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试卷】苏州景范中学│草桥中学│中考数学填空题专项练习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用一个圆心角为180°,半径为4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
2.分解因式:2x 2﹣18=_____.
3.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当△C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
4.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 ,点C 都与点A 重合,折痕分别为,DE FG ,若15,2C AE EG ︒∠===厘米,ABC △则的边BC 的长为__________厘米。

5.正六边形的边长为8cm ,则它的面积为____cm 2.
6.当m =____________时,解分式方程533x m x x
-=--会出现增根. 7.如图,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如果
AB 2BC 3=,那么tan ∠DCF 的值是____.
8.如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交边AB 于点E .若△EDC 的周长为24,△ABC 与四边形AEDC 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 的长为_____.
9.使分式x 2−1x+1的值为0,这时x=_____.
10.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 ☆b =a 2﹣|b|,则2☆(﹣3)=_____.
11.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22a b ab +=________.
12.某品牌旗舰店平日将某商品按进价提高40%后标价,在某次电商购物节中,为促销该商品,按标价8折销售,售价为2240元,则这种商品的进价是______元.
13.分解因式:x 3﹣4xy 2=_____.
14.如果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
11a -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
=--,已知14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a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 2019a =___________ .
1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若千个小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这称为一次摸球试验,然后把它重新放回袋中并摇匀,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以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摸球试验统计表:
摸球实验次数
100 1000 5000 10000 50000 100000 “摸出黑球”的次数
36 387 2019 4009 19970 40008
“摸出黑球”的频率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
位) 0.360 0.387 0.404 0.401 0.399 0.400
根据试验所得数据,估计“摸出黑球”的概率是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面积为12,点B 在y 轴上,点C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则k 的值为________.
17.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 600 000km 2,把9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8.如图:在△ABC 中,AB=13,BC=12,点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连接DE ,CD ,如果DE=2.5,那么△ACD 的周长是_____.
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3,AD=5,点E 在DC 上,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那么cos ∠EFC 的值是 .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边OA 在x 轴上,AC 与OB 交于点D (8,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D .若将菱形OABC 向左平移n 个单位,使点C 落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 的值为___.
21.如图,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 =5,BC =8,则EF 的长为______.
22.如图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分别记做△ABC 与△A′B′C′,现将两块三角尺重叠在一起,设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 ,绕中点M 转动上面的三角尺ABC ,使其直角顶点C 恰好落在三角尺A′B′C′的斜边A′B′上.当∠A =30°,AC =10时,两直角顶点C ,C′间的距离是_____.
2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5x+m 2﹣2m=0有一个根为0,则m=_____.
24.如图所示,过正五边形ABCDE 的顶点B 作一条射线与其内角EAB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且60ABP ∠=︒,则APB ∠=_____度.
2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3=0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
26.二元一次方程组627x y x y +=⎧⎨+=⎩
的解为_____.
27.如图①,在矩形 MNPQ 中,动点 R 从点 N 出发,沿N→P→Q→M 方向运动至点 M 处停止,设点 R 运动的路程为 x,△MNR 的面积为 y,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 MNPQ 的面积是________.
28.分式方程32x
x2
-
-
+
2
2x
-
=1的解为________.
