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XX市初中教师职务培训
教学设计
2.
下列有关亚洲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
B.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一青藏高原
C.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一西西伯利亚平
原
D.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读图6-1-2和图6-1-3,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西部高,东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
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2、完成课前预习。
B.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一青藏
高原
A.中部高,四周低
七、教学评价设计
以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在小组之间开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合作学习的竞赛,每次完成得最快最好的小组将获得一颗星的奖励,稍次的小组将获得半颗星奖励,最后以星星数量多的小组为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并在平时学习考核表中每人加1分,同时把分数加入相应单元考试成绩中。
八、板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
2、地形:特征1: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
特征2: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特征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特征4: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岛屿、半岛
3、河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呈放射状
4、湖泊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中图版《亚洲的自然环境》。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区域,《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开启新篇的作用。
通过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节课反映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不足。
讲完了如何描述地势,让学生描述亚洲和主要河流方向,很多学生归纳不出答案。
由于自己认识上的偏差,低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讲的过多、节奏过快,同时,穿插一些与中考有关的时事地理知识,一节课下来,真正放给学生自己的时间过少,思考、反思、探究的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知识的掌握就出现这样后那样的问题,所以,自己付出很多,学生收获得却很少。
要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老问题,自己以后教法上要做改革,教案的准备,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课件的使用上,要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习题,课堂上放手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课后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要减轻,我想我会收到效果的。
另外一点自己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注重课堂时间的掌控,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研究,“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老毛病,没有加强学生短时、快速记忆、课堂提问等小环节的应用,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了解不够。
自己以后一定要在教学上主要做变化,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处理上,力争改变现在学生被动、消极学习的不良环境,争取在地理的教学上能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