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松口中学20高三化学 三轮复习专题10 反应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松口中学2015届高三化学 三轮复习专题10 反应原理
1.(2015广州调研)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反应①: CH 4(g) + H 2
O(g) CO(g) + 3H 2(g) ΔH > 0
(1)已知:
CH 4(g) + 2O 2(g) = CO 2(g) + 2H 2O(g) ΔH 1 = -802 kJ·mol -1 CO(g) +
2
1O 2(g) = CO 2(g) ΔH 2 = -283 kJ·mol -1 H 2(g) + 21O 2(g) = H 2O(g) ΔH 3 = -242 kJ·mol -1 则反应①的ΔH =_______________(用ΔH 1、ΔH 2和ΔH 3表示)。
(2)其他条件相同,反应①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 4的
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催化剂Ⅰ、Ⅱ、Ⅲ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② a 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③ c 点CH 4的转化率高于b 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CH 4和H 2O 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10 h 后
CH 4的转化率为80%,并测得c (H 2O) = 0.132 mol·L -1,计算0 ~ 10 h 内消耗CH 4的平
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Ⅲ Ⅰ Ⅱ a b c
758595700
750 800 850
C H 4的转化率/% 温度/℃
(4)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①分别在700℃和850℃下进
行时,CH 4的转化率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进行必要标注)。
参考答案:
(1)ΔH 1-ΔH 2-3ΔH 3 (3分)
(2)①Ⅰ>Ⅱ>Ⅲ(或Ⅰ、Ⅱ、Ⅲ) (2分) ② 不是 (2分) ③ b 、c 点表示的状态均未达到平衡,c 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故CH 4的转化率较大。
(2分)
(3)设CH 4和H 2O 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x 和2x ,容器体积为V
CH 4(g) + H 2
O(g) CO(g) + 3H 2(g)
n 始(mol ) x 2x 0 0
n 变(mol ) 0.8x 0.8x 0.8x 0.8x
n 末(mol ) 0.2x 1.2x 0.8x 0.8x (2分)
1.2x = 0.132V
x =0.11V (mol ) (1分)
v (CH 4) = 0.8×0.11V /(V ×10)= 8.8×10-3 (mol·L -1·h -1) (1分)
(4)
(3分)
2.(2015广州一模)“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Ⅰ:SO 2(g) + I 2(aq) + 2H 2O(l) = 2HI(aq) + H 2SO 4(aq)
反应Ⅱ:
2HI(g) H 2(g) + I 2(g)
反应Ⅲ:2H 2SO 4
(g) 2H 2O(g) + 2SO 2(g) + O 2(g)
(1)反应Ⅲ实际上分两步进行:
H 2SO 4(g)=SO 3(g) + H 2O(g) ∆H 1
2SO 3
(g) 2SO 2(g) + O 2(g) ∆H 2
则反应Ⅲ的反应热∆H =________(用∆H 1、∆H 2表示)。
(2)某温度下将1mol HI 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达到第1次平衡后,用选择性膜完全分离出H 2,达到第2次平衡后再次分离H 2,重复多次,平衡时n (HI)如下表:
达到平衡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
n (HI)/mol 0.78 0.67 0.60 0.55 0.51 ……
① 第1次平衡时,HI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0 t /h
C H 4的转化率/% 700℃
850℃
②归纳出分离H2的次数对HI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第2次平衡时H2和I2的物质的量(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Ⅰ发生时,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 +
—(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很大。
I—(aq) I
现将1mol SO2缓缓通入含1 mol I2的水溶液中恰好完
全反应。
在答题卡中,画出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n( I3—)
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
参考答案:
(1)2∆H1+ ∆H2(2分)
(2)① 22 (2分)
②随着分离H2次数的增加,HI的转化率逐渐提
高,但提高幅度逐渐减小(4分)
③(6分)
(g) + I2(g)
2HI(g) H
起始/mol 1 0 0
变化/mol 1-0.78=0.22 0.11 0.11
第1次平衡/mol 0.78 0.11 0.11
分离出H2后/mol 0.78 0 0.11
变化/mol 0.78-0.67=0.11 0.055 0.055
第2次平衡/mol 0.67 0.055 0.165
即:n(H 2)=0.055mol,n(I2)=0.165mol
(3)(2分)
3.(2015梅州一模)NH3能被O2氧化生成NO,进而氧化成NO2,用来制造硝酸;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1)2NO(g)+ O
(g)2NO2(g)。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的不同
