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纷纷回答。
了解作者。
二、设疑探究 精讲点拨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3、朗读(学生分小组朗读)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差使 ( ) 狼藉( ) 簌簌( )
蹒跚( )颓唐( )拭擦( )
学生听讲,积累。




本文线索: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重点写的是:车站送别 买橘子时的背影
发生的背景是:
背影
祖母去世
祸不单行 家境惨淡
父亲失业




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得到充分的整体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探究、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背影》
第十一课《背影》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
重难
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 体味 感悟 讨论 背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筷子兄弟歌曲《父亲》,渲染气氛。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下一步深入思考。《背影》同样描写了无私的父爱,它之所以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的《背影》。
举箸( )踌躇( )丧事( )
2、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3、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4、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找出本文线索。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重点写得是发生在哪儿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板书):
本文线索: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重点写不单行 家境惨淡
父亲失业
4、(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车站送别的?从哪些方面写?下节课我们学习。
六、课堂小结:
父亲是我们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也是无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某某省某某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听录音朗读
分组朗读
注音释词
整体感知
明确线索
把握背景
三、达标训练 当堂反馈
1、完成《优佳学案》“字词积累”部分
2、完成《优佳学案》“基础积累与运用”部分
完成练习。
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父亲是我们在生活之中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也是无声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们,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去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