上普及。
2012年,索尼提出JP2014099582专利申请,提出三层堆栈式图像传感器,将存储器整合在图像传感器中,极大的提升了图传感器的数据读取速度。
该款芯片于2017年推出,并应用于SONY A9中,连拍速度20fps,极大提升了速度。
索尼专利申请的CPC技术分布主要集中在H01L27/1464背照式图像传感器,H01L27/14627成像器件的微型透镜,H01L27/14627成像器件的互连,H01L27/14621成像器件的滤色器,H01L27/14623光学屏蔽等分支。
4.小结
本文从专利角度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技术进行分析,分析了全球的专利申
请态势,重点分析了本领域重点申请人的重要专利,能够帮助审查员了解技术发展状况,提高技术素养和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