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要素》评析
列 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 学习

3、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探讨了唯心 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 列宁特别强调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辩证 本性,强调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要求通过辩证法来检查人们在认识方 式上的错误及其根源,以便在具有辩 证性质的理论认识中正确地反映事物 的客观辩证法。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主 要集中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
• 唯物辩证法则不同,它要求人们在 观察问题时要从全局人手,分清主 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抓住决定 事变性质的关键环节,反对对事物 进行孤立、片面和歪曲的考察。否 则,就不可能正确地揭示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真正本质。
• 诡辩论和折衷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形 而上学的发展观。考茨基和普列汉 诺夫等人之所以要用诡辩论和折衷 主义来为他们的社会沙文主义进行 辩护,在根本上是受他们的形而上 学立场——庸俗进化论决定的。
• 在《卡尔· 马克思》( 1914)一文中, 列宁再一次深刻批判了进化论的发 展观,认为它是片面的、内容贫乏 的、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实际发展过 程弄得残缺不全的理论。
• 列宁在总结批判进化论发展观基本 特点的基础上,在《谈谈辩证法问 题》 (1915)一文中,列宁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的 思想。
2、尝试建构唯物辩证法的 体系
• 一开始,列宁认为可以概括出辩证 法的三方面的要素;后来觉得这过于 笼统、也不够全面,又拓展和深化 为七要素;进一步研究之后,又增补了 五个要素,也就是十二要素;而后发现 还遗漏了一些重要内容,因此,又增加 了后四条新的要素,成为十六要素。
• 这十六要素连同对辩证法核心的确 认,勾画了唯物辩证法包含的五个 基本方面:1.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 义前提;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3.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4.唯物辩证法在认识论上的运用; 5.“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辩证 法的核心。
《辩证法的要素》评析

《辩证法的要素》评析写作背景《辩证法的要素》选自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研究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法问题的一个总结。
《哲学笔记》是列宁1895——1916年研究前人的哲学著作所写读书笔记的汇编。
包括四十六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
1914年9月一11月,列宁写了《卡尔•马克思》之后,就集中时间和精力钻研黑格尔等人的著作。
从这年秋天到1915年,列宁以惊人的毅力,阅读了数10种约8千多页的哲学著作,尤其认真研读了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和《小逻辑》)和三卷哲学史以及历史哲学,写下了八个“哲学笔记本”。
这些笔记实际上是列宁打算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撰写唯物辩证法等专著的预备材料和半成品。
它凝结着列宁对时代重大课题的哲学深思和概括。
在批判、改造和吸取前人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的基奠上。
丰富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推j目I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爆发,使第二国际各国的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第二国际大多数领导人先后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
他们政治上的堕落,同他们在哲学上用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篡改唯物辩证法是分不开的。
因此,列宁在这个时期集中研究辩证法,批判折衷主义和诡辩论,是适应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
《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读到黑格尔《逻辑学))的最后一个范畴“绝对观念”时提出来的。
这些要素列宁在前面写的笔记、择要和评语中都提出来过,最后才加以列举。
因此,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研究黑格尔(《逻辑学》辩证法的一个总结。
黑格尔在提到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辩证法的环节耐说;“这个概念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由于它(环节),那最初的普遍性(一般概念)从自身中把自己规定为对自己的他者——应当叫做辩证法的环节。
”列宁认为,黑格尔的这个辩证法的规定是不明确的。
因为他陷于唯心主义的神秘的概念推演的迷雾中。
于是,对这个规定进行了改造和引申,写下了辩证法的三条要素,概括了辩证法的客观基础和实质,指出了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辩证法的要素】浅谈辩证法认识的三大原则

浅谈辩证法认识的三大原则----《辩证法的要素》读后感2011级宗教学路小昱2011201296 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列宁指出了关于辩证法的十六条要素。
老师将之概括为三大原则-----客观性原则、普遍联系原则和发展的原则,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此,我就认识的三大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普遍联系原则列宁在笔记中写道:(2)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
(8)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一般的、普遍的。
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
列宁告诉我们,要在关系之中而非孤立地看问题。
只有普遍联系,我们才能发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有句话流传甚广,说你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的朋友。
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普遍联系原则。
根据个人与朋友的关系来更好地认识个人。
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地孤立看问题,就不能把握事情的全貌,无法得到正确有用的信息,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
我们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能偏听偏信,只听一面之词,也是这个道理。
当中国共产党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权时,他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却又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成功经验。
因为他们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正是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让他们做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战略计划,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田忌赛马之所以能成功,也是因为他将三盘比赛联系起来当做了一个整体来思考。
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每一盘比赛,那么大家都会采取通常的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的比赛顺序。
而田忌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将三盘比赛联系起来,以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这才取得了成功。
这些事例都说明,只有普遍联系才能做出更为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二、发展的原则列宁写道:(3)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
这句话表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来看待事物,否则就会发生谬误。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是一种思考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
