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部编版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2.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
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
容,如下表所示
类
型
有名契约
无名契约
要式契约要物契约诺成契约
内
容
要式买
卖、现金
借贷等
消费借货、使用借
贷、寄托、质权等
买卖、租赁、合
伙、委托、永租
等
物与物的交换、物与劳
务的交换、劳务与物的
交换等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
3.“这一制度是当时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中最为典型的结成方式,其结成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
“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打击了宗教势力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4.“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
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
”这一“新阶层”指的是
A.地主B.农民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5.下列选项中,对左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方式向国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关系D.各阶层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6.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可能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的哪一历史事实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7.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
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
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
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8.下面的绘画作品画的是中古西欧的“三种人”,从左到右分别是作战的人、析祷的人和劳作的人。
不属于“三种人”的是()
A.僧侣B.农民C.商人D.骑士
9.研究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因此,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人。
从材料可以看出
A.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B.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原因C.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D.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10.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复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
这说明在联系相对密切的欧亚大陆
A.各地文明仍保持着鲜明的地区特色B.中央集权是各地发展的必然趋势
C.政教合一是各地区文明的必由之路D.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
11.加纳帝国以商业为基础,将其权力范围向外扩展,向北控制食盐进口,向南控制黄金买卖。
帝国岁入的大部分都来自对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买卖的征税。
材料说明了加纳帝国A.农业不发达B.黄金是流通的主要的商品
C.加纳的经济是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上的D.加纳资源丰富
12.“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与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他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
A.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创造出了抽签、投票等民主形式
C.使所有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政D.易导致权力的误用、滥用
1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
这一规定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14.有人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抽签方法:“整个抽签的过程,都是神在指引,结果就是神的旨意,人们必须执行”。
这表明当时雅典
A.政治借助了宗教信仰B.忽视参与者的能力
C.政治野心家有意放纵D.虔诚信仰神的力量
15.对于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如此描述:“城邦可以在本土,也可以集体迁徙至外地,甚至可以漂浮在海上。
‘城”与“邦’可以分离,城’毁而。
邦’却可以依然存在。
”此描述反映出
A.航海业发达推动了城邦迁徙B.城邦为扩大领土而不断征战
C.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的核心D.公民个体完全服从城邦利益
16.公元前449年,希腊联军打败了波斯帝国的进攻。
战争中,雅典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投入战斗的划船手大多是没钱将自己装备为重装步兵的平民。
战后,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这主要说明
A.军事活动改变了雅典阶级结构B.对外战争促成希腊城邦团结
C.雅典民主权利受制于个人财力D.公共事务增强雅典的凝聚力
17.在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如果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
这表明
A.雅典政治体制注重官员的监察B.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C.轮番而治是直接民主重要特征D.雅典三权分立体制已初具形态
18.普罗泰戈拉认为,他要传授的不是“什么算术以及天文、几何、音乐”之类的技艺,而是“持家方面的善谋,亦即自己如何最好地齐家,以及治邦者方面的善谋,亦即如何在治邦者方面最有效地行事和说话”。
由此可知,他所生活的时代
A.民主政治助推自我意识的觉醒B.科学知识并未受到民众的重视
C.宗教神权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D.哲学研究从社会向自然的转变
19.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
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20.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大学的兴办
③帮助国王促进统一④推翻教会的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1.1493年,教皇做出决断:“双方(西葡)以子午线为界,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
”同时又加授西、葡两国一项新的“保护传教”特权:即两国在各自归属范围内,有宣传天主教的权利。
教皇的这一做法
A.解决了西葡之间的矛盾B.反映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异常激烈C.推动了两极世界的形成D.说明传教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22.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
C.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D.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23.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B.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业更加兴旺
C.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发达D.大西洋的开放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24.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画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达·伽马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
25.“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一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的开展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26.据统计,16世纪西班牙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2万千克,白银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
这些黄金、白银带给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B.加速了封建势力的没落
C.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发展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27.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述本国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妃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该历史学家描述的是如图中哪条航海线路
A.A B.B C.C D.D
28.新航路开辟后,国家作为世界远程贸易的支持者和发动者有力地推动着远程贸易的扩展。
远程贸易扩展的过程,不仅带来了市场半径的不断扩大,而且也是欧洲诸国获利日益丰厚的过程,更是不断地让非西欧国家和地区依附于自己的过程。
由此可见,远程贸易
①使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②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③受到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的影响④使世界贸易范围得到拓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9.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
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30.下表是 1550~1650年欧洲食品价格指数和工人工资指数变化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A.工人生活未能得到改善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
C.金银流入刺激工业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3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
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B.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经济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
32.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
这一历史现象导致
A.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B.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商品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
33.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
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
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迎来了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34.史蒂芬孙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在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试车成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以下“铁路时代”到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B.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C.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D.促进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传播
35.以下地图,与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最为贴近的是
A.
B.
C.
D.
36.“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概念,也可叫“中世”、“中古”,主要适用于欧洲。
后来,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
以下对“西欧中世纪”概念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A.希腊罗马文化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期之间的时代
B.可以泛指整个欧洲封建制时代
C.是一个神权至上、文化毁灭的黑暗的时代
D.缓慢的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
37.当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
从文化到科技,其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始超越奥斯曼帝国。
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
材料主要表明
A.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C.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奥斯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38.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
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
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
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
材料重点强调
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9.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
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40.截至1550年,从新世界运到塞维利亚(西班牙)的黄金多达66.4吨, (相当于708.5吨白银)。
与此同时欧洲中部的银矿和铜矿也兴旺了起来,在16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现象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大西洋沿岸变成了新的商业中心B.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主要动力
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势力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破坏,也带来了发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来自远方的各种事件和进程的影响。
枪炮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加以重新塑造,并造成国家间鸿沟不断加深;在经济领域导致了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规模变革;社会领域造成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等级更为复杂;生态领域导致无数物种交换,植物、动物、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现象;地理领域导致了不同地区社会的联合;在知识文化领域……这些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研究主题评介》(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非洲和美洲融入世界性网络过程的相同点,并指出其融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性网络形成的影响。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在位期间,对周围邻国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不断派遣使臣,广加招徕,力图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但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保持不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
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的发展已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不过,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所提供的契机,这场革命很难说要在何时才能真正发生。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厉行海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对外政策与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成为新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
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
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
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
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星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的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印第安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缔造者。
他们的杰出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
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
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晴,封住人的喉管切都散发出隋臭的气味。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仔细阅读材料,简述印第安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书纪》卷二十五记载:
“大化二年(646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改新之诏”……“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授受之法。
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
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
凡田长三十步、广十二步为段,十段为町。
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其四曰,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即废除原有之赋役,以租庸调取代之,具体做法是: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冯玮著《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新”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高丽王朝(918—1392年)为了普及儒家文化和汉文学,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儒学教育制度,创置了学校。
《高丽史》卷74《选举志序》中也提到“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
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958年)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
——摘编自姜夏《高丽中期汉诗研究》(2)材料二反映高丽王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有何影响。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
……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
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出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括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2)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3)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可知,该观点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存在制度缺陷,即直接民主泛滥容易导致决策失误,故D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故排除A;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故排除C。
2.C
解析:C
【详解】
“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