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 期末笔记整理
经济学说史总结

一、重农学派
1、论文写作
2、重农学派的理论(自然秩序、经济分析)
二、凯恩斯《通论》
(一)
1、研究动机(为什么写《通论》)
2、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如何理解《通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3、市场经济制度的优点
4、国家干预和市场的关系
5、凯恩斯如何看待财富差距
6、凯恩斯如何看待“目标”
7、为什么可以避免战争有利和平
(二)第2、3章
1、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假设前提是什么
2、凯恩斯的批评意见(针对劳动供给)
3、实际工资是如何确定的
4、有效需求原理说的是什么
(三)第11、12、17章
1、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边际产品的区别
2、长期预期是如何形成的
3、为什么投资是不稳定的
(四)凯恩斯1937年论文
1、什么叫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下的行为准则
2、不确定性对货币、利息理论的影响
1、自己的利息率(定义、构成)
2、货币的性质?
3、货币对有效需求有什么影响
4、IS-LM如何解读凯恩斯革命的?
三、非均衡凯恩斯主义
1、一般均衡价格如何实现
四、剑桥资本争论
1、资本测量问题
2、技术再转折
五、撕拉法
1、价格如何决定的
2、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六、货币主义
1、弗里德曼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2、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
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4、汇率的决定。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
按照天赋本性分工;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
经济学说史 财大经院期末重点

经院的孩子,我会告诉你这是“经济学说史”期末重点吗?原创!亚里士多德的交换思想①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使用和与其他物品相交换。
②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而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的目的,属于“货殖”。
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是反自然的。
③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等价关系的作用,最早分析了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认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④对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采取否定态度。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影响:观点:①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货币就是财富②财富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业中③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对外贸易才会增加一国财富④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⑤国家须积极干预经济,保护国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影响:①贸易保护的观点和主张成为贸易保护论者的武器②“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盛行③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依然适用于今天市场经济中④关于特殊利益集团寻求政府问题至今屡见不鲜。
重农主义对后来经济学的影响:①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财富与商品流转的规律,为经济学发展成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
②杜尔哥提出的收益递减规律,对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产生了影响。
③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宿问题。
④提倡自由放任,他们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上来。
⑤魁奈的《经济表》激发了凯恩斯、马克思的灵感。
⑥魁奈的《经济表》是国民收入分析的思想源泉,还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前驱。
⑦重商主义是关于自然法则的科学研究⑧提出经济和谐概念(若任个人自由必实现其最大利益所在;对个人、对于国家有益)⑨提倡自由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创造能力)⑩分析了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⒒分配三阶级说、纯产品学说等。
经济学说史整理重点

一、、阐述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命题及其对应的政策主张1、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主张:(1)市场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是一种常态,即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地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普遍均衡)。
(2)“萨伊定律”。
即:“供给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该定律否认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3)货币中性。
即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两分法”,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只是会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社会的实际就业量和产量。
(4)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它可以引导人们自动地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货币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5)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
它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决定劳动市场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6)政府应对社会经济活动(除货币的供给外)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而非干预。
只要市场机制在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上;经济中的任何波动和失衡2、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政策主张:(1)资本主义体系内在不稳定,自由放任体系达不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的常态是“失业均衡”,而古典模型的充分就业只是特殊的状态。
(2分)(2)有效需求不足原理,。
造成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者非理性的短期“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引致的资本边际效率或投资预期收益递减和灵活性偏好。
(2分)(3)流动性陷阱。
(1分)(4)工资或价格刚性,诸如合同的长期性、效率工资论、外部人-内部人理论与菜单成本;(5)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创造供给”,通过乘数-加速数原理实现。
(1分)(6)主张国家干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社会福利政策等。
(1分)二、阐述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失业理论答:(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弗里德曼根据现代货币数量论和名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增长只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加剧,而不会引起产量的增加;在短期内,由于时滞,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部分引起物价上涨,部分引起产量增加。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经济学说史重点696人阅读经济学说史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
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
因为只有这样,贵金属或者货币才能流入国内,增加一国的财富量。
2.贸易差额论: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
但是,贸易差额论依然坚持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的原则,强调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即是说在总体上依然保证货币的流入和国家财富的增加。
3.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4.纯产品: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
5.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6斯密的教条: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
7.相对工资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
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
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
8.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9.有效需求不足论: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
10.萨伊定律: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道路。
经济学类《经济学说史》考试复习笔记

