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新闻点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讲评之拟写新闻点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新闻点评的答题方法及运用。

[知识链接]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

[课前学习]
小组内统计本次月考新闻点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分别是多少,并分析失分原因。

学生:
老师:大量引用、转述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没有观点,或观点含糊;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探究学习]
1、新闻点评的答题方法:
第一步:概述材料,简明扼要〔叙〕
何人做何事或何物怎么样了
第二步:提出观点,准确鲜明〔评〕
这个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或折射出了何种社会现象
第三步:分析论证,精到深刻〔析〕
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2、根据方法提示,小组合作,重做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5分〕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

会场上,参赛选手周浩格外引人注目。

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这样的身份转变,让人不敢相信。

2008年高考,周浩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

本来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他经不住家人和老师的劝说,来到北大。

然而,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并不适应北大的学习环境,没有兴趣的专业让他很不开心。

后来,他从网上得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在行业内领先,自己就想学数控技术,那里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2011年冬天,周浩说服了父母,从北大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除了学员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

请就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把握核心事件,表达简明顺畅,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周浩因对专业不感兴趣和不适应北大的环境,放弃北大,转到技校,有了很好的发展。

〔叙:事件概括〕这说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评:事件反映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而应该根据内心的想法,坚持自己的信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才能绽放出自己独有的光芒。

〔析:提出建议,我们该怎么做〕
[变式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据媒体报道,2014年9月26日12时43分许,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一、二年级10个班在校午餐的学生依次进入该宿舍楼进行午休。

13时57分许,数名先行离开宿舍下楼的学生见到一楼通道处两块靠墙摆放的海绵垫,并上前踢打、撞击,致使其中一块海绵垫倒下。

14时许,学校拉响起床铃,午休的学生开始起床,离开宿舍返回教室上课。

因过道摆放的海绵垫倒下,导致通道不畅,先期下楼的学生在通过海绵垫时发生跌倒,后续下楼的大量学生情况不明继续向前拥挤,造成多名学生相互叠加挤压在海绵垫上,导致6名学生受挤压窒息死亡,26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

请就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把握核心事件,表达简明顺畅,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
昆明小学发生踩踏事件,伤亡严重。

该事件反映出一些学校存在很大的学生安全隐患,学校领导缺乏对学生安全问题严重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甚至麻木不仁。

一些部门〔包括学校〕对上级安全工作检查时,紧张一阵子,忙于应付,过后一切依然如故,对已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中并未有多大改善。

〔评〕对此,我们应该增加防范意识,改善隐患现状,并加强对青少年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方面的教育,加强政府对有关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完善有关法制法规建设。

〔析〕
[目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月14日,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的惊人一幕:一名年轻女子骑上毛主席塑像照相。

一名年轻女游客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上毛主席雕像,并骑在雕像的肩膀上拍照。

19日,网友“沉默的麻雀〞在某论坛上发出题为“一个可耻的中国人〞的帖子,该帖点击率已飙升至15000余人次,同时,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

该女子的行为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

有人甚至提出要“人肉搜索〞出这个“脑残〞。

从论坛发布的两张图片看,这名骑上雕像的女孩年龄在20岁左右,与她同行的一名男孩帮助她爬上雕塑,另外两名女孩那么
拿出手机为她拍照。

包括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在内,全国各地的网站纷纷转载该帖,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绝大多数跟帖网友认为,这个女孩“可怜可悲〞、“太没有素质〞。

一位网名为“炎黄春秋〞的网友在天涯社区的论坛上发帖,认为这是“国耻〞,是“社会之悲哀〞,“让我们对这样可耻的行为全民共讨之吧!〞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是怎么看的?〔要求:把握材料要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不低于150字〕
参考答案:
一女子骑伟人塑像拍照遭讨伐,该女子的同伴还帮助她爬上塑像并帮她拍照〔叙:概括事件〕。

在景区的骑在伟人的塑像上照像玩,这是不文明的;网友愤而斥之为脑残,提出人肉搜索也是不恰当的。

这些都说明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

〔评〕对景点的景物,不论是人还是动物的塑像,或其它景物都不能任意在上面踩踏、骑坐,我们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倡导文明行为;同时我们可以愤慨,可以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但不要遵循文革遗风将此现象政治化。

[课堂小结]
新闻点评答题方法
[课后巩固]
近日看到一那么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言称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别说大学生就连硕士博士就业也费劲,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时出了招聘广告,高薪之下竟引来无数硕士征聘,一下子火了。

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都挺成功的,虽然在世俗眼光里此举动不可思议,但人家自己乐意,而且赚钱了,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但今天这新闻够轰动,人数众多、层层筛选、条件苛刻。

对于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1)为上面材料拟一个新闻标题。

(2)对上千硕士竞聘卖猪肉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

答案:
〔1〕上千硕士竞聘卖猪肉
〔2〕答案示例1:硕士竞聘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如果市场有需求,就有实现的可能。

一方需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需要钱满足生活需要,好像也算得上市场经济的一种反映。

改革年代,卖猪肉也需要人才,只有转变思想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答案2: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十年寒窗,却终于学非所用。

虽说学历不代表实力,但研究生卖猪肉可以表达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

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

但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吧。

倘假设一个妈妈指着“卖猪肉的〞告诉孩子,他是硕士时,孩子又会做何感想?我觉的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认清自己,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