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我对辩证法的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辩证法的要素之一是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种联系是多样的,既有直接的联系,也有间接的联系;既有内部的联系,也有外部的联系。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如果其中一个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是相互联系的。
经济的发展会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会对经济和政治产生反作用。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核心要素。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会进步;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产生矛盾,需要通过改革或革命来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意味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要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会取得胜利。
比如,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在诞生之初也面临着诸多质疑和困难,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如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方式。
辩证法还强调全面的观点。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这一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相关著作后,我对辩证法的要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
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事物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不同事物之间。
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的活动又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而在社会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是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会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又为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提供精神支持。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
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演进之中。
从自然界的生物进化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无一不在证明着这一点。
恐龙曾经称霸地球,但由于环境的变化而灭绝,新的物种得以兴起和繁衍。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经历了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和动力。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就是一对矛盾。
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会减少生产;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增加生产。
正是这种供求矛盾的不断运动,推动着市场的调节和经济的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要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只有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才会发生质的变化。
就像一个人学习知识,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努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知识水平和能力上实现质的提升。
而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是一种扬弃。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这一充满智慧和深度的思维方式,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思想家的深入探究。
在阅读相关著作的过程中,我对辩证法的要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辩证法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世界并非孤立元素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而动物的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了养分。
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提醒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关注单一的因素,而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进。
科技的进步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电力的广泛应用,再到如今的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这种发展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和适应变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要素。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上升,而是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比如,在科学研究中,一种理论的提出往往会被新的实验和观察所否定,而在对这种否定的进一步研究中,又会产生更完善、更接近真理的新理论。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和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同样不可忽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就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是量变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身体素质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会在某个时刻实现思维和能力的质的提升。
此外,辩证法还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而本质则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根本性的东西。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这一深邃而又充满智慧的思维方法,如同指引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明灯。
在阅读相关著作并深入探究辩证法的要素后,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辩证法的要素之一,是事物的普遍联系。
世间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植物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生态网络。
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也无处不在。
经济的发展会影响文化的繁荣,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要素。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以社会发展为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引发社会变革,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
在个人成长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时常存在。
我们渴望追求高远的理想,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限制和困难。
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要素。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
比如科技的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的普及,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初创期的摸索到成长期的扩张,再到成熟期的稳定,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辩证法还强调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每天积累一点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最终会实现质的飞跃,从对某个领域的一知半解到成为专家。
在健身方面,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身体的素质会有明显的提升,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辩证法的关键要素。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式上升,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来实现进步。