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P1______(填“>”或“<”)P2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2NO 2(g)N2O4(g) △H1<0 2NO2(g)N2O4(l) △H2<0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3)50℃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达到平衡后,改变反
应温度T,10s后又达到平衡,这段时间内,c(N2O4)以0.0020mol/(L·s)的平均
速率降低。
①5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在0~60s时段,反应速
率v(NO2)为_______________mol/(L·s)。
②T______(填“>”或“<”) 50℃。
③计算温度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4)科学家正在开发以氨代替氢气的新型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制氨工业基础好、技术成熟、成本低、储运方便等。
直接供氨式碱性(KOH )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4NH 3+3O 2==2N 2+6H 2O ,氨气应通入_______ (填“正极”或“负极”)室,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1分) ② 逐渐减小(1分) (2) A (2分)
(3) ① 0.0020(2分) ② >(2分)
③ 反应达平衡时N 2O 4的浓度减少0.0020 mol/(L·s) ×10s =0.020 mol/L (1分)
N 2O 4(g) 2NO 2(g)
起始浓度(mol/L) 0.040 0.12
平衡浓度(mol/L) (0.040-0.020)(0.12+0.020×2)(2分)
(4) 负极(1分) 3O 2 + 6H 2O + 12e -=12OH -(2分)
4.(2015广州增城调研)
二甲醚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能变废为宝,且可替代汽油作为新型清洁燃料。
(1)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可选择性生成二甲醚或一氧化碳:
①CO 2 (g)+3H 2(g)=CH 3OH(l)+H 2O(l) △H =-55.7 kJ/mol
②2CH 3OH(l) = CH 3OCH 3(g)+H 2O (l) △H =-23.4 kJ/mol
③CO 2 (g)+3H 2(g) =CO (g) + H 2O (l) △H >0
则CO 2(g)加氢转化为CH 3OCH 3(g)和H 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二甲醚往往选用硅铝混合物作催化剂,硅铝比例不同,生成二甲醚或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同。
下图是硅铝比与产物选择性图:
=1.28(2分) c(N 2O 4) c 2(NO 2) = 0.020 0.16×0.16 = K A · 40 80 120 160 200 硅铝比
二甲醚物质的量分数% 280o C 230o C · B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图中A点和B点的平衡常数比较:K A______K B(填“>、=、<”)。
根据以上两条曲线,写出其中一条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80o C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2mol二氧化碳和氢气,A点二甲醚的浓度为0.15 mol·L-1,计算在A点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二甲醚逐渐发展为替代汽油的清洁燃料,在二甲醚燃料电池中,二甲醚通入______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反应式是。
参考答案:
(1)2CO2(g)+6H2(g) = CH3OCH3(g)+3 H2O(l) △H=-134.8kJ/mol (3分)
(2)K=(2分)“=” (2分)
a.温度越高,二甲醚的选择性越大;
b.低温时硅铝比对二甲醚的选择性影响不大,高温时随着硅铝比增大,二甲醚的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
(其它正确答案均可得分,2分)
(3)初始状态c(CO2)=2mol/2L=1mol/L
2CO2 + 6H2 = CH3OCH3 + 3 H2O
起始浓度(mol/L)1.00 1.00 0 0
变化浓度(mol/L)0.30 0.90 0.15 0.45
平衡浓度(mol/L)0.70 0.10 0.15 0.45
CO2的转化率=(2分,答案正确且有过程均给2分)(4)负(2分)CH3OCH3+16OH--12e-═2CO32-+11H2O(3分,配平错误只扣1分)
5.(2013全国高考改编)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O(g)+2H2(g)==CH3OH(g) △H1 = -90.1kJ·mol-1
(ii)CO2(g)+3H2(g)==CH3OH(g)+H2O(g) △H = -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H2O(g)==CO2(g)+H2(g) △H = -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CH3OH(g)==CH3OCH3(g)+H2O(g) △H = -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铅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 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 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
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i),下列
描述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H3OH(g)浓度保持不变
d.CH3OH(g)的消耗速率等于H2 (g)的消耗速率
(6)一定温度下,将8mol CH3OH(g)充入5L密闭容器
中进行反应④,一段时间后到达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共放出49kJ热量,则CH3OH(g)的平衡转化率为,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参考答案:
