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课时训练(六)(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课时跟踪检测(六)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课时跟踪检测(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课时跟踪检测(六)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六)
一、单项选择题(2018·盐城模拟)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从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的移动轨迹称作黄道.农历二十四节气(图中1~24点)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节气内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
读二十四节气位置图,完成1~2题.
1.每年的芒种节气(6月5日左右)太阳位于黄道的( )
A.6 B.8
C.18 D.20
2.有关图中各节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7-上海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大
C.6、8-南京的夜长相同
D.12、14-盐城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解析:1。
C 2.C 第1题,图中水平圆圈为地球赤道面,倾斜的圆圈为太阳周年“视运动”轨迹,即黄道。
注意地球公转方向与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均为逆时针方向。
当太阳视运动到图中“19”时,为夏至,芒种节气(6月5日左右)地球公转到夏至日之前的位置,因此为图中的“18”.第2题,据上题分析,图中1为秋分,7为冬至,13为春分,19为夏至。
夏至日,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并非最大。
6、8节气关于7节气时间对称,即位于冬至日前、后对称分布,因此南京昼夜状况大致相同。
7为冬至,上海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短。
12、14关于13春分日对称,则盐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018·淮安宿迁测试)我国某校学生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如图).读图完成3~4题。
3.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4.依据上述日期判断,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北京市(40°N、116°E)B.三沙市(18°N、109°E)
C.昆明市(25°N、103°E)D.汕头市(23°N、116°E)
解析:3。
B 4.D 第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地北京时间12时16分杆影长度为零,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第4题,依据上述日期和正午时间判断,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汕头市。
(2018·通泰扬淮四市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α-β=8°.据此完成5~6题。
5.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A.61°N B.51°N
C.35°S D.25°S
6.该校所在地( )
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
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
C.昼夜长短差值一直比上海大
D.自转速度与上海一样
解析:5.B 6。
B 第5题,据图,全年正午太阳均位于一侧,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或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故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或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因此,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冬至和夏至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且两者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相差23°26′,所以α=23°26′,又α-β=8°,所以β=15°26°,该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β=38°52′,因为当地地理纬度与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互余,即51°08′N。
第6题,该地位于51°08′N,纬度高于上海,夏季昼长比上海长,日出较早,但冬季昼长短于上海,日出较晚;而上海纬度低,昼夜长短年变化较小、自转线速度较大;两地春秋分时昼夜均平分;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或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均为46°52′,故B项正确。
(2018·扬州中学调研)我国A市某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
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A市位于扬州市(32°N,119°E)的()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8.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解析:7。
C 8.A 第7题,一天中旗杆影子最短的时间是当地正午12时,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地方时)相差2小时8分钟,根据1°相差4分钟计算可知,该地位于东经88°,位于扬州的西部。
当地在北京时间10时时,即当地时间7时52分看到日出,日出时间晚于扬州市,说明其位置偏北。
故A市位于扬州的西北方。
第8题,杆影位于排球场时,日落方向位于西南方,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杆影位于篮球场时,日落方向位于西北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动。
惊蛰到立夏,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赤道-北半球移动,A项正确。
立夏到小暑,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B项错误。
白露到立冬,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赤道-南半球移动,C项错误。
立冬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南半球,D项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
(2018·徐州模拟)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北京深夜时分
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10.a、b、c、d四点比较()
A.a、c两点自转线速度相同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解析:9。
AC 10.AD 第9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5°S,60°W),此时北京时间约为0时;多伦多市位于(43°N,79°W)大约为11时,显然不可能已日落;而南极长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午,也位于昼半球;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正值正午12时,所以正艳阳高照。
第10题,四地地理坐标分别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由此可知a、c两地纬度数相同,故自转线速度相同;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b点在a点正南方,故b点比a点早见到日出;白昼最长的是d;而四地中b地纬度最低故昼夜长短变幅也最小。
(2018·郑梁梅中学一检)读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70°N B.80°N
C.150°W D.30°E
12.该日以后几天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高楼正午日影渐短
B.上海日出东北且昼渐长
C.江苏地区昼长夜短
D.悉尼昼短夜长
解析:11。
BC 12。
CD 第11题,读图,该地正午时,即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是6点,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是150°W.该地昼长24小时,位于北半球,有极昼现象。
该日太阳
高度最大、最小值差是20°,该地距极点的纬度差是10°,该地纬度是80°N。
第12题,该日以后几天内,无法判断太阳直射地点的移动方向,北京高楼正午日影可能变长;不能判断上海昼长变化;此时北极是极昼现象,江苏地区昼长夜短;北半球是夏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
三、综合题
13.某校(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
如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6°34′。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
(1)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为________。
(2)在M楼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集热板合理的倾角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3)房地产开发商在M楼南建造了一幢商品住宅楼(如图),某户居民买到了M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元旦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该房主准备以“争取采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你认为他能胜诉吗?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影长最长为冬至日,结合OP=h×cot 36°34′可知,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30°N,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纬度.第(2)题,集热板应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故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由当地位于30°N可计算出当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则可计算出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第(3)题,根据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南楼高为69 m,楼间距应约为69/tan 35°,故楼间距最少应约为98.6 m.
答案:(1)30°(2)6°34′53°26′
(3)能。
由材料中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6°34′,可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与35°最为接近,根据南楼高69 m和tan 35°≈0。
7,可计算出楼间距最少应约为98。
6 m。
14.(2018·盐城测试)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图1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以及图2为乙、丙两所学校该日地方时9:00~15:00期间同一高度旗杆影长及朝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此日过后,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校位于丙校的________方向.
(4)若三校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________。
A.6~8时B.12~13时
C.16~17时D.20~21时
(5)在图2中,作出甲校此日当地地方时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
解析:第(1)题,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丙,判断的依据是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第(2)题,此日,由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26°34′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23°26′ S,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第(3)题,丙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甲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23时,说明丙在东,甲在西。
甲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甲在南回归线,丙地为北京,可知甲在丙之南。
综合以上分析甲校位于丙校的西南方向。
第(4)题,根据甲乙丙三地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可知,甲地要比丙地晚约11时,乙地比丙地晚约5时,说明三地中时间最早的地方是丙,最晚的地方是甲。
丙白昼时间不能超过17时,此时甲地昼长夜短,6时也是白昼。
所以若三校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16~17时。
第(5)题,甲校此日地方时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如图(注意:曲线开口向下且曲线顶部在中心)。
答案:(1)丙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2)23°26′S昼渐长,夜渐短
(3)西南(4)C (5)见解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