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药物通识5-中医养生基本知识讲座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脉——舌 与小肠相表里 肝——筋——眼 与胆相表里 脾——肉——口 与胃相表里 肺——皮——鼻 与大肠相表里 肾——骨——耳 与膀胱相表里
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肝热——暴发火眼—— 宜清肝,肺和大肠相表里,肺热咳,可用 泻大肠火的治法来达到清肺热的目的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2、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肝失疏泄-气机不调
亢奋-急躁多怒,失眠
多梦,头痛眩晕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B、消化方面:
肝之疏泄能帮助脾胃的消化及影响胆汁的分 泌与排泄。
脾胃升降有常 肝疏泄正常-调畅气机 胆汁分泌排泄正常
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失常-胸胁胀痛, 嗳气呕恶,腹胀腹泻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口苦、 尿黄。
肝之疏泄实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 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
有
其有余之阳)
余 “寒者热之”-阴寒盛而损及阳气(损
其有余之阴)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归纳药物性能
性寒凉,滋润
阴 味酸、苦、咸 阳
作用敛降-阴
属 性温热,燥烈
性
-作用升散-阳
味辛、甘、淡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一)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
1、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 基本物质及其相互联系与变化。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心包
含义:心的外膜——心包,因它附有络脉,以供
气血通引,故又称心包络。 作用:保护心,代心受邪之作用。
“热入心包”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五脏 肝 (1)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
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面色
红润有光泽
白而无华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 心气不足,心血亏少
脉搏,和缓有力
面色红润有光泽-其 华在面
脉搏虚、细、弱
面色白而无华。血脱者 ,色白,夭然不得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2)主神志
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神——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思 维活动。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经络组成
正经
手足三阴经 手足三阳经
经脉
统 督脉 率 任脉
别络
经 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冲脉 奇经 带脉
阴跷 阳跷
十二经别
阴维
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阳维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物质——阴 功能——阳
气——阳
血——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精
人体的抗病机能——正气
气
致病因素——邪气
阴
阳
阴邪 阳邪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d、用于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
八
里、虚、寒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主肌肉、四肢
肌肉、四肢所需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以供 给。
脾功能正常——肌肉丰满发达,四肢轻劲有力
。
脾功能减退——营养障碍——肌肉消疲,四肢 倦怠无力
“脾病而四肢不用”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2)主统血
含义——指脾有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道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三)脏腑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 奇恒之腑三类。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生化和储藏精、气、血、 津液、神。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传化 和排泄糟粕。
天气暑热——汗多——散热 天冷——汗少、尿多——保温 春季多温病,夏多痢疾、腹泻,冬多伤寒 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二)辩证论治
何谓辩证论治?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 ,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 性质的“证候”。
“论治”又叫“施治”——根据辨证的结 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肝是怎样藏血的? 肝根据人体不同的生理情况来改变其血流量。
当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下 降——血藏于肝
在劳动或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上升—
—肝排出藏血,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肝血不足,常见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 利,妇女月经量少,甚至经闭等病症。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 的,物质的,机能衰减的,都属于阴。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阴
脏腑 五 六心 肝 脾 肺 肾
阳
下 表 内背
2、阴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阳
阴
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 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3)开窍于目
肝藏血,其经脉上联目系,视觉功能的发挥 ,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濡养。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五脏 脾
(1)主运化,主肌肉四肢
主运化指脾有主管饮食和运输水谷精微的功 能。 A、运化水谷精微 脾失运化——腹胀、腹泻、消疲、倦怠、营
养障碍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3、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a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肝-木,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 的特性
心-火,心阳有温热的作用,火有阳热的 特性
脾-土,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 性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肺-金,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 性 肾-水,肾有主水,藏精化气的功能,水有润 下的特性
之中而不溢出脉外的作用
原理——有赖于脾气的作用,由脾气来实现的。
脾功能正常
血液生化有源,气足血旺
血液统摄有权,血循常道
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脾功能异常
血液生化不足-贫血,脾失 运化
血液统摄无权-出血,脾不 统血