29.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k-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3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4,BC=10,CD=6,则tanC=_____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填空题
1.2【解析】【分析】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根据扇形的弧长等于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由题意:2πR=解得R=2故答案为2
2.2(x+3)(x﹣3)【解析】【分析】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2(x2﹣9)=2(x+3)(x﹣3)故答案为:2(x+3)(x﹣3)【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
3.3或32【解析】【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
4.【解析】【分析】过点E作交AG的延长线于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E作交AG的延长线于H厘米`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
5.【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中连接OCOD过O作OE⊥CD;∵此多边形是正六边形∴∠COD=60°;∵OC=OD∴△COD是等边三角形
∴OE=CE•tan60°=cm∴S△OCD
6.2【解析】分析: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根且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详解:分式方程可化为:x-5=-m由分母可知分式方程的增根是3当x=3时3-5=-m解得m=2故答案为:2
7.【解析】【分析】【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D=90°∵将矩形ABCD沿CE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AD的F处∴CF=BC∵∴∴设CD=2xCF=3x∴∴tan∠DCF =故答案为:【点
8.6【解析】试题解析:∵DE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BE=CE∵△EDC的周长为
24∴ED+DC+EC=24①∵△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AB+AC+BC)-
(AE+ED+DC+AC
9.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分式方程x2-1x+1=0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后约分可得x-1=0解之得x=1经检验可知x=1是分式方程的解答案为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10.1【解析】解:2☆(﹣3)=22﹣|﹣3|=4﹣3=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规定的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0【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得ab(a+b)而a+b=0任何数乘以0结果都为0【详解】解:∵=ab(a+b)而a+b=0∴原式=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注意掌握任何数
12.2000【解析】【分析】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元根据提价之后打八折售价为2240元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元由题意得(1+40)x×08=2240解得:x=2000故答案为:2000
13.x(x+2y)(x﹣2y)【解析】分析:原式提取x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x(x2-4y2)=x(x+2y)(x-2y)故答案为x(x+2y)(x-2y)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
14.【解析】【分析】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分别算得a1a2a3a4…找出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详解】∵a1=4a2=a3=a4=…数列以4−三个数依次不断循环
∵2019÷3=673∴a2019
15.4【解析】【分析】大量重复试验下摸球的频率可以估计摸球的概率据此求解【详解】观察表格发现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频率逐渐稳定在04附近故摸到白球的频率估计值为
04;故答案为:04【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
16.-6【解析】因为四边形OABC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则点A和点C关于y轴对称点C在反比例函数上设点C的坐标为(x)则点A的坐标为(-x)点B的坐标为(0)因此AC=-2xOB=根据菱形的面积等
17.6×106【解析】【分析】【详解】将96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6×106故答案为96×106
18.18【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C=2DE=5AC∥DE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ACB=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C=B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DE分别是A
1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FE=∠D=90°AF=AD=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FC=∠BAF根据余弦的概念计算即可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
∠AFE=∠D=90°AF=AD=5∴∠EF
2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ADBC∥OA根据D(84)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求出k=32C点的纵坐标是2×4=8求出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四边形ABCO是菱形∴CD=ADBC∥OA
21.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解析:∵∠AFB=90°D为AB的中点∴DF=AB=25∵DE 为△ABC的中位线∴DE=BC=4∴EF=DE-DF=15故答案为15【点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22.5【解析】【分析】连接CC1根据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得出
CM=A1M=C1M=AC=5再根据∠A1=∠A1CM=30°得出∠CMC1=60°△MCC1为等边三角形从而证出CC1=CM
23.2【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方程通过解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即可【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x2+5x+m2﹣2m=0有一个根为0∴m2﹣2m=
24.6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到度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度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度数【详解】解:∵五边形为正五边形∴度∵是的角平分线∴度∵∴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
25.-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2-2x+3=0有实数根
26.【解析】【分析】由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都可求解【详解】②﹣①得③将③代入①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本题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27.20【解析】【分析】根据图象横坐标的变化问题可解【详解】由图象可知x=4时点R
到达Px=9时点R到Q点则PN=4QP=5∴矩形MNPQ的面积是20【点睛】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动点到达
28.【解析】【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即可解答【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得:解得:检验:当时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
29.k≥-13且k≠0【解析】试题解析:∵a=kb=2(k+1)c=k-1∴△=4(k+1)2-4×k×(k-1)=3k+1≥0解得:k≥-13∵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k≠0考点:根的判别式
30.【解析】【分析】连接BD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出EFBD且EF=BD进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是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D分别是ABAD的中点EFBD且EF=BD又△BDC是直角三角形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填空题
1.2【解析】【分析】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根据扇形的弧长等于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由题意:2πR=解得R=2故答案为2
解析:2
【解析】
【分析】
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根据扇形的弧长等于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设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由题意:
2πR=1804 180
π⨯

解得R=2.
故答案为2.
2.2(x+3)(x﹣3)【解析】【分析】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2(x2﹣9)=2(x+3)(x﹣3)故答案为:2(x+3)(x﹣3)【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
解析:2(x+3)(x﹣3)
【解析】
【分析】
原式提取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
原式=2(x2﹣9)=2(x+3)(x﹣3),
故答案为:2(x+3)(x﹣3)
【点睛】
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3.3或32【解析】【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

解析:3或3
2
【解析】
【分析】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
△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3,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
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
【详解】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
在Rt△ABC中,AB=3,BC=4,
∴AC=√42+32=5,
∵∠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处,
∴∠AB′E=∠B=90°,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
∴点A 、B′、C 共线,即∠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B′处, ∴EB=EB′,AB=AB′=3,
∴CB′=5-3=2,
设BE=x ,则EB′=x ,CE=4-x ,
在Rt △CEB′中,
∵EB′2+CB′2=CE 2,
∴x 2+22=(4-x )2,解得x =3
2,
∴BE=32; ②当点B′落在AD 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
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3.