经济学说史笔记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
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
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
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
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
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
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
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温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
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1.资本和收入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
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
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
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
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
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
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
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强调国民“National”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经济学说史》期末重点整合——南审

经济学说史:它是关于经济学理论产生和演进历史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理论。
即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民族性。
纯产品:魁奈经济学的核心。
魁奈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
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财富超过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财富的余额就是纯产品。
萨伊定律:产品是以产品购买的;生产为产品创造需求;国民经济会通过自由竞争而自行进行调整。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决定于财货的最不重要部分的效用的理论,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
是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体现全部理论体系和贯穿在他们全部经济学说中的基本原理。
经济和谐:是指包括经济生活的各种要素之间、各种领域之间、各个方面之间、各个阶级个阶层之间等等,在自然的不受干扰的条件下都充满着和谐的关系。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和形成时期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重农主义: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以农业生产作为研究对象,最早系统的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产阶级的视野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代表人物:魁奈、米拉波、杜尔阁等等。
斯密教条:将个别产品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解为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舍弃了不变资本,混淆了商品的全部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
(是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价值”。
)。
三位一体公式:是马克思对萨伊分配理论的称谓。
萨伊认为生产有三要素,而三要素又是价值的源泉,每一个要素所有者都得到他们相应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即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劳动—工资。
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

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第一篇:经济学说史重点笔记考研小店 祝考研成功!天天开心!读书笔记一、重商主义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三、特征: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
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
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一、产生的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
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三、特征: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
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要点

1、色诺芬的经济思想1、经济—“家庭管理”:奴隶主如何管理财产,对奴隶进行剥削使财富不断增加的经济学说2、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区分了商品的两种功能:使用和交换3、劳动分工—效率提高4、重视农业—庄园经济的管理5、增加收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6、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2、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1、代表作:《政治论》2、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利益3、生财之道:家务管理与货币增殖4、对零售业(获得使用价值)与大商业(货币的无限增值)的不同看法;区分了货币和资本,前者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后者是资本职能。
5、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的提出。
他用这种观点论证了“货殖”不合乎自然,比色诺芬更明确的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
3、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1、两个阶段:早期:15世纪-16世纪中,强调“少买”货币差额论或货币平衡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不重视商品生产,重视行政立法手段,以储藏货币形式积累财富。
晚期:16世纪下-17世纪中,强调“多卖”贸易差额论或贸易平衡论(真正的重商主义) 重视商业,重视保护关税政策货币资本2、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思想3、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评价: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说—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
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目的是追求利润(赚钱)。
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
在财富源泉问题上的错误性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前提随着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取代流通占支配地位,产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必然超过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重商主义必然崩溃。
4、配第的价值理论1、配第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它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2、他研究商品的交换规律时,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3、分析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4、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5、未把价值与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区分开来。
经济学说史笔记整理