例如,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是在对旧理论的否定和修正中不断完善的。
牛顿力学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其进行了否定和拓展。
辩证法要素读后感

辩证法要素读后感首先呢,列宁一上来就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侦探,把观察的客观性当作是第一条要素。
这就好比我们看事情的时候,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得像个公正的裁判。
比如说我们看一场足球比赛,不能因为自己是某个队的粉丝,就只看到对方球队的犯规,而忽略了自己支持的队的错误。
客观地去看每个球员的动作、每个判罚,这才是看清事情真相的第一步。
要是做不到这一点,后面的一切分析都像是在沙滩上盖房子,风一吹就倒了。
然后他提到了这个事物的普遍联系。
这可太有趣了,就好像整个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每个事物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
比如说我们人类和大自然,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吃的食物,哪一样不是和大自然紧密相连呢?我们砍树,可能就会影响到鸟儿的栖息地;我们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就会让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又会影响到海边的城市和岛屿上的居民。
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没有哪个音符可以单独构成一首美妙的乐曲一样。
还有这个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玩的变形金刚,一个东西可以从汽车变成机器人,事物也是这样啊。
就拿我们用的手机来说吧,从那种又大又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大哥大”,到现在功能强大得像个小电脑的智能手机,这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
而且这个发展不是乱来的,是有规律的。
就像人从婴儿慢慢长大,要先学会爬,再学会走,最后才能跑一样,事物的发展也有它自己的节奏和顺序。
列宁提到的对立统一规律更是像一把神奇的钥匙。
生活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就像白天和黑夜,没有白天的明亮,我们就不知道黑夜的黑;没有黑夜的宁静,也感觉不出白天的热闹。
又比如说成功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里也可能隐藏着导致失败的因素。
你看那些考试考了高分就沾沾自喜,不再努力学习的人,下次考试可能就会摔跟头。
这两者就像一对冤家,又像是一对分不开的好伙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这一古老而深邃的哲学思维方式,宛如一把智慧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对世界万物的深刻理解之门。
在阅读相关著作并进行深入思考后,我对辩证法的要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辩证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
世界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正如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也是紧密相连的。
经济的发展会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为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能片面、孤立,而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又一重要要素。
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从一个幼小的生命逐渐走向成熟,从简单的社会形态演进到复杂的现代社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发展并非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充满曲折、迂回和反复的。
就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市场波动、竞争压力等各种挑战,但只要能够不断调整策略、适应变化,就有可能实现突破和进步。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就否定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而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动态的思维去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
矛盾的观点在辩证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矛盾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可能存在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这就是矛盾的表现。
但正是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团队能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共同的目标。
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失败和成功看似是对立的,但一次失败的经历如果能够让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有可能转化为未来成功的基石。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在翻开这本关于辩证法要素的书籍之前,我从未想过,那些看似深奥、抽象的哲学概念,会以一种如此奇妙的方式闯入我的生活,并给我带来了一场思维的盛宴。
书的开篇,就像一位沉稳的智者,缓缓地为我揭开了辩证法神秘的面纱。
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平实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我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书中提到,辩证法的要素之一是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观察家里猫咪的有趣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家的猫咪懒洋洋地趴在阳台上晒太阳。
它眯着眼睛,身上的毛被阳光照得金灿灿的,看上去无比惬意。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它在享受温暖,可当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
猫咪选择那个位置,不仅仅是因为阳光充足,还因为那里能看到窗外的小鸟。
它虽然看似慵懒,但其实一直保持着警觉,眼睛时不时地睁开一条缝,瞄向窗外。
它的耳朵也会微微转动,捕捉着哪怕最细微的声音。
原来,它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在准备着随时可能的“狩猎行动”。
这让我明白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就像猫咪晒太阳和观察小鸟,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有着内在的关联。
这种联系,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辩证法还强调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
一开始,我连上车都摇摇晃晃,摔了不知道多少个跟头,膝盖都青一块紫一块的。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永远都学不会骑自行车了。
但是,我没有放弃,每天都坚持练习一会儿。
慢慢地,我能在车上保持平衡一小会儿了;再后来,我可以歪歪扭扭地骑上一段路;到最后,我竟然能够熟练地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穿梭。
如果当时我只看到自己摔倒的狼狈,而没有从发展的角度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
通过这件事,我真切地体会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就否定未来的可能性。
书中说,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片面、孤立地看。
这让我想起了和朋友之间的一次小争吵。
辩证法要素读后感

辩证法要素读后感列宁一上来就像一个智慧的导师,带着我们从观察事物的客观性开始。
这就好比是做菜,你得先清楚食材原本的样子和特性,不能自己瞎想。
比如说你想做一道西红柿炒蛋,你得先知道西红柿是酸酸甜甜的、软软的,鸡蛋是滑溜溜的、有独特的蛋香,要是你把西红柿想象成石头那么硬,那这道菜可就没法做了。
这就是告诉我们看待世界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不能天马行空乱搞一气。
然后呢,他提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是他因为喜欢摄影,参加了一个摄影社团。
在社团里他认识了一个做自媒体的人,结果被拉去帮忙做一些摄影工作,后来又通过这个自媒体人认识了更多各行各业的朋友,这就像一张大网一样,一个点连着一个点。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我们人类,和周围的环境、其他人、动物、植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片小小的树叶,它和大树、土壤、阳光、雨水都有关系,少了任何一个环节,这片树叶可能就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了。
