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的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肩负重任,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

因此,《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提高当代初中生文明素质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的教育展开论述,希望能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文明;教育开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渐渐体现出来以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引
起了很多教师的重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将生态文明教育和道德与
法治这门课程连接起来,那么也无法有效的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

而传统教学
也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生态文明的教学,采用全新的教学方
式来开展教学,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高中,从而有
效的提高生态教育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
率和教学质量。

一、创设具有生态环境的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充满人文性的,课堂不应该被理论填满,要多一些情
感性。

通过过去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意识到,学生在理论化的课程中不仅缺少学
习的积极性,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很难产生认同感,这样的授课对他们思想情感及
价值观的转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渗透生态教育,我认为应当以生态教育理论为
根据,创建出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将学生最真实的情感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生《走近老师》这节内容时,在导入教学内容之前,我给
学生播放了一段这样的公益广告:一位教师到边远山区支教,她的爱心和行动温
暖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她把丰富多样的教学特色带给了学生,让学生开阔了学习
视野,在艰苦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中,这位教师不怕艰苦,把知识和快乐传递给了
孩子们。

看完这段视频,所有的学生都为之动容,体会到了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

这使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认同了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培养了学生尊敬
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的道德品质。

生态型课堂建设,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课堂,并用自己良好的教学行为和思想感染学生,平时要以正面的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情感去探究学习,只
有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出快乐,才能逐渐提升教师教学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教学相
长的目标,使生态型课堂环境散发出浓浓的感情味。

二、创新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教学及生态教育均具有隐蔽性特点,倾向于从意识形态层面塑造
学生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影响学生思想意识。

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
师应善于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生态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
课堂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生态教
育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体现创新性,教师要把握学生的
偏好,选择适合生态教育渗透的教学方式,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深化学生的生
态文明意识。

比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应该脱离课本的
教学,多带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施展示一些濒临
灭绝的北极熊、熊猫、非洲象、雪豹等生物,通过这些生物的处境来引发学生对
生命的思考。

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每个动物的存在都有着它的意义,而一种动物的
灭绝就可能会导致生态链发生断裂从而产生不可控的影响,我们不仅仅要重视自
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动物的生命,毕竟这是我们大家的家园,并不是人类独占的。

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在全面调动学
生参与创建积极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科学引导。

如,可以基于校园广播、
墙壁文化等一系列载体,鼓励学生加强对生态保护先进事迹、名言警句等内容的
收集。

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际行为,不断加强对节约水电、循环利用各种废弃
物等一系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体会,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带来潜移
默化的影响,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三、教学内容中渗透生态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除“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等直接体现生态教育内涵
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包括众多可供教师挖掘与使用的生态教育资源。

教师应在理
解生态教育内涵、基本内容及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寻课程内容与生态教育的
契合点,以此拓宽学生生态知识面、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性
及生态价值。

以《走进法律》教学为例。

笔者适度向生态规则、生态环保相关法律规范方
向倾斜,利用多媒体呈现因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而受到法律处罚的污染
物排放超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事开发活动的案例,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
社会规则、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出发谈一谈如何遵守法律红线、道德底线约束
自身行为,以此在本课程中有机渗透生态教育;再如讲解“我们应尽的义务”时
列举“药店老板网购野生动物被捕”“两男子捕捉490只壁虎被抓获”“男子捡
到猫头鹰肩扛送派出所”等案例,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应尽到保护动物的义务。


遇到意外受伤、无行动能力的野生动物时可以拨打110、12345等相关热线寻求
救助,以此培育学生生态环保实践力,提高学生维护自然环境的主动性。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
当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在渗透生
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素材与教学资源进行整
合和开发,通过夯实教案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的教育为主导不可或缺,家
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潜移默化。

并且教学活动与社会事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事物的变化对于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

那么,学校作为生态文明知识教育的主导者,校园环境的生态文明宣
传一定要做到实处。

在校园的灌木丛、草地、花圃等生态景观设立标语,以提示
学生要懂得保护生态植物;在学校的公共板报墙上展出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
插画,以渲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校园氛围。

社区也要像学校一样需要有集体氛围,
在相应的地方设立宣传标语,时刻提示社区人们保护绿植、垃圾分类等。

作为家
长就需要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尽
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并且做到言传身教。

结语: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需重视生态教育的渗入,让学生能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由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形成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峰.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9(5):6.
[2]夏平平.“问学”课堂:走向深度而有意义的学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3):24-26.
备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NXSZ2020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