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理

经济学说史重点整理一.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时期:兴起于15世纪晚期,盛行于16世纪中期,衰落于17世纪末作用:用商品经济的观点动摇封建经济评价:对经济学思想的第一次探讨,在此之前没有脱离过家庭管理,不成为经济学说。
马克思:重商主义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探讨。
来源: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的特点:重商主义是典型的国家干预,也是重商主义的特征之一,流行时是中央集权时期,商业资本需要政权提供保护,政权需要钱财支撑,两者可以结合。
阶段: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点)对比:共同点: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不同点:如何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又称重金主义,特点: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少买★代表人物:安托万·德·孟克列钦(1575-1621,法)《经济学概论》,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借以表明,他所论述的已不是中世纪研究家庭经济管理的问题,而是设计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
晚期重商主义特点: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对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认识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了解到货币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可能不断增殖,他们吧货币真正作为增加货币的手段。
晚期重商主义力图在对外贸易中直接调整商品的运动,从而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所以,又称贸易平衡论或贸易差额论,马克思称为重工主义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代表作:《贸易论》,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了反对国家允许东印度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的意见。
评价: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著作,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亚当斯密说:英国及其它国家的商业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格言。
内容:托马斯孟把当时的反对意见归为四种:⑴东印度公司等得船队运走了英国几乎所有的金银硬币,只买来了英国不需要的物品,⑵每年为其建造大量的船只,浪费了造船材料并使材料涨价,⑶东印度公司贸易使传统商业和航运业凋敝⑷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皇家造币厂开工不足核心:不该违反早期重商主义的原则而运出货币。
经济学说史 期末重点

经济学说史威廉•配第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之父”。
代表作:《赋税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配第接受培根、霍布斯等人的进步哲学思想,并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还经常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价值理论。
他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
他认识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
他认为工资取决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地租是农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实际上他说的地租就是剩余价值。
从地租引出利息,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经济增长理论。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是一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赋税对国家增进财富有正反面影响。
魁奈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经济表》。
提出“纯产品”学说,实际始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始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魁奈认为财富是能满足人们需要而又具有出卖价值的物质产品,但财富又不是在流通中由贱买贵卖增加的,他认为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纯产品的创造是财富的增加。
在工业生产中,没有纯产品出现。
所以农业是提供财富的唯一源泉。
“自然秩序”。
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由上帝安排的、合乎理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在于阐明自然规律,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唯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
魁奈把社会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阶级。
《经济表》。
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用图解说明一个国家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
年预付和原预付的区别。
经济政策和主张。
①发展大农业经济。
②整顿税收,实行只有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
《经济思想史》期末知识点

