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高考历史题型分析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题型3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2018·山西太原高中检测试题)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解析:选C。
分封制下君主还未实现中央集权,仍然是地方分权,故A项错误;四方来朝只体现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与家族内部族权无关,故B项错误;画像石反映出汉代对西周历史的追记,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故C项正确;画像石的记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故D项错误。
2.(2018·陕西榆林一模)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为“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
如图是明朝仇英的《观榜图》(局部),该图所见证的制度(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系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解析:选A。
明朝仇英的《观榜图》所见证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打破了隋唐以前地方势力掌握选官权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是管理官吏的制度,故B项错误;防范武将专权是文官当地方官,重视文官的作用,与材料科举制的作用不符,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能起到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但培养忠臣顺民体现不出科举制的特殊作用,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黄冈高三调研考试题)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解析:选D。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热考主题练3

热考主题练(三)一、选择题1. (2022·绵阳市三模)下图为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我国北方农牧区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
这一变化表明( D )A.黄河流域水患基本解除B.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已经成熟D.北方生态环境面临破坏的风险【解析】图中可见从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农牧业分界线逐渐北移,说明出现耕地北扩的情况,农业开发耕地相较畜牧业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更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水患是中国古代始终存在的问题,汉代并未解除,排除A项;材料仅可知农业活动范围扩大,未提及农业工具的变化,因而无法得知农业生产技术是否得到提高,排除B项;汉代以人头税为主,图中可见耕地面积扩大,但无法得知人口变化情况,也无法得知税收变化,人力财力均未知,无法判断解决边患的条件是否成熟,排除C项。
2.(2022·青岛市一模)《辽史》记载,“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该思想( A )A.有利于生物资源的保护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推动了北方农业的发展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解析】题干内容中“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的意思是说夏天是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季节,不能够在郊外“纵火”,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各种动植物资源,故选A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而在题干内容中述及的却是有关“生物保护”的内容,这与“少数民族封建化”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有关动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的“郊”是指城市周围的地区,而不是“边疆地区”,排除D项。
3.(2022·广西玉林、柳州二模)下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文献记载,说明了古代中国( B )B.注意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C.注意通过立法发展农业D.具有了初步的人文意识【解析】题干中所说的意思是,不允许破坏动物的卵和幼虫,不允许砍树、烧田、破坏动物巢穴。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3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解析:选C。
观察分封形势,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代遗民,通过对其分封,有利于缓和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故选C项。
观察图可知体现所分封的诸侯多数在东方,A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区,派功臣及亲信进行镇守,但不一定是贫穷地区, 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都城, D项错误。
2.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
据下图可知(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解析:选B。
观察图,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
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
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迁移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明,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选C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于1918年,故D项错误。
4.由下面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解析:选A。
观察题干图,从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重庆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选A项。
高三历史 大二轮复习 图画类选择题限时专练

大二轮 ·历史
5.[2016·福建厦门一模]下图是 1932 年 4 月美国某报刊 登载的一幅漫画。作者意在( )
12
大二轮 ·历史
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 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 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
大二轮 ·历史
第二编 考前冲刺攻略
图画类选择题限时专练
1
大二轮 ·历史
时间:15 分钟
满分:60 分
(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下图是发现于安徽和县县城以北龙潭洞的猿人头盖
骨。通过鉴定,这一古人类是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直
立人,将其命名为“和县猿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9
大二轮 ·历史
4.如图是 19 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 该国( )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B.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10
大二轮 ·历史
解析 此图是 19 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政权组织结构示 意图,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军队直接 隶属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帝国中占据重要地位,故 A 项正确;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故 B 项错误;只有皇帝有权力罢 免首相,故 C 项错误;皇帝有权任免官员,组成责任内阁, 故 D 项错误。
22
大二轮 ·历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6 年我国正值新文 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改造社会,图片中 的“著文章”和“担道义”正反映了这一意图,故 B 项正 确;图片不能反映“唤醒民众”,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 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故 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传 统文化,故 D 项错误。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3 高考命题常考题型三 历史图画型选择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三、历史图画型选择题(建议用时:25分钟)1.(2015·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
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5·某某某某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
”从中可以得出( )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D.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3.(2015·某某某某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下图是近代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寓意是( )《好狗》1895年A.同情中国所受遭遇B.揭露日本侵华野心C.讥讽清朝腐败无能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4.(2015·某某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如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
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
这表明 ( )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5.(2015·某某某某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2014年底,某某军方推出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而此前大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
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B.国共联合抗战增进了民族感情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D.“一国两制”政策得到切实执行6.(2015·某某高三二模)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
中考历史专项训练三 历史图像类

