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书: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的策
略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引导策略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
1.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需要
图画书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
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成人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图画书,营造温馨的环境,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的需要
幼儿喜欢那些内容与之生活世界中的人、事、物熟悉的图画书。
文学性、娱乐性强的图画书通过富有趣味性的素材,塑造出优美的艺术形象,作用于幼儿的审美意识,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阅读可以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让幼儿在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产生审美情感和审美快乐。
3.解决图画书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需要
目前幼儿园的文学类图画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对于文学类图画书本身的特点把握不到位;二是选择适合3—6岁幼儿文学类图画书内容不全面;三是对文学类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引导策略不深入。
本课题拟针对当前文学类图画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教师对文学类图画书特征的把握,筛选适合幼儿阅读与欣赏的图画书,运用有效的引导策略,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拓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课题界定
1.图画书
所谓图画书,是幼儿文学和幼儿美术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达媒介,配合少量文字或没有文字的书籍。
2.文学类图画书
幼儿文学类图画书主要包括幼儿故事类图画书与幼儿诗歌散文类图画书。
幼儿故事类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互为支持,共同完成对故事的叙述;幼儿诗歌散文类图画书以文学语言和富有意境的图画共同表达对生活片段的所思所想。
3.阅读与欣赏
本课题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
对于幼儿来说,除文字外,图画、成人的语言都是他们的阅读材料。
如,幼儿触摸书籍、听成人讲故事、自己复述故事、发表自己对故事的意见都属于阅读的范畴。
图画书的阅读可以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文学类图画书集文学与艺术与一体,它所表现的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把显示生活中的美,提炼升华为艺术的美,给幼儿
带来审美体验,从中产生审美情感。
4.引导策略
引导策略,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指导幼儿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技巧、方法和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图画书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
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
在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图画书,认为经典的图画书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
其一,图画书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包括哲理、生命的主题;其二,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图画书以美仑美奂的绘图,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第三,图与文相辅共存的平衡关系,营造整个图画书的内在感觉。
在研制本课题研究方案之前,课题负责人在“中国数字化期刊网”上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份,其中包含关键词“幼儿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欣赏”的文献只有13篇(研究报告1篇,论文12篇),从所能检索到的文献的数量和内容来看,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数量少;二是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幼儿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欣赏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透过奇妙鲜活的图像,生动有趣的浅语,为幼儿提供阅读乐趣和艺术美感,启发想象与创造力,成为幼儿认识自我,人际互动,探索世界的最佳媒介之一。
2.研究价值
本研究旨从幼儿文学类图画书出发,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幼儿对文学类图画书的阅读习惯和欣赏特点,并对之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分析,从而丰富早期阅读理论。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教师在文学类图画书教学中的现状,进而探索有效引导的方法、策略,通过游戏、情景讲述和戏剧表演等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
五、课题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经常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2.教育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理论。
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认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
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理论帮助我们在制定活动目标时要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
(2)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出发认为,让儿童用语言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过程中,儿童不断习得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丰富和调整生活的经验。
(3)审美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文学类图画书特征的把握,探索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活动中的教师引导策略,帮助幼儿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 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活动的理论基础问题研究
(1)幼儿文学类图画书基本特征的研究
本课题尝试对文学类图画书的标题、索引、文本结构、特定的语言模式等共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探讨文学类图画书语言的基本要素,为幼儿欣赏和习得文学语言奠定基础。
(2)幼儿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发展目标的研究
遵循“目标先行”的原则,以培养幼儿的阅读与欣赏的兴趣和习惯为重点,突出强调幼儿的心理素质、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等“隐行为”的发展。
确
立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活动的发展总目标,以及3-4岁、4-5岁和5-6岁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
(3)幼儿文学类图画书选材的研究
遵循幼儿为主体的本位原则,从幼儿的认知、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出发,分析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心理特点,真正的为幼儿选好书。
2.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活动的策略研究
(1)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活动中,一是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遵循先幼儿后教师,先文本后活动,先理解后欣赏,先习得后运用的原则;二是架构合理的教学流程,探索以浏览——发问——精读——欣赏——创作为主的教学流程;三是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如,巧妙切入,适时激疑,精彩朗读,有效讨论,全面调控等。
(2)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区域小组活动的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研究中运用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方法,探索“渗透、支持、自主”的渐进式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模式,让每位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丰富审美的体验。
(3)引导幼儿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亲子共读活动的策略研究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成为我们研究幼儿教育规律和形成教育合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亲子共读的关键点是家长的情感投入和时间投入,探索其主要模式是:成人的阅读示范——积极的阅读准备——快乐的共读时光——热切的阅读期待——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三)研究假设
通过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文学类图画书,挖掘蕴含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文学类图画书的语言输入和刺激,让幼儿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进而感知文学类图画书的故事美、语言美、意境美,引导幼儿欣赏和运用文学语言,探索幼儿文学类图画书的教师引导策略。
(四)创新之处
研究过程中将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根据文学类图画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以“自主参与——感受体验——交流表达——创作表现”为主要途径的引导策略,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丰富人文素养,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
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从幼儿的认知、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出发,建构幼儿文学类图画书阅读与欣赏发展目标,选择丰富多彩的幼儿文学类图画书籍,探索引导其有效策略。
2.研究方法。
理论问题的研究采取文献法,实践问题的研究采取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以及行动研究法进行。
3.技术路线。
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确定研究框架,运用观察案例的方法,一方面收集经验案例,另一方面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共同探索阅读与欣赏文学类图画书的引导策略。
4.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16.03—12);实施阶段(2017.01—12);总结
阶段(2018.01—07)。
课题编号: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