一、边际学派1.历史背景1850年-1870年开始(1)工业革命经历1个世纪,资本主义站稳脚跟(2)思想启蒙运动“退场”,对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探索和关注让位给细节问题的技术分析2.主要学派(1)奥地利学派(2)数理学派(洛桑)(3)美国学派(克拉克)3.主要信条(1)信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2)奉行边际均衡分析方法(3)强调主观效用和需求导向的价格理论(4)理性经济行为(5)强调微观经济(6)使用抽象、演绎的方法4.先驱(1)古诺MR=MC双寡头模型:A认为B产量一定,A产量Q1=f(Q2)(2)戈森:效用是人们得到满足后的主观评价1)边际效用递减:同种商品消费增加,效用降低2)边际效用相等:人们在消费两种或两种以上商品时,当且仅当消费它们的边际效用相等,才达到边际效用最大化。
5.奥地利学派庞巴威克:将时间纳入了经济分析利息贴水理论:现代金融学的支柱利息是一种对现期消费品价值和价格的贴水(1)只注重当前:更愿意当前消费(2)也注重未来:投资,理应获得利息,是对财富增长的预期(3)社会迂回生产:生产过程拉长,资本重要性增加,利息重要性增加6.数理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1)商品市场上所有商品同一时间点供给=需求(2)商品可分为:最终消费品、服务产品、资本品(用于生产最终商品)(3)则三类商品的三类方程系统的解可达到一般均衡(4)由于方程数和未知数数量相等,解存在且唯一(5)“试探性逼近”(拍卖商喊价)但没有回答谁是拍卖商7.美国学派克拉克(1)边际生产力理论1)边际生产力:技术条件和生产规模不变,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获的产量(符号deta)dQ/dk-资产边际生产力;dQ/dL-劳动边际生产力交叉项:dQ/dkdL2)边际生产力理论:将边际生产力应用到财富的分配上而产生的理论,要素报酬取决于边际生产力(2)产出耗尽定理每一种要素都按边际生产率获取报酬rk*dQ/dk+rL*dQ/dL=Q,rL+rk=1二、新古典学派1.局部供求均衡理论(马歇尔)(1)需求理论1)效用并不直接等于需求(需求由意愿和能力决定)2)从效用可推导出需求3)马歇尔需求函数的推倒方式u=f(x1+x2);w=p1x1+p2x2;p1=f(x1);p2=f(x2)(2)供给理论(必然不是一个点,分现期短期和长期)1)生产成本理论(由生产成本决定)2)生产要素理论:劳动、资本、土地、组织为生产四要素3)“代表性企业理论”典型企业/平均状态企业4)由生产成本可推出供给曲线-整理出价格与产量的供给曲线(3)均衡价格即供给等于需求的价格1)表示市场自由竞争所实现的均衡状态2)竞争会推动市场向均衡靠近3)意味着资源的最优配置2.20C:不完全竞争理论斯拉法:1926年《经济学杂志》发表文章;《完全竞争下的收益法则》完全竞争最终会走向垄断,自相矛盾,真实世界为不完全竞争,应将关注点从完全竞争转向不完全竞争3.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瓦尔拉斯派)(1)定义:无法在不损害一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提升另一个人的福利(2)什么情况: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任意两种商品边际效率相等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产品转换率相等三、凯恩斯学派1.历史背景始于193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一场革命的诞生,颠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思想,注重宏观经济。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1级《经济学说史》笔记汇编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1级《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更多复习资料请关注新浪微博@大冶的娃@题型一、名词解释(5个)二、填空(5个)三、辨析(判断正误+分析)(2个)四、简答(释义+要点+阐述)5个五、论述(简答+举例)2个第一章@名词解释:1.经济思想:凡是关于经济问题的认识都是经济思想2.经济学说:关于经济问题的成文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就是经济学说3.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4.重商主义: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理论及政治体系5.古典经济学: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还处在潜伏状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治体系6.庸俗经济学:指专门描述经济现象,抹杀其本质联系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7.当代西方经济学:指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叫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指流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8.抽象法: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据考察和比较,从众多的个别材料和个别事实中得出一般的、真实的结论的方法@常识:1.西方经济理论的三次革命及表现:(1)第一次西方经济理论革命(古典革命)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
研究领域从流通转向生产,第一次宣称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表现:○1重商主义不能刺激资本的形成,要增加国民财富,增加生产,要靠增加资本积累、扩张市场,要靠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比如法国,储藏的金银不少,投资却很少,资本不能形成。
○2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由竞争、自由调节的作用。
(2)第二次西方经济理论革命(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新《经济学说史》重点梳理

