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根据2011年以来我院开
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探讨分析,对患者提供指导,以便对复苏
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以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来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1年的
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至2012年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
窒息发生率,进行复苏评价。

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轻度和重度窒息发生情况比
对照组要低很多,观察组复苏流程临床应用率,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100%,正
压通气加心脏按压100%,气管插管70%,药物95%。

结论使用规范科学的新生
儿窒息复苏操作培训可以对新生儿的窒息情况进行复苏,让患儿获得较高的生存率,降低窒息发生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11-01
新生儿因为呼吸受阻而出现的窒息情况会导致其体内的气体交换出现障碍,
一氧化碳和PH值会下降。

新生儿如果窒息持续存在,那么就会导致出血脑损伤,该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新生儿窒息复苏作为临床医疗技术的一门学科,我们使用
现金的复苏方式可以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让患儿的病死率下降[1]。

为了让我院
儿科产儿具有较高的存活率,我们对于医务人员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培训,对其操作规范性进行了指导,临床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至2012年我院的新生儿是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医务人
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指导来进行研究分析,将2010年至2011年内的接受窒
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至2012年的接受窒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
观察组。

1.2 方法
1.2.1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评价
①我院具有复苏资格的医务工作者都是此次复苏指导的教师,对产房、儿科、手术时的工作人员进行复苏指导,让他们能够对复苏技巧和步骤进行掌握。

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按照新生儿窒息
复苏ABCDE方案[2]-A建立通畅呼吸道;B建立呼吸;C建立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
评价监护。

擦干羊水保暖,防止散热摆好体位吸净口、咽、鼻、呼吸道粘液,触
觉刺激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初步复苏,以评价结果来对下一步的操作进行判断,如
初步复苏后患儿有呼吸暂停或喘息,心率<100次/分或常压给养后持续中心性紫绀,进行正压人工呼吸30秒,如心率仍<60次/分,配合心脏按压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使用肾上腺素。

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者立即器官擦管清理气道。

必要时肾上腺素静脉注入或加用5%的碳酸氢钠注入。

如产妇分娩前4小时用过
麻醉剂的新生儿呼吸抑制者用纳洛酮静注或肌注或导管内给药。

1.2.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按照Apgar评分判断[3]。

即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3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如1分钟评分正常但5分钟评分在7
分或以下仍诊断为窒息。

如5分钟评分在5分以下则诊断为重度窒息。

1.3 统计学方法
计算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算资料组间
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指导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分娩活产新生儿1010名,发生窒息率59例,其中轻度窒息48例,重度窒息率11例,2011年至2012年我院分娩活产新生儿1138例,发生窒息33例,其中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9例,培训指导后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2 复苏评价
经过指导培训后,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需要详细的完成,同时还要对其进行评价,对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一共有42例新生儿接受了窒息复苏术,正确率在100%。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最大因素,更具有关的研究显示,有70%的婴儿是死于窒息,有60%的死亡新生儿是在出生后一周死亡,导致气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窒息,复苏技术不佳引起了新生儿的脑损伤[4],新生儿复苏最大的特点就是病情比较急,病情危重,对于时间比较紧迫,因此需要非常准确快速的进行抢救复苏,规范正确的复苏操作是降低因窒息死亡的主要措施。

此次研究的患儿,接受培训后,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使用准确率为100%,观察组患儿的窒息情况要比对照组有所缓解,说明经过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培训后,我院的医务工作都能够准确的掌握复苏的要领,规范的操作,临床获得了比较好的复苏效果,保证了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叶鸿昌.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29-131.
[2] 石树中.新生儿窒息复苏必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298.
[4] 刑占国,杨秀云.新生儿窒息复苏实施强化培训效果评价.中华围产儿医学杂志,2007,4:234-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