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精神的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民族精神的初中历史教学浅谈
陈晓军
关键词:初中历史;民族精神;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现代国家逐渐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
在
时代发展中,学生群体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下,
应该加强民族凝聚力,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价值。
在
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民族精神培养十分重要,可以使我国综合实力全面
提升,同时有利于对国家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克服,实现民族的统一与发展。
在课程中加强民族精神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因此,民族精神的培养在初
中历史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二、基于民族精神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
民族精神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更是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刚需。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突破
传统教育模式的枷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发展学
生的必备品格,切实实现“教师教学效率佳,学生学习质量高”的目标,
从而真正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2、规划教学措施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其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究。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民族精神。
3、拓宽教学途径
例如,教师可定期开展“历史知识分享大赛”。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并秉承均匀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组。
同时,教师将活动内容发给各个小组,如:“历史英雄的英勇事迹”“历史上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历史上的民俗风情”等,并鼓励各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差异化的工作。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随机邀请一个小组进行团队展示,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容。
最后,教师根据各团队的合作、探究结果与主题的结合程度,为小组进行评分。
在班级团队完成展示后,教师要鼓励班级学生突破分数的限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究,并结合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进行二次分析,让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以此让学生在“头脑风暴”和认知冲突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自身的学科视野,强化自身的民族精神。
在学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让民族精神真正地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区的学雷锋活动,从小事做起,帮助孤寡老人或者捡垃圾等,都能够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不仅能够传递文化知识,更能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理
解爱国的含义,真正实现“为复兴、强盛中华而读书”的教育目的。
因此,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民族精神培养,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多种思想文化
的碰撞,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内容,逐渐引进了更多的实际元素,让学生
深刻地认识民族精神内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
参考文献
[1]孙显章.民族精神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22(48):156.
[2]刘菁.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J].新课程导学,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