第二章一、试分析早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有何异同?相同点: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不同点: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在贸易上,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
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证出超第三章一、配第的研究方法的特点配第在经济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
其主要特点有三个:A接受了霍布斯与培根的哲学观,以研究客观规律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B广泛地采用了政治算术及统计学的研究法C成功地运用了抽象归纳法,例如首次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劳动。
二、配第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1)配第的地租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
定义为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人得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地租,可见地租就是剩余价值。
(2)配第第一次提出了地租与工资之间的对立关系。
由此主张给工人以生存工资。
(3)配第还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分析了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第四章一、不阿吉尔贝尔的财富思想法国财富为什么减少?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1.消费不足。
(税收变化及其不公正)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对财富的看法: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
只承认衣食等物品是财富,货币不是财富,货币的数量与一国的富裕无关。
3.他认为增加财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平衡,提出了比例价格的概念二、比例价格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自由竞争是实现这一价格的社会过程。
第五章一、为什么说“纯产品”理论是魁奈学说的核心内容?纯产品被魁奈定义为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魁奈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资本划分为三类资本,进而探索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一、题型: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1、基本概念(定义);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3、基本评价.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
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各章的复习要点:第三章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重商主义两个阶段在政策主张上有何异同?答: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早起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1】相同点:早、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一切经济生活和政策主张都是为了攫取金银,增加财富;在政策主张方面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2】不同点:早起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货币差额论”,即主张行政干预的方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
并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以利于金银的积累;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贸易差额论”,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实行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强调多卖少买。
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私密的国际分工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当两国的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生产任何商品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处于绝对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两国仍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和输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样都可以节约劳动使各国的资本和劳动都用在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使之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
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第一个矛盾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就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的矛盾。
法国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魁奈。
【1】他的理论体系是以“自然秩序”思想为基础的,认为人为秩序必须适应自然秩序,否则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2】只有农业才能产生“纯产品”,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国家应重视农业。
【3】生产阶级是最重要的阶级,应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实行地租单一制。
4)简述“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评价。
答:“萨伊定律”涉及萨伊销售论(实现论)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指“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其论据为:产品是由产品购买的,评价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以后都影响很大,它反映了生产对销费的决定作用,但否定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是片面的,同时由此否定社会不会由于生产过剩而发生经济危机,也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遍信奉的教条,历史发展证明也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
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著作:《理想国》、《法律论》“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著作:《政治论》、《伦理学》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物品的用途使用(本身固有的)交换(非固有的)讲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见解。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概述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一、贾图著作:《论农业》、《起源》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二、瓦罗农具能讲话的农具:奴隶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无声的农具:马车第三节西欧中世界的经济思想概述“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意大利神学家著作:《神学大全》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问题。
接受了马格努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其学说具有折衷主义。
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一、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
二、莫利诺斯著作:《论契约与高利贷》尖锐批评和谴责了高利贷。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论轮、重金主义、货币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把货币看成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持金银财富的流入;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考察。
第一节概述西欧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期。
产生的历史条件:1、工商业的发展;2、地理大发现及世界市场的形成;3、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4、文化的影响:西欧“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3、强调国家的作用: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4、奖励增加人口;5、生产是创造财富的前提;6、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做到出口大于进口,保证贸易中的顺差;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追求金银的狂热,反映了新型资产阶级对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