还有关于事物的发展和运动这一点。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搭积木,你不可能搭出一个永远不变的造型。
一开始你可能搭了一个小房子,但是随着你的想法变化,或者是不小心碰倒了一块积木,这个小房子就会慢慢变成别的东西,可能是一座桥,也可能是一堆杂乱的积木块。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就不一样,哪怕只是多了一点新的想法或者经历。
列宁在辩证法要素里还提到了矛盾的观点。
这可太有趣了,就像我们看电视剧,里面总有好人和坏人,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一个公司想要推出一款新产品,市场部门觉得应该主打年轻人市场,因为年轻人更追求时尚,接受新事物快;但是研发部门可能觉得应该把产品做得更实用、更适合大众人群。
这就是矛盾,两个部门的想法不同,但正是这种矛盾促使他们去讨论、去协商,最后可能会产生一个既适合年轻人又能被大众接受的产品方案。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关于辩证法要素的一些内容,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一番眼界。
说起辩证法,以前总觉得它是那种高深莫测、难以捉摸的东西。
但真正深入去读、去理解,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就像探险一样,一开始觉得前路迷雾重重,可当你一步步往前走,竟能发现隐藏在深处的宝藏。
书里提到的辩证法要素,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计划去郊外爬山。
出发前,大家那叫一个兴致勃勃,满心期待着山顶的美景和征服山峰的成就感。
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水和食物,穿上舒适的运动装备,雄赳赳气昂昂地就出发了。
一开始,山路还算平坦,大家有说有笑,步伐轻快。
这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次爬山肯定会特别顺利,轻松就能到达山顶。
可走着走着,情况就变了。
山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脚下的石头也不那么稳当了,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
有个朋友开始抱怨:“哎呀,早知道这么难走,就不来了。
”另一个朋友也附和着:“是啊,这也太累了。
”这时候,我心里也打起了鼓,开始怀疑这次爬山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但是,又转念一想,既然已经走到这了,半途而废多可惜啊。
于是,我就鼓励大家:“咱们别光想着难走,想想山顶的美景,想想那种征服自己的感觉,咬咬牙坚持下去。
”大家听了我的话,虽然还是累,但也都继续前进。
就在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棵特别漂亮的大树,它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我们加油鼓劲。
我们停下来,在大树下休息了一会儿,感受着微风的吹拂,疲惫感似乎减轻了不少。
接着往上爬,山路越来越难走,有个朋友甚至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一摔,让大家的心情又跌到了谷底。
有人说:“要不咱们回去吧,太危险了。
”可我看着那已经走过的长长的山路,心里想,如果现在回去,之前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而且,也许再坚持一下,就能到达山顶了。
于是,我又给大家打气:“这点困难算什么,咱们小心点,一定能行的。
”终于,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登上了山顶。
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展现在眼前的是无比美丽的景色。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这一充满智慧与深度的思维方式,一直以来都在哲学的领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通过对辩证法要素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辩证法的要素之一是普遍联系。
世间万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植物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平衡体系。
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中也随处可见。
经济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变革相互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互促进。
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让我们能够以更全面、更系统的视角去理解世界,避免片面和孤立地看待问题。
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重要要素。
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孕育着新的变革。
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理解发展的观点,使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变化,不断创新和进步,而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要素之一。
矛盾无处不在,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社会生活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在个人成长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我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失败和成功看似是截然相反的,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善于发现和分析矛盾,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的又一重要要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就像学习一门语言,每天坚持背诵单词、练习语法,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能够流利地进行交流和表达。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笔记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分析问题和推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相关著作后,我对辩证法的要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辩证法的第一个要素是普遍联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动物的活动又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同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种普遍联系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而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环境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要素之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例如,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发社会变革。
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发展是辩证法的又一重要要素。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从生物的进化到人类社会的演进,无一不在证明着这一点。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书信交流到如今的即时通讯,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这种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和变革。
量变与质变也是辩证法的关键要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知识和能力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实现重大突破,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深刻体现。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辩证法的要素

辩证法的要素一、历史背景《辩证法的要素》一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珍贵文献。
《哲学笔记》是由46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构成的。
它是列宁1895年一1916年研究前人的哲学著作所写的读书笔记的汇编。
除了五篇读书批注外,其余均来自列宁的十个笔记本。
其中列宁自己命名的八个“哲学笔记本”,在现行的《哲学笔记》一书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实际上是列宁打算实现马克思遗愿,撰写唯物辩证法专著的准备材料和半成品。
在“十月革命”前的1914年一1916年,列宁着重研究辩证法并非出自偶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及理论发展的必然。
(一)列宁研究辩证法,是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方针、政策的需要。