(1)A12O3 +2NaOH ==2NaAlO2 + H2O 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NaHCO3
2Al(OH)3Al2O3+3H2O
(2)消耗甲醇,促进反应(i)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2O,通过反应(iii)消耗部分CO,CO转化率继续增大。
(3)2CO(g)+4H2(g)==CH3OCH3(g)+H2O(g) △H = -204.7 kJ·mol-1
压强升高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
压强升高使CO和H2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ac (6)50% ;0.25 考点练习:归纳曲线变化规律。
(2014广东高考)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 1/4CaSO4(s)+CO(g)⇋1/4CaS(s)+CO2(g) ∆H1=-47.3kJ∙mol-1
② CaSO4(s)+CO(g)⇋CaO(s)+CO2(g) +SO2(g) ∆H2=+210.5kJ∙mol-1
(g) ∆H3=-86.2kJ∙mol-1
③CO(g)⇋1/2C(s)+1/2CO
(1)反应2CaSO4(s)+7CO(g)⇋CaS(s)+ CaO(s)+6CO2(g)+ C(s)
+SO2(g)的∆H=___________(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18,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当∆H>0时,lg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当∆H<0时,lg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H的绝对值数值越大,lgK的随温度T的影响越大。
(2014广州一模)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
定了(NH4)2Ce(NO3)6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
结果如右图。
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 (NH4)2Ce(NO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其它条件相同时,S随c(HNO3)减小而增大
③c(HNO3)越小,温度对S的影响越大或c(HNO3)越大,温度
对S的影响越小
(2014全国高考改编)C2H4(g)+ H2O(g)= C2H5OH(g)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l:1].
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
理由是
该反应的△H 0,理由是
参考答案:P1<P2<P3<P4,温度不变时(或其它条件不变时),压强升高乙烯平衡转化率提高。
< ,压强不变时(或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乙烯平衡转化率下降。
(2014清远二模)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通过反应CO 2(g)+CH4(g)CH3COOH(g)直接转化成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
如图所示。
由右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
反应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其他条件不变时,100-250℃之间温度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升高或乙酸的生成速率加快;其他条件不变时,250-300℃之间温度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或乙酸的生成速率减慢;其他条件不变时,300-400℃之间温度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变化不大或乙酸的生成速率加快;
(2015肇庆二模)方案2的系列操作产生的废液可以制取绿矾。
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
温度/℃0 10 30 50 56.7 60 70 80 90
溶解度14.0 17.0 25.0 33.0 35.2 35.3 35.6 33.0 33.5
析出晶体FeSO4·7H2O FeSO4·4H2O FeSO4·H2O
从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
②
参考答案:①随温度升高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
②温度超过60℃结晶水含量越来越少(类似意思参照给分)
考点练习:Ksp相关计算。
(2012广东高考)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CaSO4(s) + CO32—CaCO3 (s) + SO42—已知298K时,Ksp(CaCO3)= 2.80×10—9,Ksp(CaSO3)= 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的效数字)。
参考答案:K=1.75×104(2014广州一模)298K时,Ksp[Ce(OH)4]=1×10—29。
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Ce4+)小于
1×10—5mol·L-1,需调节pH为__________以上。
参考答案:c(Ce4+)•c4(OH—) ;8
(2014东莞一模)C r(O 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 r(O H)3(s)Cr3+(aq)+3OH—(aq),常温下,溶度积Ksp[C r(O H)3]=1×10-32,要使c(Cr3+)不高于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
参考答案:5(或≥5)
(2014广东六校联考)已知某温度下,Ag2SO4(M=312g/mol)的溶解度为0.624g/100g H2O,该温度下K sp(Ag2SO4)= ;(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3.2×10-5(2014佛山二模)某温度下,吸收液中c(Ca2+)一直保持为0.70mol/L,已知Ksp(CaSO3)=1.4×10-7,则吸收后溶液中的SO32-的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