综上所述,BE 的长为3
2或3. 故答案为:3
2或3. 4.【解析】【分析】过点E 作交AG 的延长线于H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点E 作交AG 的延长线于H 厘米`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 解析:423+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EH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H,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15,C CAG ∠=∠=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30,EAG EGA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GC ,即可求解.
【详解】
如图,过点E 作EH AG ⊥交AG 的延长线于H ,
15,2C AE EG ︒∠===厘米,`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15,C CAG ∠=∠=
30,EAG EGA ∴∠=∠=
322cos302223,AG HG EG ==⋅=⨯=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23,GC AG == 2,BE AE ==
222342 3.BC BE EG GC ∴=++=++=+(厘米)
故答案为:42 3.+
【点睛】
考查折叠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5.【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 中连接OCOD 过O 作OE ⊥C D ;∵此多边形是正六边形∴∠COD=60°;∵OC=OD ∴△COD 是等边三角形∴OE =CE•tan60°=cm ∴S △OCD
解析:3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 中,连接OC 、OD ,过O 作OE ⊥CD ;
∵此多边形是正六边形,
∴∠COD=60°;
∵OC=OD ,
∴△COD 是等边三角形,
∴OE=CE•tan60°=
83432⨯=cm , ∴S △OCD =12CD•OE=12
×8×43=163cm 2. ∴S 正六边形=6S △OCD =6×
163=963cm 2.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
6.2【解析】分析: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根且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详解:分式方程可化为:x-5=-m 由分母可知分式方程的增根是3当x=3时3-5=-m 解得m=2故答案为:2
解析:2
【解析】
分析: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根,且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未知数的值.
详解:分式方程可化为:x-5=-m ,
由分母可知,分式方程的增根是3,
当x=3时,3-5=-m ,解得m=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
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7.【解析】【分析】【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D=90°∵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CF=BC∵∴∴设CD =2xCF =3x∴∴tan∠DCF=故答案为:【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D =90°,
∵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AD 的F 处,∴CF =BC , ∵AB 2BC 3=,∴CD 2CF 3
=.∴设CD =2x ,CF =3x ,
∴.
∴tan ∠DCF =DF CD =.
【点睛】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翻折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8.6【解析】试题解析:∵DE 是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BE=CE∵△EDC 的周长为24∴ED+DC+EC=24①∵△ABC 与四边形AEDC 的周长之差为12∴(AB+AC+BC )-(AE+ED+DC+AC
解析:6
【解析】
试题解析:∵DE 是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BE=CE .
∵△EDC 的周长为24,
∴ED+DC+EC=24,①
∵△ABC 与四边形AEDC 的周长之差为12,
∴(AB+AC+BC )-(AE+ED+DC+AC )=(AB+AC+BC )-(AE+DC+AC )-DE=12,
∴BE+BD-DE=12,②
∵BE=CE ,BD=DC ,
∴①-②得,DE=6.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9.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分式方程x2-1x+1=0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后约分可得x-1=0解之得x=1经检验可知x=1是分式方程的解答案为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析:1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分式方程,x 2−1x+1=0,然后根据分式方程的解法分解因式后约
分可得x-1=0,解之得x=1,经检验可知x=1是分式方程的解.
答案为1.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10.1【解析】解:2☆(﹣3)=22﹣|﹣3|=4﹣3=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规定的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析:1
【解析】
解:2☆(﹣3)=22﹣|﹣3|=4﹣3=1.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规定的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0【解析】【分析】先提公因式得ab (a+b )而a+b=0任何数乘以0结果都为0【详解】解:∵=ab(a+b )而a+b=0∴原式=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注意掌握任何数
解析:0
【解析】
【分析】
先提公因式得ab (a+b ),而a+b=0,任何数乘以0结果都为0.
【详解】
解:∵22a b ab = ab (a+b ),而a+b=0,
∴原式=0.
故答案为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注意掌握任何数乘以零结果都为零.
