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湘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高气压90带oN
60oN 30oN 赤道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30oS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o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9压0o带S
地表性质
夏季
(同纬度) 气温 气压
陆地
高
低
海洋
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
冬季
气温
气压
低
高
高
低
夏季
亚欧大陆
太平洋
30o
亚洲低 压 夏威夷高压
赤道低气压带
0o
冬季
二、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问题: 1、近地面,副热带到副极地地区气流如何水平运 动,极地到副极地气流如何水平运动? 2、 60°N附近大气怎样垂直运动?极锋如何形成? 3、中纬与高纬高空气流如何运动? 4、副极地地区近地面气压如何? 根据上述问题画出中高纬环流圈。
极地高气压90带oN
60oN 30oN 赤道
性质 成因
寒冷、 炎热、 温暖、 炎热、湿润
干燥
湿润
干燥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 海陆热力 气压带风带的
差异
差异
差异
季节移动
最为突出的为亚洲低压,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 现太平洋高压
2. 1月份,北半球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的一个 个冷高压把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切断
2. 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烈,相对应的太平洋上出 现阿留申低压
3. 3.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 比北半球明显。在南纬30度以南地区,气压带 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三、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明显改变的
现象。 2.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典型:东亚季风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前缘的偏北风; 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高温、湿润、多雨
高
高
低
鞍
低压槽
高压脊
高压脊
鞍
低
低压槽
低 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30oS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o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9压0o带S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 问题: 1、夏季气压带、风带移向何方,为什么?赤道低气
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等位置,势力范围有何变 化? 2、春秋两分日的各风带、气压带位置在哪? 3、冬季移向何方,为什么?各风带、气压带的位置、 势力范围有何变化? 4、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影响是什么?
一、低纬环流(北半球) 问题: 1、赤道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为什么?气 压如何? 2、两极地区气流如何,为什么?气压如何? 3、赤道高空大气如何水平运动? 4、30°N上空的西风如何形成? 5、30°N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 30°N近地面气
压 如何? 6、30°N ~ 赤道之间的近地面大气如何水平运动? 7、赤道地区的辐合气流如何形成? 根据上述问题,画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
季节移动
•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1.七个气压带:
南北对称、高低相间分布 2.六个风带:
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南北半球风向不同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半球)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7月份,北半球大陆增温比海洋增温快,形成 的一个个热低压把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切断
亚欧大陆
太平洋
60o
亚洲高 压 阿留申低 压
0o
赤道低气压带
夏季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东
30o
亚
亚洲低 压 夏威夷高压
南亚
赤道低气压带
0o
冬季
亚欧大陆
太平洋
东
60o
亚
亚洲高 压 阿留申低 压
南亚
0o
赤道低气压带
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源地 亚洲高压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