1912年一1914年,俄国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这标志着俄国新的革命形势的成熟。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第二国际的各国党面临严重考验。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在历史转折关头,在政治上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在理论上背叛马克思主义。
面对这种事实,怎样分析帝国主义战争,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折衷主义和诡辩论,制定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方针、策略,成为摆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首要任务。
在非常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只有唯物辩证法才能帮助无产阶级政党确定正确的方向,才能预见各个阶级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列宁正是肩负如此重任去研究辩证法,并运用辩证法正确制定了无产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策略方针。
(二)新的历史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作出新的理论分析。
为了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揭示帝国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列宁在帝国主义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加紧研究辩证法,并创造性地应用这一方法分析帝国主义经济、政治诸种矛盾,从而系统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科学地阐明了时代的性质,论证了新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正如在19世纪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历史趋势,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结论一样,列宁在20世纪,运用同样的科学方法,证明了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冲破帝国主义链条,取得胜利的结论.(三)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第一次世界大战,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战争中的诡辩论和折衷主义。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心得

《辩证法的要素》读书心得《辩证法的要素》中,作者将辩证法的要素一步一步细分下来,由易到难,让读者能够逐步地理解、体会,这也在该文的一大特征。
这是列宁在研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时,以提纲形式写的一篇笔记,是他对黑格尔《逻辑学》的辩证法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列宁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地指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点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主要讲了五方面的问题:(1)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前提;(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3)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4)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法;(5)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考察的客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从客观事物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客观事物自身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而不是从人们头脑里主观臆造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这是唯物辩证法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对立的根本原则。
只有坚持“考察的客观性”,才能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与唯心辩证法划清界限。
关于普遍联系的原则,基本思想有三点:第一,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关系。
第二,在事物多种多样的关系中存在着一般的、普遍的联系,即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就是规律。
关于辩证法的运动发展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第二,事物的运动是自己的运动。
而在要素的第一条中首先作者强调了在看待事物时,必须先要考察事物本身的客观性,也就是说,在我们使用辩证法的时候,必须要对事物本身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事物有一个根本意义上的把握。
在对事物本身有了一个很好的把握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该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的某些联系,也就是要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给理清楚,有助于我们对该事物更深一个层次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的要素》评析写作背景《辩证法的要素》选自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研究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法问题的一个总结。
《哲学笔记》是列宁1895——1916年研究前人的哲学著作所写读书笔记的汇编。
包括四十六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
1914年9月一11月,列宁写了《卡尔•马克思》之后,就集中时间和精力钻研黑格尔等人的著作。
从这年秋天到1915年,列宁以惊人的毅力,阅读了数10种约8千多页的哲学著作,尤其认真研读了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和《小逻辑》)和三卷哲学史以及历史哲学,写下了八个“哲学笔记本”。
这些笔记实际上是列宁打算实现马克思的遗愿,撰写唯物辩证法等专著的预备材料和半成品。
它凝结着列宁对时代重大课题的哲学深思和概括。
在批判、改造和吸取前人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的基奠上。
丰富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推j目I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爆发,使第二国际各国的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第二国际大多数领导人先后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
他们政治上的堕落,同他们在哲学上用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篡改唯物辩证法是分不开的。
因此,列宁在这个时期集中研究辩证法,批判折衷主义和诡辩论,是适应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
《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读到黑格尔《逻辑学))的最后一个范畴“绝对观念”时提出来的。
这些要素列宁在前面写的笔记、择要和评语中都提出来过,最后才加以列举。
因此,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研究黑格尔(《逻辑学》辩证法的一个总结。
黑格尔在提到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就是辩证法的环节耐说;“这个概念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由于它(环节),那最初的普遍性(一般概念)从自身中把自己规定为对自己的他者——应当叫做辩证法的环节。
”列宁认为,黑格尔的这个辩证法的规定是不明确的。
因为他陷于唯心主义的神秘的概念推演的迷雾中。
于是,对这个规定进行了改造和引申,写下了辩证法的三条要素,概括了辩证法的客观基础和实质,指出了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l条: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从概念自身而来的概念的规定”,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所以,列宁把这一论断唯物主义地改造为:“应该从事物的关系和它的发展去观察事物本身”,这就明确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和出发点。
第2条:“事物本身中的矛盾性(自己的他,一切现象中的矛盾的力量和倾向。
”(注:《列宁全集》第38卷238页.)238页)这是对黑格尔的概念“从自身把自己规定为对自己的他者”的进一步改造和发挥。
“自己的他者”应理解为与该事物直接对立的东西。
第3条:“分析和综合的结合。
”(注:《列宁全集》第38卷238页.)黑格尔把分析和综合的结合作为概念本身推演的根本方法。
列宁在这里把它列为第三条,并改造成认识客观世界的逻辑方法。