12.2000【解析】【分析】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 元根据提价之后打八折售价为2240元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 元由题意得(1+40)x×08=2240解得:x =2000故答案为:2000
解析:2000,
【解析】
【分析】
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 元,根据提价之后打八折,售价为2240元,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设这种商品的进价是x 元,
由题意得,(1+40%)x×
0.8=2240, 解得:x =2000,
故答案为:20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弄清题意,熟练掌握标价、折扣、实际售价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x (x+2y )(x ﹣2y )【解析】分析:原式提取x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原式=x (x2-4y2)=x (x+2y )(x-2y )故答案为x (x+2y )(x-
2y )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
解析:x (x+2y )(x ﹣2y )
【解析】
分析:原式提取x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详解:原式=x (x 2-4y 2)=x (x+2y )(x-2y ),
故答案为x (x+2y )(x-2y )
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14.【解析】【分析】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分别算得a1a2a3a4…找出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详解】∵a1=4a2=a3=a4=…数列以4−三个数依次不断循环∵2019÷3=673∴a2019 解析:
34
. 【解析】
【分析】 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分别算得a 1,a 2,a 3,a 4…找出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详解】
∵a 1=4
a 2=11111143
a ==---, a 3=211311413a ⎛⎫ ⎪⎝=⎭
=---,
a 4=31143114
a ==--, …
数列以4,−1334
,三个数依次不断循环, ∵2019÷
3=673, ∴a 2019=a 3=
34
, 故答案为:34
. 【点睛】 此题考查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倒数,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找到规律.
15.4【解析】【分析】大量重复试验下摸球的频率可以估计摸球的概率据此求解【详解】观察表格发现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频率逐渐稳定在04附近故摸到白球的频率估计值为04;故答案为:04【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
解析:4
【解析】
【分析】
大量重复试验下摸球的频率可以估计摸球的概率,据此求解.
【详解】
观察表格发现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多频率逐渐稳定在0.4附近,
故摸到白球的频率估计值为0.4;
故答案为:0.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大量重复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能估计概率.
16.-6【解析】因为四边形OABC 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则点A 和点C 关于y 轴对称点C 在反比例函数上设点C 的坐标为(x)则点A 的坐标为(-x)点B 的坐标为(0)因此AC=-2xOB=根据菱形的面积等
解析:-6
【解析】
因为四边形OABC 是菱形,所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则点A 和点C 关于y 轴对称,点C 在反比例函数上,设点C 的坐标为(x ,
k x ),则点A 的坐标为(-x ,k x ),点B 的坐标为(0,2k x ),因此AC=-2x,OB=2K X
,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得: ()OABC 122122k S x x
=⨯-⨯=菱形,解得 6.k =-
17.6×106【解析】【分析】【详解】将96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96×106故答案为96×106
解析:6×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96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6×106.
故答案为9.6×106.
18.18【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C=2DE=5AC∥DE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ACB=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C=B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DE分别是A
解析:18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C=2DE=5,AC∥DE,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
∠ACB=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C=BD,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D,E分别是AB,BC的中点,
∴AC=2DE=5,AC∥DE,
AC2+BC2=52+122=169,
AB2=132=169,
∴AC2+BC2=AB2,
∴∠ACB=90°,
∵AC∥DE,
∴∠DEB=90°,又∵E是BC的中点,
∴直线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DC=BD,
∴△ACD的周长=AC+AD+CD=AC+AD+BD=AC+AB=18,
故答案为18.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FE=∠D=90°AF=AD=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FC=∠BAF根据余弦的概念计算即可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AFE=∠D=90°AF=AD=5∴∠EF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得到∠AFE=∠D=90°,AF=AD=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EFC=∠BAF,根据余弦的概念计算即可.
由翻转变换的性质可知,∠AFE=∠D=90°,AF=AD=5,
∴∠EFC+∠AFB=90°,∵∠B=90°,
∴∠BAF+∠AFB=90°,∴∠EFC=∠BAF,cos∠BAF==,
∴cos∠EFC=,故答案为:.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余弦的概念.
2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ADBC∥OA根据D(84)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求出k=32C点的纵坐标是2×4=8求出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四边形ABCO是菱形∴CD=ADBC∥OA
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CD=AD,BC∥OA,根据D (8,4)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求出k=32,C点的纵坐标是2×4=8,求出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四边形ABCO是菱形,∴CD=AD,BC∥OA,
∵D (8,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
∴k=32,C点的纵坐标是2×4=8,∴,
把y=8代入得:x=4,∴n=4﹣2=2,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反比例函数能过C点,
故答案为2.
