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
侯志
那天中午,丽娟正在办公室享用午餐,父亲突然来了。
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
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若是办公室就丽娟一个人倒还罢了,偏偏那天她的几个姐妹都在。
她们大眼瞪小眼,好像父亲是个外星人。
父亲也真是的,您来就来吧,好好把自己收拾一番啊。
没等丽娟开口,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车来了。
”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
丽娟的闺蜜红红缓过神来,轻轻搡了丽娟一下,熟稔地说:“叔叔,要不是您提醒,我们几个今天真还就错过端午节了。
”
父亲把粽子一拿出来,屋子里一下子升腾起粽子的香味,是丽娟熟悉的那种久违的香味。
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旋风似的围了过去,有的给父亲让座,有的给父亲倒水,喊伯的,叫叔的,亲热得不得了,倒是半点没有嘲笑父亲的样子。
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
不待父亲发话,丽娟就拿起粽子分起来。
红红急忙接一个,使劲闻着,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夸张地叫着:“香,真香”。
丽娟和其他几个姐妹们都笑了起来。
父亲也附和着嘿嘿呵呵地笑了。
丽娟这才问道:“爹,您吃饭了吗?您没吃我带您去外边吃去。
”
“吃了,吃了,我在外边吃的烩面。
”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
”
红红抢先说道:“叔叔,我们偶尔吃一次。
”红红说的也是实话。
丽娟掏出500块钱,对父亲说:“街对面有家洗浴中心,您去洗洗澡,理理发……然后我去给您买一身衣服。
”
推让了半天,父亲才接下。
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
丽娟瞪着父亲:“爹,您没去?”
父亲支吾着,说不出个囫囵话。
丽娟说:“爹,别心疼钱……给您了,就是让您花的。
”
父亲低着头,像是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红红过意不去,走过去劝丽娟:“在乡下理个发洗个澡,十块八块的就能解决,叔叔肯定是俭省惯了,舍不得……你别埋怨叔叔,老人家都这样。
”
父亲的手还插在口袋里,似乎要把钱摸索出来。
丽娟说:“爹,您别掏了,留着花吧。
”
天将黑的时候,父亲坐末班车回乡下了。
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画面上一位老人倒在地上,围观了不少人,指指戳戳的,却没有一个人把老人扶起来。
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
忽然,老人一把抓住父亲的胳膊:“老哥,谢谢你!”随后从口袋掏出一沓钱,又说:“老哥,这是1000块钱,别嫌少。
”父亲给搞糊涂了,周围的人也糊涂了。
老人咧开嘴笑了:“我是故意跌倒的,若是谁把我扶起来,就奖励谁1000块钱。
”这时,一个背摄像机的记者过来了,问父亲:“大爷,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父亲的脸红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也没想啥,若是见了老人有困难,都不伸手,轮到自己老了咋办?”记者又问:“您就没想到被讹诈了?现在电视上这类新闻不少,您可能也看过……”父亲挠了挠头发,说:“哪会呢,那种人还是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
”……
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
此时,红红和其他几个姐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都说看到刚才播放的新闻了,都说丽娟的父亲很伟大。
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
”
“这闺女,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今天不是刚见了面?”
“爹,人家不是奖励您1000块吗,我想让您请客。
”
“闺女,你都知道了……我、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想再要回来又张不开口。
闺女,你怎么了,是不是爹今天给你丢脸了?”“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
”
“净胡说,爹一个乡下老头会给你长脸?”
“……”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
(选自《奔流》2020年第4期)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不收拾打扮就主动去给女儿送端午粽子,让女儿丽娟又急又窘,让丽娟的几个姐妹大眼瞪小眼。
B. 闺蜜红红善良、有礼貌,她给丽娟父亲“打圆场”,劝丽娟别埋怨老人家,与丽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C. 小说写丽娟把500块钱留给父亲花,为后文写父亲把这500块钱也掏给了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这个情节埋下了伏笔。
D. “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这句话既照应标题,又表现出丽娟的激动心理,她心中的父亲形象已然高大起来。
2.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丽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
3. 请结合全文,分析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1)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
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2)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3)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
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
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4)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一次,我去看她。
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
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
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
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5)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
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
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6)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
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
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
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7)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
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8)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9)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
你也会看见的。
”
(10)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11)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
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12)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13)她完全沉酒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
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美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
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
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
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14)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4.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1)
(2)
5.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6. 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
(不超过10个字)
7. 文中反复写乌米的歌声,有哪些作用?
