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花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以下信息来源:中国寿光蔬菜网
1、
青花菜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引起黄色病斑,病斑背面生橄榄褐色霉层。

后期病斑融合,引起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1)秋季、早春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2)合理密植,注意降低田间湿度,使其远离发病条件。

(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2、
症状特征
青花菜褐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球和种荚。

下部老叶先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略带同心轮纹,有的四周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的叶片枯黄脱落,新长出的叶也生病斑;花球和种荚染病,发病部位可见黑色煤烟状霉层。

发生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镶中、病残体上、留种株上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

病菌在10一35℃都能生长发育,但常要求较低的温度,适温17℃,最适pH6.6。

病菌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土中可存活3个月,在土表存活1年,一般在甘蓝生长中后期,遇连阴雨天气,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种甘蓝类蔬菜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

种植碧杉、碧松等良品种。

(2)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

3、
症状特征
青花菜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产生毛花或形成焦雷,有的花球松散、花蕾枯萎或黄化,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青花菜的食用价值和商品性。

发病原因
青花菜适于夏秋栽培,早春栽培时,其生长前期处在低温期,植株虽然生长缓慢,但遇到低温利于花芽分化,则现蕾早,容易产生小花球,但生长后期进入高温期或棚室温度过高,花蕾发育受抑,易出现毛花、焦雷等异常花球;临近花球采收期气温升高,花球生长发育快,如采收不及时,花蕾变得松散。

且容易黄化,尤其白天温度过高,造成花球枯萎及黄化,贮存时间长的也易出现上述情况。

反季节栽培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生长前期对低温不大敏感的中早熟品种或早熟种,如绿岭、上海1号、绿帝、青绿、早生绿等。

2、适期播种,播种过早因定植后气温低,植株遇低温花芽即分化,这时营养不良,叶少、叶小,致提早现蕾,则花球小;播种过晚,气温迅速回升,花蕾发育期正值高温期容易出现高温障碍,产生焦雷
3、培育壮苗主要是温度管理,播种后夜温保持在12°C以上,白天30°C以下。

5~6片真叶时要适时定植,过晚幼苗老花、花球小。

667m2定植3000株左右
4、采收期处在高温阶段时,一定要适时采收,而且要安排在早晨进行,以避免枯蕾。

黄化,延长花球新鲜时间
5、青花菜不宜久藏,采收后应尽快食用
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