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苏克;蒋亚斌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在治
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
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PR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2(007)025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
【作者】苏克;蒋亚斌
【作者单位】528414,广东省中山市东升医院急诊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出现糜烂或破裂后,血小板黏附和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所致。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非特异性血清炎症标志物,其水
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稳定情况[1]。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2-4]。
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
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ACS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ACS患者86例,均符合2002年ACC/AHA制定的ACS诊断标准。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10.7)岁。
排除脑血管疾病或周围血管病变、急慢性感染、各种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恶性肿瘤、风湿病、全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
2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荷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 d,连用2周为一疗程。
1.3 标本采集及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放置-20℃冰箱待测。
hs-CRP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仪器为日立717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购自上海宝特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
由专人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
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ACS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所致。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炎症反应等。
其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斑块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反映其纤维帽的机械强度和损伤强度的失平衡。
斑块破裂释放组织因子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使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白色血栓,血栓形成使血管急性闭塞而导致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
同时斑块破裂导致大量的炎症因子释放,可以上调促凝物质的表达,并能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合成,从而加重血栓形成[5]。
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反映炎症的重要指标,而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反应蛋白即hs-CPR是一种测量低水平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
hs-CPR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包括[6]:①调节巨噬细胞摄取氧化型LDL-C,然后转化为泡沫细胞。
②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血栓前组织因子。
③激活粥样斑块内的补体系统导致斑块不稳定,增强不稳定斑块的血管活性。
④诱导黏附因子的表达,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人类冠脉内皮上的E-选择素。
⑤致敏内皮细胞,产生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造成损害。
hs-CPR水平的高低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并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冠状动脉病变、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7]。
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红花组成。
君药为丹参,性寒而味苦,含有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等,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成分。
红花为菊科属植物的干燥花,性温味辛,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红花含红花苷、红花黄色素。
红花苷经盐酸水解后得葡萄糖和红花素、红花醌苷及新红花苷。
其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
红花作为臣药,与丹参相辅,除邪而
不伤正,活血通络,祛瘀生新。
目前已广泛用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等疾病的治疗[3,4,8],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本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在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清hs-CPR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明丹红注射液可通过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防止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关文献】
[1]Hatmi ZN,Saeid AK,Broumand MA,et al.Multiple inflammatory marker prognostic facto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 prospective inception cohort study.Acta Med Iran,2010,48(1):51-57.
[2]刘童.临床常用丹参制剂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北方药学,2011,8(8):35-36.
[3]段昊,赵珉,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133-1134.
[4]蔡广,黄俊,曾海城,等.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394-395.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7-274.
[6]林琳,刘明开,佟凤芝,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进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 102-105.
[7]Kaptoge S,Di Angelantonio E,Lowe G,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 and mortality:an individual ncet,2010,375(2): 132-140.
[8]王威.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