这三条是列宁关于辩证法要素的一个最初的纲要。
接着列宁把这3条扩展为7条,作为辩证法要素“较详细”的“表述”,即16条的前7条。
列宁写了这7条后,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重要结论,后来,列宁对这七条内容加以丰富和发展,又补充了九条。
从辩证法这些要素的内容及其形成和结构顺序看,初步体现了列宁关于辩证法基本内容的科学构思,是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一个轮廓勾画。
内容说明一、辩证法的客观性(第1条)(1)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所谓“观察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客观地观察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中发现和认识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引出它们固有的规律性,而不是在人们的头脑里主观臆造出各种联系和规律性。
概念的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列宁曾多次谈到过这一思想。
列宁说:“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伸出来。
”(注:《列宁全集》第38卷第84、210页。
)“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
”(注:《列宁全集》第38卷第84、210页。
)都是指辩证法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客观性的观点,说明辩证法不能离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是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马克思就明确地指出过这种对立。
“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恩格斯也指出:“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做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
……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列宁在括号中还说,“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自在之物”这个概念出自康德哲学。
它表示不可认识的客观事物。
是与为我之物,即已经被我们认识的那些事物相对立的概念。
这里列宁借用自在之物这个概念,是指客观事物。
这就是说,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必须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认识客观事物的主流和整体,而不能把“实例”当作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不能把“枝节之论”,当作主流和整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头们,为了替自己反动的沙文主义立和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战争政策辩护,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纯粹”帝国主义战争。
考茨基就诡称,第一次世界大战除了帝国主义性质之外还带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如塞尔维亚反对奥地利就是如此。
并说这是用“辩证地”援引了“极为复杂的现象”材料而得出来的结论。
列宁尖锐地指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最新的科学进化论,它正是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歪曲的考察。
塞奥战争的民族因素对全欧的战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重要意义的。
”(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642页.)绝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抹煞对主要战争参加者说来,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考茨基借口有那么一点民族因素,企图改变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这是彻头彻尾的诡辩论。
世界上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纯粹”的现象,观察任何问题都应从整个历史时代、从决定事物本质的最主要之点着眼,才能抓住事物的全貌和根本。
列宁指出:“能够证明战争的真实社会性质,确切些说,证明战争的真实阶级性质的,自然不是战争的外交史,而是对各交战国统治阶级的客观地位的分析。
为了说明这种客观地位,不应当引用一些例子和个别材料(因为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种意见),而一定要引用关于各交战国和全世界的经济生活基础的综合的材料。
”(注:《列宁全集》第船卷第182页.)列宁还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
……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
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注:《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只有这种本质的全局性的东西才是“自在之物本身",才不是枝节,才不是单纯的实例.实例的总合“本身只是个别加个别,并不等于一般,并不能揭示规律的普遍性,如果只是用个别事例来证明某一个辩证法原理,那么,同样也可以用个别事例来否定某一个辩证法原理,这样,就会把辩证法引入歧途。
新实证主义就是最热衷于搞“实例的总合”,并以此来否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二、普遍联系原则(第2、8条)(2)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
(8)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
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
这两条合在一起说明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普遍联系的原则。
列宁曾明确指出辩证法有两个原则:“发展原则"和“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就是普遍联系原则,它表明自然界、思维、物质、运动等等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统一的整体。
列宁在这条中所说明的普遍联系原则包含这样几点思想:一,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
二,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关系中要区别出一般的普遍的关系,即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三、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而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为一个整体总是以周围其他事物为条件,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机地联系并发生一定的关系。
这些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当我们“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492页.)“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492页.)因此,只有掌握了这些关系的全部总和,注意它的普遍联系,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列宁提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企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注:《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整个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向我们证明,在自然界中,从巨大的天体到原子核内部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无不处于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只有在再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也无不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系的全部总和,我们才能理解这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列宁还指出。
研究事物(现象)的时候,不只是要注意到从总体上把握一个事物(现象)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多种多样的特殊的联系,而且要注意普追的,一般的联系,要注意在每个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的一般的联系,也就是要考虑规律性的联系。
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辩证法主要的就是要掌握这种联系。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其他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总是有着间接的关系或间接而又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