21.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解析:∵∠AFB=90°D为AB的中点
∴DF=AB=25∵DE为△ABC的中位线∴DE=BC=4∴EF=DE-DF=15故答案为15【点睛】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解析:5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解析:∵∠AFB=90°,D为AB的中点,
∴DF=1
2
AB=2.5,
∵DE为△ABC的中位线,
∴DE=1
2
BC=4,
∴EF=DE-DF=1.5,
故答案为1.5.
【点睛】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2.5【解析】【分析】连接CC1根据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得出
CM=A1M=C1M=AC=5再根据∠A1=∠A1CM=30°得出∠CMC1=60°△MCC1为等边三角形从而证出CC1=CM
解析:5
【解析】
【分析】
连接CC1,根据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得出CM=A1M=C1M=1
2
AC=5,再根据∠
A1=∠A1CM=30°,得出∠CMC1=60°,△MCC1为等边三角形,从而证出CC1=CM,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连接CC1,
∵两块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
∴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
∴CM=A1M=C1M=1
2
AC=5,
∴∠A1=∠A1CM=30°,
∴∠CMC1=60°,
∴△CMC1为等边三角形,
∴CC1=CM=5,
∴CC1长为5.
故答案为5.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3.2【解析】【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方程通过解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即可【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5x+m2﹣2m=0有一个根为0∴m2﹣2m=
解析:2
【解析】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方程,通过
解关于m 的方程求得m 的值即可.
【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5x+m 2﹣2m=0有一个根为0,
∴m 2﹣2m=0且m≠0,
解得,m=2,
故答案是: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解的定义.解答该题时需注意二次项系数a≠0这一条件.
24.66【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到度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度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度数【详解】解:∵五边形为正五边形∴度∵是的角平分线∴度∵∴故答案为:6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 解析:66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到108EAB ∠=度,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
54PAB ∠=度,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PB ∠的度数.
【详解】
解:∵五边形ABCDE 为正五边形,
∴108EAB ∠=度,
∵AP 是EAB ∠的角平分线,
∴54PAB ∠=度,
∵60ABP ∠=︒,
∴180605466APB ∠=︒-︒-︒=︒.
故答案为:6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题目中还用到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5.-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求出a 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2-2x +3=0有实数根
解析:-2
【解析】
【分析】
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 2-4ac≥0,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求出a 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
【详解】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3=0有实数根,
∴△=4-4(a+1)×3≥0,且a+1≠0,
解得a≤-23
,且a≠-1,
则a 的最大整数值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与△=b 2-4ac 有如下关系: 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
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6.【解析】【分析】由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都可求解【详解】②﹣①得③将③代入①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本题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解析:15x y =⎧⎨=⎩
【解析】
【分析】
由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都可求解.
【详解】
627x y x y +=⎧⎨+=⎩
①②, ②﹣①得1x =③
将③代入①得5y =
∴15x y =⎧⎨=⎩
故答案为:15x y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本题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27.20【解析】【分析】根据图象横坐标的变化问题可解【详解】由图象可知x=4时点R 到达Px=9时点R 到Q 点则PN=4QP=5∴矩形MNPQ 的面积是20【点睛】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动点到达
解析:20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横坐标的变化,问题可解.
【详解】
由图象可知,x=4时,点R 到达P ,x=9时,点R 到Q 点,则PN=4,QP=5
∴矩形MNPQ 的面积是20.
【点睛】
本题为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探究题,考查了动点到达临界点前后图象趋势的趋势变化.解答时, 要注意数形结合.
28.【解析】【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即可解答【详解】方程两边都乘以得:解得:检验:当时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 解析:x 1=
【解析】
【分析】
根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即可解答.
【详解】
方程两边都乘以x 2-,得:32x 2x 2--=-,
解得:x 1=,
检验:当x 1=时,x 21210-=-=-≠,
所以分式方程的解为x 1=,
故答案为x 1=.
【点睛】
考查了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9.k≥-13且k≠0【解析】试题解析:∵a=kb=2(k+1)c=k-1∴△=4(k+1)2-4×k×(k-1)=3k+1≥0解得:k≥-13∵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k≠0考点:根的判别式
解析:k≥−13,且k≠0
【解析】
试题解析:∵a=k ,b=2(k+1),c=k-1,
∴△=4(k+1)2-4×k×(k-1)=3k+1≥0,
解得:k≥-13, ∵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k ≠0.
考点:根的判别式.
30.【解析】【分析】连接BD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得出EFBD 且EF=BD 进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BDC 是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连接BD 分别是ABAD 的中点EFBD 且EF=BD 又△BDC 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43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