15. (2019常州)下图是主题为《“民主”推销员》的漫 画。该漫画揭示了冷战结束后的美国( C ) A. 继续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 B. 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 按照其自身价值观塑造世界 D. 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3. 下面所示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 政权并立与民族大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中外友好与冲突
4. (2019 重庆)抗日战争期间,漫画家们以笔为武器, 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从图一到图二的漫画,中国的形 象由桑叶变为雄鸡,寓意着中日较量的形势朝有利于中 国方面发展。促成这一形势变 B.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继续抗战 C. 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步走向联合
5. (2019 北京)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 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即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 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D) A.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 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A. 这张图片反映的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情况 B. 导致该厂破产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政企不分,长期以来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企业效益差 C. 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大跃进”时期 D. 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导致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可 见是历史的退步
8. (2019 贵州黔南等州)对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 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C )
13. (2019郴州)下图再现了俄国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对上层社会的风俗进行改造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是 (A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新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解析:选C。
观察分封形势,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代遗民,通过对其分封,有利于缓和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故选C项。
观察图可知体现所分封的诸侯多数在东方,A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区,派功臣及亲信进行镇守,但不一定是贫穷地区, 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都城, D项错误。
2.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
据下图可知(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解析:选B。
观察图,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
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
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迁移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明,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选C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于1918年,故D项错误。
4.由下面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解析:选A。
观察题干图,从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重庆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选A项。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 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下列图是《西周分封局势图》,依照图中信息可得出()A.分封地区主要在西部地域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应了周王统治策略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国都分析:选 C。
察看分封局势,迁徙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朝遗民,经过对其分封,有益于和缓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应选 C 项。
察看图可知表现所分封的诸侯多半在东方,A 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域,派元勋及心腹进行镇守,但不必定是贫困地域,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国都, D 项错误。
2.下列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
据下列图可知()A.新的耕种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铁犁牛耕获得广泛推行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分析:选 B。
察看图,依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种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应选 B 项。
3. 1914 年9 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未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列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儿童,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
这类思想产生的原由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B.新文化运动的展开解放了思想C.民主共和制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自信心D.马克思主义的流传找到新发展方向分析:选C。
依据题干资料“ 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 12 小圆各有一儿童”,迁徙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示,1912 年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应选 C 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 世纪六七十年月,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 年,故 B 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流传开始于1918 年,故 D 项错误。
4.由下边图一到图二反应了()A.国内时势发生变化B.公众盼望结束内战C.国共合作走向破碎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分析:选 A。
高考历史热考题型集中练 -题型3 -

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1.(2017·山西五校第二次联考)如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
此图可以反映当时()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解析:选B。
观察题干图片,从中可以看出铁犁牛耕的场景,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故选B项。
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2.(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牡丹蕉石图》(如图)水墨淋漓,奔放横溢。
画中的石头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完全是不同程度的墨色的运用。
这种绘画思想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A.“心外无物”B.“人伦者,天理也”C.“贵儒尊道”D.“理”“欲”统一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信息,观察图片可知,“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徐渭实际上主张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人性。
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观点一致,故选A项。
3.(2017·黑龙江大庆一模)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解析:选D。
历史口号和标语具备特定时期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政治文化内涵,这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但不是主要的。
观察图片可知,红军口号成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有利于让百姓更多地了解红军和中共的革命事业和奋斗目标,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军和支持革命,故选D项。
4.(2017·四川遂宁模拟)下面是反映我国某一时期宣传画及相关日记,对该图文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社会氛围和谐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C.社会资源得到较好利用D.农民服饰表情深受文革影响解析:选B。
根据图文材料“食堂办得好,生产劲头高”“生怕我们的到来会影响他们的午餐”,可以得出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故选B项。
2019-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主题大题练三