8. 《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
”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
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
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
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
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
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
”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
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
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
棋散,仨人叙话。
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压,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予,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
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
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有删改)
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吸引着读者阅读,凸显出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B.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10. 小说在刻画李来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11. 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12. 对于文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一项是()
A. 御,驾车的人。
B. 轻,轻视。
C. 避,逃避。
D. 归,归顺。
13. 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A. 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B. 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C. 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D. 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斋视事
谢朓【1】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2】。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1】谢脁,南朝齐文学家。
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
视事,处理政务。
【2】纷诡,指官场混乱。
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暖”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暖”意思相同。
C.五六句,写起身披衣,洗漱之后坐在窗前开始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D.七八句,说丰盛佳肴只吃一菜足矣,排场显赫所居不过一屋,由此可见作者不以优渥的物质生活为乐。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高斋周围的景色,以动衬静,虚实相生。
B.五句至八句叙事,多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
C.最后四句抒发情怀,“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D.诗歌融景、事、情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16.诗歌尾句“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有另一版本作“销”,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雄浑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揭露秦朝挥霍无度,将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特点,抒发词人泛舟湖上所得的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图是某医院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请根据该图说明废气和污泥是如何产生及处理的,不超过10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B.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C.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与丽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中生有,闺蜜红红作为丽娟的陪衬形象出现,对丽娟的形象起到衬托的作用,不是对比。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根据小说内容,可以看出丽娟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父亲推开门那一刻,丽娟又急又窘,还带着气”概括出生气;根据“看到姐妹们的表现,丽娟心里的火气慢慢消了,这才感觉对父亲有点苛刻了,再怎么说,也还是自己的父亲”概括出后悔;根据“等了两个多小时,父亲转了回来,还是来时的形象。
丽娟瞪着父亲:‘爹,您没去?’”概括出埋怨;根据“当天晚上,丽娟看当地电视新闻的时候,忽然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电视”“丽娟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拿出纸巾,怎么擦,也擦不干”概括出感动;根据“丽娟待自己平静下来后,打电话给父亲:‘爹,我明天回家……我、我也几个月没回去了。
’”概括出愧疚;根据“爹,没有,没有,您、您今天给我长脸了”“丽娟忍不住啜泣起来”概括出激动。
概括心理变化的同时要结合相应内容进行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
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
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对父亲形象的理解,可从父亲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考虑,需结合文章内容,重点注意父亲对待丽娟、对待老人、学生的态度。
根据“父亲一头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像多天没洗过,胡子也没刮,穿得比平时下地时齐整一点,但还是皱巴巴的,裤脚高挽着,布鞋上还撒着泥星”概括出质朴、不修边幅;根据“父亲讪笑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这不端午节吗,你娘起五更包的粽子……我、我就搭车来了。
’”
说着话,父亲解开了背着的挎包”“看着桌子上的泡面,父亲很是心疼,‘光吃这个会中?没钱了给家里说。
’”概括出关爱女儿;根据“正在过马路的父亲看到后,赶过去,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老人扶了起来”“我看到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娃跪在地上要钱,本来想把那1000块钱给他,没想到连带着把那500块也一起掏给他了”概括出善良、乐于助人。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具体分析,“我”听到乌米日复一日的歌唱,并得知她唱歌的原因:乌米的丈夫和儿子几年前出海罹难,苦难和时光使她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但她每天唱歌执着等待丈夫和儿子归来,她身材匀称颀长,脸带笑容,眼睛年轻而明亮,她对“我”笑脸相迎、温存打量,她说“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无不体现了坚忍执着、乐观向上的性格。
写“我”近距离接触乌米:从她居住的环境,从她的肖像神态,从她待人的举止态度,从她唱歌时全神贯注的神情,“我”了解了乌米所承当的苦难,更发现了乌米坚忍执着、乐观向上的性格。
末段:乌米固然永远等不到什么,但她怀着希望活着,也将怀着希望死去,这样的人生是充盈而伟大的。
更加突出其坚强的性格特点。
此题答案不是唯一,考生若能结合文中描写乌米的文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环境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理论上:描写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对偶、夸张等;描写手法还包括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写、实写、白描、细节等;另外,描写手法包括写景的角度,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等。
描写作用通常有: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凸显主题等。
结合文本分析:文段中“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是写动,实际上是衬托出周围环境的静。
景物描写从“山坡上”写到“山下”,显示了观察角度高低的变化,“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是远景描写,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有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相对来说是近景描写,结合下文“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