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二、中医学的基本学说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 ,八纲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 1、阴阳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对立两个方面 的概括,反过来说,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阴阳。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 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
肝(木)喜条达-疏泄-脾土郁滞
脾(土)运化-制止-肾水的泛滥 肾(水)的滋润-防止-心火的亢烈
心(火)的阳热-制约-肺金清肃太过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b 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说明在病理情况下的疾病演变关系:
如肝病传脾——木乘土
脾病影响肝——土侮木
肝脾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心,为母病-子
肺主气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
肺气不足——呼吸无力,气短,语音低微等气
虚不足的症状。
肺不主气(失去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 则呼吸停止,人的生命也随之而停止。
肝病
肺,为木侮金
肾,为子病及母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c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以及相关脉象的变化 ,在五行分类归属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心火亢盛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主筋,其华在爪 筋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血充盈——筋乃濡养——运动正常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虚风内动:手足震
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
肝血虚——筋软无力,爪甲浮软,甚则变形或
脆裂。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纲
表、实、热
慢性的、寒、虚、机能低下-属阴证
急性的、热、实、机能亢进-属阳证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e、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 “阳病治阴”——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
阳 调
而致阳亢者,必须补其阴的不足
治 “阴病治阳”——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
而造成阴盛者,必须补其阳的不足
损 “热者寒之”-阳热盛而损及阴液(损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B、运化水湿
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脾失运化——饮、水肿、泄泻等病症。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脾主运化的原理及脾功能特点: 脾气的功能特点:主升,即所谓“脾气主升”
脾有升清的功能。“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 上升与输布。
脾气上升,甚或下陷,就会出现头目眩晕,久泄 ,脱肛或内脏下垂等。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五脏 心
(1)主血脉,其华在面 脉为血之府,是血液通引的隧道。 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 行的作用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心主血脉的原理 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
判断心气盛衰的标准
脉搏 面色
脉搏
和缓有力——心气旺盛,血脉充盈
虚、细弱——心气不足,心血亏少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2、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金曰从革”——肃杀、潜降、收敛 “土爰稼樯”——生化、承载、受纳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主神志的原理:
心主神志主要是通过心主血脉的功能来体现 的。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的气血充盈——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
神充沛。
心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
不宁等。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3)主汗液 指汗液与心有密切的关系 “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健康与药物通识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生理上的有机联系 以经络、皮毛、肌肉、筋骨、气血、津液 、脏腑为组织
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2)主疏泄
疏泄——疏通畅达的意思。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
疏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疏泄功能的具体表现:
A、情志方面:指肝有调节某些情志活动的 功能。
抑郁-胸胁胀满,郁
郁不乐,多颜善虑,
闷闷欲哭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4)开窍于舌 生理上
开窍——联系 心经的别络上引系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病理上
心有了病变,可以舌反映出来 心血不足——舌质泛白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有斑点
心火炽盛——舌质红降或舌炎赤或舌体糜烂 心神不灵——舌强语褰等
脾主肌肉,气通于口,脾功能的好坏,也可 从口唇反映出来。 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口唇红润有光泽
脾不健运——气血不足——口唇泛白无华 故“其华在唇”。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五脏 肺 (1)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即肺有呼吸的功能。 主一身之气——清气——水谷精气——宗气
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脾虚 面见青色——木来乘土
心脏病人面见黑色——水来克火
2、用于疾病的治疗
培土生金 滋水涵木
扶土抑木 壮水制火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二)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把人体所有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 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人体的机能活动保 持相对协调和平衡。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五行还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 能的内在联系
说明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肾(水)之精——养肝
肝(木)之血——济心 心(火)之热——温脾 脾(土)化精——充肺
肺(金)肃降——助肾水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八分。
说明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肺(金)气清肃下降-抑制-肝阳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