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
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
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6.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
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8.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9.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
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
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11.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
的是()
物质熔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铅3281740
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
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
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
12.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13.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1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
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二、填空题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此时液柱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

16.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
_______℃,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

17.疫情期间,武汉市有些街道进行消杀。

图甲是雾炮车向空中喷酒有消毒作用的水,从而达到对主要干道消毒的目的。

喷洒后还能起到降温作用,能降温的原因是由于水
______;该雾炮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km/h,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8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个人防护要用到酒精消毒喷雾器。

图乙是某酒精消毒喷雾器,内装有100mL的消毒液,若其中酒精的体积占75%,水的体积占25%,则瓶中消毒液的质量为______g;瓶内的消毒液喷到被消毒的物体表面,过不了一会儿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

18.如图所示,夏天小雷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一阵风吹过感到有些冷,这是因为水
______,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并且加快了 ______,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19.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________;
(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0.通过观察图所示的“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的场景,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其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A. B. C.
D.
三、解答题
21.也许同学们没有看到过冰凌的形成过程,但是通过已学过的八年级物理课,再观察如图所示带有冰凌的两幅图片,也许能较好说明冰凌的形成过程.请你尝试说明冰凌的形成过程.
22.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

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
23.近几天“凉山火灾”导致31名扑火人员遇难的消息让我们深感震惊与悲伤。

事实上,森林火灾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难题。

在灾难发生后,国内不少人将眼光集中到飞机灭火上,以此来更高效的扑灭森林火灾、减少人员伤亡。

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中国就已研制出消防用直升机—AC313直升机(如图所示),该直升机通过螺旋桨使飞机获得升力,并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来实现垂直起飞及降落,其内部采用的是先进发动机以降低油耗。

AC313直升机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加装有机腹水箱和水炮系统。

执行灭火任务时,AC313机腹水箱可装4吨水,水炮喷射距离达40米,并可实施侧向、俯仰方向的灭火。

当水箱内水用完后,可采取空中悬停吸水、地面注水两种方式补水。

除灭火功能外,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各类载式红外照相机、夜视仪、热像仪、温度计、浮标水样分析仪等侦检仪器,便于侦察检测。

机上的侦察设备可将图片、音视频等影像资料发回地面指挥部,以便遥控指挥。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信息∶采用先进的发动机
物理知识∶发动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D
6.C
7.A
8.A
9.A
10.A
11.C
12.C
13.C
14.A
二、填空题
15.热胀冷缩右0
16.1℃3215℃—25℃
17.蒸发吸热485汽化
18.蒸发吸热空气流动速度
19.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相同
20.表面积C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C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
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
22cm=2.2dm
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解析: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把湿手伸到干手器的下方吹,能加快空气的流速,能加快蒸发;给盛有酒精瓶子加盖、把新鲜的
蔬菜装入保鲜盒、用地膜覆盖农田,会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5.D
解析:D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C
A.纸的燃点是183℃,酒精点燃的火温度是500℃-600℃,则烛焰的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故A错误;
B.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D.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纸锅均吸热;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约18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无法吸热,不会沸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纸锅温度升高,会使纸锅燃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解析:A
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放进冰箱后,在低温环境下,里面的水先凝固,拿出来后吸热熔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人体皮肤周围的热量导致的,故B错误;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户外气温低,为了避免温度计破损,选择凝固点低的酒精温度计,故C错误;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罐壁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A
解析:A
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在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下,冰的质量逐渐增加,说明有一部分水凝固成冰,由水的凝固条件知道水要达到凝固点,还要继续放热,既然水放热则冰就要吸收热量,冰吸收热量不仅没有熔化,而且还有部分水凝固成冰,说明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否则冰吸热就一定会熔化而减少,答案选A。

10.A
解析:A
【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液态药液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A.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因此-118℃的酒精是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118℃没有达到水银的熔点,水银为固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38℃高于水银的熔点,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故B错误;C.铅的熔点为328℃,356℃高于水银和铅的熔点,所以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故C正确;
D.液态铅的沸点为1740℃,1739℃低于铅的沸点,所以此时铅还没有沸腾,此时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C
【分析】
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C 正确;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过程。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水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析:A
【分析】
考查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的估测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故A符合题意;
B.霍林郭勒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

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9.4℃,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不可能为55℃,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5.热胀冷缩右0
解析:热胀冷缩右0
(1)[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2]将此装置从热水中拿出放到冰水混合物中,瓶内气态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压强变
小,液柱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向右移动。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此处的刻度应标0℃。

16.1℃3215℃—25℃
解析:1℃ 32 15℃—25℃
[1][2][3]由图可知每10℃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读数为32℃,表盘标定的舒适范围是绿色区域部分,为15℃—25℃。

17.蒸发吸热485汽化
解析:蒸发吸热 4 85 汽化
[1]水在蒸发(汽化)时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这样造成周边温度下降。

[2]解设总路程为s ,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111
22s
s t v v ==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
222
22s
s t v v == 则汽车在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2121212
12km/h 18km/h km/h 4m/s 2214.422112km/h 8km/h v v s s v s s t t v v v v ⨯+===⨯===+++ [3]酒精的体积V 1=75cm 3,水的体积V 2=25 cm 3,所以消毒液的质量为
131********.8g/cm g 75cm 1g/cm 2c 855m m m m V V ρρ=+=+==⨯⨯+
[4]酒精和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18.蒸发吸热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蒸发吸热 空气流动速度
[1]从泳池出来后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
[2]小狗吐舌头,喘着粗气,既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又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液体蒸发,带走热量。

19.汽化吸收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相同
解析:汽化 吸收 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 相同
(1)[1][2]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3]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
(3)[4]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纸盒外侧,与(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

20.表面积C
解析:表面积C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2]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应该用上控制变量法,A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直接放在太阳下,一个放在遮阳蓬下,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剖开,可以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C图中,两个相同的胡萝卜都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没有控制变量,无法探究;D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放在风扇下吹,一个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所以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C选项。

三、解答题
21.
受室内较高温度和太阳光照的影响,房顶上的雪逐渐熔化成水后向下流动;当这部分水慢慢离开房顶时,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和风速较大等原因,使本来温度就较低的水又凝固成冰,从而在屋檐下形成上粗下细的冰凌.
【解析】
试题分析:熔化是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
答:受室内较高温度和太阳光照的影响,房顶上的雪逐渐熔化成水后向下流动;当这部分水慢慢离开房顶时,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和风速较大等原因,使本来温度就较低的水又凝固成冰,从而在屋檐下形成上粗下细的冰凌.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2.
见解析
“白气”是向下落的。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3.
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
[2]液体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液体体积膨胀,示数升高。

24.
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分析】
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结合沸腾条件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解答.
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