1946年1月10日
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50年7月7日
在美国主导下,成立 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1956年11月1日
讨论苏伊士运河危机问题。11月5日会议决定设立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联合国紧急部队 Nhomakorabea紧急部队)
1968年6月12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且呼吁各国批准
1971年10月25日
联合国大会投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12月18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公民价值观
1996年9月10日
大会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开放性签署
20xx年7月2日
大会创立了联合国妇女署,负责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方面的工作
主题2: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
说明: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主题3:进入 21 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
说明: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
请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确立两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解析:据图表材料信息,确定两个主题;然后结合主题,围绕联合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活动及结果,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主题1: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说明: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3 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3 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e0cb2eeff9aef8941e06fa.png)
3.图表定量分析类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四川·T3)下表是1620年和l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 300 1 7001850年 720 2 880A.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某一时段人口统计表为栽体,考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考生对表格的定量解读分析能力。
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信息1)题干“1620年和l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应时间是在17世纪初一l9世纪中期。
(信息2)表格信息“l620年和l850年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变化”。
(信息3)纵向看,这一时段无论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都迅速增加;横向看,该时间段城镇人口均低于农村人口。
3.选项分析(1)从1620年至l850年,该时间段城镇人口均低于农村人口,A错误。
(2)读表可知,由于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因此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故选B。
(3)从表中看出,说农业经济日渐凋敞与表格农村人口迅速增加相矛盾,故排除C。
(4)表格只涉及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的变化,无法体现在全国中的位置,D错误。
题型特点1从材料外在形式看:以大量统计资料(数据)为依据,用表格、坐标图(曲线图、柱状图)、饼形图、扇形图等计量手段呈现,考查某一阶段(时期)相同历史现象或者不同历史现象变化的表现、原因、特征及趋势。
(1)饼形图类:例如(2013·江苏·Tl3)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
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2)表格类:例如(2013·重庆·T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 704 317 387 5371958 1 083 580 503 5661959 1 483 867 616 4971960 1 627 1 090 547 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3)坐标图类(坐标曲线图和坐标柱状图)例如(2013·安徽·T21)(4)扇形图类:例如(2012·课标卷·T35)2.考查特点:此类题考查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数据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联系、相关性);数据成因(形成数据特点、数据关系的原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3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1.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 )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
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
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
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
解析:选C。
观察分封形势,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代遗民,通过对其分封,有利于缓和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故选C项。
观察图可知体现所分封的诸侯多数在东方,A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区,派功臣及亲信进行镇守,但不一定是贫穷地区, 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都城, D项错误。
2.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
据下图可知( )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解析:选B。
观察图,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
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
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解析:选C。
根据题干材料“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
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迁移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明,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选C项。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于1918年,故D项错误。
4.由下面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
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
解析:选A。
观察题干图,从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重庆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选A项。
B项是图二历史事件重庆谈判的背景,不能反映从图一至图二的变化,排除;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应发生在重庆谈判之后,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结束后至重庆谈判期间美国一直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因而无法体现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故D 项错误。
5.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照片,其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改革激发农民发展经济激情
B.社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
C.民众积极开展一五农业建设
D.经济政策与当时国情脱节
解析:选D。
根据图片中“每人三头”“全县百万头”推知是指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严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D项。
6.下图是丁聪1981年画的一幅漫画,作品试图表达的主题思想是( )
A.新潮冲击下传统服饰的变迁
B.时代前进需挣脱观念的束缚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阻力较大
D.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不足
解析:选B。
观察漫画可知,穿长袍马褂的老人对时尚服装显示出鄙夷与不屑的态度,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追求时尚,而当时也有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在“评头论足”,这反映了传统观念阻碍了时代的发展,故选B项。
7.(2018·山东滨州模拟)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
A.德意志各邦能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
B.首相拥有行政权主持帝国政府
C.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有权提出法案
D.首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解析:选D。
观察解读漫画可知,漫画讽刺的是德意志首相俾斯麦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凌驾于议会之上,故选D项。
A、B、C三项说法都符合1787年宪法的规定和特点,但与漫画内涵不符,均排除。
8.(2018·云南昆明一中模拟)下图漫画题为《泰晤士河老爹在向伦敦美女城介绍他的子孙》,画中肮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作者还在漫画底边标题下写了一句“一份为议会新大楼设计的壁画”。
该漫画意在讽刺( )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
C.启蒙思想的表面化D.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D。
观察漫画图文“肮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作者还在漫画底边标题下写了一句‘一份为议会新大楼设计的壁画’”中主要描述了环境的问题,而标题则说明了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的忽视,故选D项。
9.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解析:选D。
观察漫画可判断是1933年的苏联漫画,其意图在于表明社会主义国家计
划经济的优越性,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故选D项。
10.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有关两个德国的漫画。
此漫画客观上反映了( )
A.柏林成为美苏对抗的前沿
B.美苏争霸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C.德国开始走向国家分裂
D.苏联已放弃对东德援助
解析:选B。
观察漫画可知体现的柏林墙,柏林墙虽然是美苏“冷战”的重要表现,但由于美苏的两极对立,两国分割了德国,柏林墙是美苏争霸对德国影响的反映,故选B项。
漫画中柏林墙只是将城市和人一分为二没有体现美苏之间的对抗前沿, A项错误;德国分裂是在柏林墙修筑之前, C项错误;漫画仅体现了柏林分裂,没有体现苏联已放弃对东德援助, D项错误。
11.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一幅漫画《马歇尔计划的开张》,漫画旨在说明( )
A.美国的军事实力不断膨胀
B.西欧各国经济走向崩溃
C.西欧渴望美国的经济援助
D.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解析:选D。
观察图文材料,可知材料中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故选D项。
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援助,与军事实力无关, A项错误;二战后西欧经济受到破坏,但是并未走向崩溃, 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不是西欧渴望美国的援助, C项错误。
12.下图为《20世纪末的世界体系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发达国家主宰世界秩序
解析:选A。
观察上图,分析发达地区、外围地区得知,欧美发达地区占据经济的主导,
亚非拉等地区发展不充分,因此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