第二节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早期重商主义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一、托马斯•孟二、柯尔培尔三、塞拉著作:《略论无贵金属矿藏国家使金银充足的手段》第三节托马斯•孟和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一、批判禁止货币输出的主张二、十二条纲领(扩大对外贸易)1、充分利用荒地,扩大生产以抵制外国商品进口;2、纠正人们使用外国货的偏见,认真节约;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在国际市场获胜;4、重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用自己的船只运输出口商品,增加收入;5、节约原料消耗;6、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渔业;7、大力发展转运贸易,使英国成为一切外国商品的货站;8、发展同偏僻地区贸易;9、输入货币,扩大贸易;10、进口原料并加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11、保护关税政策;12、增加人口,提高生产者技艺;柯尔培尔的经济政策1、一国拥有经营货币的多寡决定着该国富裕程度和军事政治实力;2、力争外贸顺差是增加法国货币财富的唯一途径;3、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从而发布条例,并设检察官监督条例;4、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本国商品,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但对本国工业所需原材料不加限制;5、主张发展远洋贸易,对殖民地掠夺;6、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法国的农产品和其他粮食的输出,并允许同类商品输入;重商主义早、晚期的区别:相同:1、研究对象都是流通领域;研究方法都是把经济现象和实践经验加以描述总结;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货币财富积累;2、意识形态都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拥有金银货币的多少是衡量标准;3、财富即金银货币来源是流通领域,但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财富,只有输出商品换回金银货币的对外贸易才能增加财富;4、对外贸易应遵循多卖少买原则,保持贸易顺差;5、工业生产是为商业特别是为对外贸易服务的,商业生产是对外贸易的条件;6、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异:主要的区别在于实现外贸顺差,以增加货币财富。
1、早期:重视多卖少买中的少买(货币差额论)晚期:重视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贸易差额论)2、早期:对商品生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关心(重金主义)晚期:十分重视生产和工场手工业(重工主义)3、早期:重视行政立法手段(超经济强制手段)晚期:重视保护关税(经济手段)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索,但不是科学的:1、重商主义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2、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3、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过积极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历史局限性:1、把财富和货币混同,货币同金银货币混同;2、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3、国家干预经济的专断性、垄断性、片面性;局限性的原因:1、处于资本积累时期;2、商业资本处于统治地位;3、中世界的封建思想;为什么不科学: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揭示本质;第二篇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概述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重商时代]产生背景:经济:资本原始积累转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产业资本代替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文化:产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第二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威廉•配第的生平与著作著作:《赋税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唯物主义研究法、归纳、抽象威廉•配第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一、价值理论贡献:1、最先区分商品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市场价格),着重研究自然价格;2、最先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二者成正比;3、初步看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4、第一次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并认为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讨论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缺陷:1、他只注意了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而缺乏对价值本质的科学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2、没有能够科学地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问题;二、分配理论㈠、关于工资1、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工资应随货币价值和物价的变动而变动;3、有时把工资看成劳动价格(与1矛盾)㈡、关于地租(剩余价值理论)1、以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正确规定为出发点;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3、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4、土地价格等于一定量的地租;㈢、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1、认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把利息看成是货币的租金;2、利息率=地租/地价;认为利息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决定;3、要求利息自由,反对国家法律对利息和限制;三、货币理论1、货币本质,一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2、货币的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3、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一、财富观念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二、影响国家财富增进的因素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作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3、赋税对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配第的政治经济政策倾向1、主张国家适度干预经济,又主张经济自由;2、反对封建赋税,反对让产业资产阶级负担过重,主张国家赋税主要由封建地主阶级负担;3、主张削减国防费、行政、司法经费、宗教事务经费、教育经费(神学、法学);增加社会救济经费、公共事业经费;4、主张节约劳动,主张按全国人口财富产业的数量来设置官员和其他服务人员;5、主张增加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三节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配第以后的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是产生的代表,亚当•斯密是发展的代表一、约翰•洛克著作:《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贡献:1、把利息看作是对别人剩余劳动的占有,是剥削收入;2、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货币分配的不均,即占有权不均等;缺陷:没有区分货币和资本;四、大卫•休漠贡献:1、利息和利润只是相互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两者相互影响;2、利润、利息的高低是由工商业发展水平和资本积累程度决定;3、对货币数量论做了系统的表述,即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增加,商品价格上涨;错误:1、把金属货币符号即纸币的流通规律混同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2、颠倒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五、詹姆斯•斯图亚特贡献:1、提出实际价值的概念,即一国平均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2、对劳动的两种形式的区分(即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3、对让渡利润的新解释(相对利润vs绝对利润(增加社会财富))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概述法国经济学的产生背景:1、法国处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2、法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3、封建剥削,推行极端重农主义;第二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商主义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计划一、土地收益下降的原因1、消费不足当时法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二、财富理论1、财富就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谷物是主要的财富;2、财富来源于农业特别是土地的耕作;三、价格和价值理论㈠、商品价格理论1、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保持一定比例;2、主张以谷物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各种商品的价格;㈡、劳动价值论1、变化不足的市场价格背后存在着“真正价值”,即价值,这种“真正价值”的基础是劳动的耗费;2、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形成价值,只有将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部门的条件下才能决定商品价值;3、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只从使用价值来探讨价值,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混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㈢以劳动为基础的均衡生产论1、各生产部门之间要协调发展;2、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其学说特征:1、作为重商主义的对立而出现;2、重视农业;3、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认为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是其学说的基本特征;四、经济改革计划1、改革税收制度;2、要求建立谷物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一节概述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剥削更加残酷;2、法国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3、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自然秩序观念对重农学派产生影响,奠定了哲学基础);4、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仍统治法国;重农学派的形成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