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幼儿心理学考试案例分析考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能够促进儿童身体、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2.父母过于强调干净整洁和研究,忽略了儿童的游戏需求,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受到限制。
3.因此,父母应该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研究和游戏并不矛盾,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研究,让孩子在快乐中研究。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受到限制,无法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游戏成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式。
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和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从而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同时,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记住游戏规则,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还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游戏有助于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同时,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与游戏,而不是把他们的时间都安排在研究上。
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本文介绍了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原理,其中涉及到了自言自语的概念。
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具有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特性,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形式。
成人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自言自语,帮助和引导其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
另外,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是幼儿想象的表现,不应该被误认为是说谎。
幼儿的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与他们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
因为幼儿的感知分化不足,他们往往无法意识到事物的异同,也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
此外,幼儿的认识水平不高,有时会混淆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导致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2011年10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

2011年10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题 6. 简答题7. 论述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题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正确答案:A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5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
A.0~4周B.14~8周C.0~3个月D.0~6个月正确答案: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
A.2~3个月B.3~4个月C.4~5个月D.5~6个月正确答案: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正确答案:C解析: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正确答案: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2011年5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

2011年5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题 6. 简答题7. 论述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题1.学前时期一般是指( )。
A.0~3岁B.0~6岁C.0~16岁D.0~18岁正确答案:B解析:从出生到进入小学(0~6岁)之前是学前时期。
2.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正确答案: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3.先学前期是指( )。
A.0~1岁B.1~3岁C.3~6岁D.6~7岁正确答案:B解析:儿童从1岁到3岁的时期叫先学前期。
4.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幼儿期D.学龄初期正确答案:C5.当儿童在生理和活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其内心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混乱。
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行为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 )。
A.关键期B.转折期C.敏感期D.危机期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是转折期的定义。
6.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
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正确答案:B解析:实际上,小于两个月的婴儿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比度高的人脸边缘,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们将人脸视为整体的有意义图形的内部特征(如鼻子,嘴唇)。
7.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 )。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特点正确答案:A解析: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8.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 )。
A.0~1岁B.1~3岁C.4~5岁D.3~6岁正确答案:A解析:0~1岁是心理发展最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9.眼手协调动作出现在( )。
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正确答案:C解析:眼手协调出现在6个月左右。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6)

【解析】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因此,答案选B。
3.ABE
【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情感成分,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三是意志成分,属于对自己的控制。因此,答案选ABE。
10.有结构的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的明确性;第二,_______。
11.瓦拉斯(G.Wall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_______、豁朗期和验证期。
12.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1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v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8.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9.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处在他律阶段的_______。
4.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5.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6.A
【解析】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因此,答案选A。
儿童心理学案教案例分析.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汇总一、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
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
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参考答案:1.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4.以过多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二、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
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
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展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三、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C.旁观游戏
D.平行游戏
E.合作游戏
9.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再现
E.原型内化
10.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A.没有目的
B.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以无意想象为主
D.以再造想象为主
E.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0.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木杆,它也可以是一个圆轮子。这种学习称为( )。
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
B.积极性
C.主动性
D.稳定性
E.适应性
12.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
C.信念
D.道德认识
E.道德观
1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13.________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14.________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________。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最新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试分析(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另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爸说蜜蜂还蜇人呢!”于是小朋友都说起蜜蜂来了。
2011年4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2

2011年4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2(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解析:解析:问卷法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较易作出结论。
2.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初步生活自理解析:解析: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好学好问,抽象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式,个性初具雏形等。
3.4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钭B.10分钟√C.15分钭D.20分钟解析:解析:幼儿注意稳定性随年龄而加长,3岁幼儿能坚持3~5分钟,4岁幼儿能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的时候能到20分钟左右。
4.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A.婴儿听到母亲的声音会露出笑容B.突然巨响,婴儿有惊吓反应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用眼睛找妈妈√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解析:解析:视听协调指的是视觉和听觉协调进行,可见只有答案C体现了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5.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解析:解析:传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这种推理并没有逻辑性。
答案A中的小孩没有分清一道道的是车沟还是皱纹,认为一道道的就是车沟,是属于传导推理。
6.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解析:解析:要把儿童的观察引向具体事物,所以指导语也应具体。
2011年山东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

2011年山东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4~5岁主要培养幼儿的( )。
A.自主感B.主动感√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E.信任感解析: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1~5岁的儿童处于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3.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积极强化√C.小步子教学D.延缓式强化E.链式塑造解析:解析: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4.学习完“飞机”、“轮船”、“火车”的概念再学习“交通工具”,这属于(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组合学习D.组合学习E.先行组织者解析:解析:“飞机、轮船、火车”都属于交通工具的概念范畴,先学习了这类下位概念,再学习“交通工具”这一上位概念,是典型的上位学习。
5.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粗的杯子和高而细的杯子,问他们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其中,有的儿童回答不一样多。
这些儿童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 )阶段。
A.单维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D.多维思维E.形式运算解析:解析: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表明其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也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6.驾驶汽车以及球类运动中的控制球的技能都属于( )。
A.断续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操作技能C.开放型操作技能√D.闭合性操作技能E.器械型操作技能√解析:解析:驾驶汽牟以及球类运动中的控制球的技能都属于开放型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2011年幼儿心理学考试案例分析考题及解析

2011年幼儿心理学考试案例分析考题及解析案例一: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1)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011年教师招考复习资料(推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3: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浙江省2011年04月自学考试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8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C )2-49A.同化模式B.顺应模式C.生成模式D.启发模式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4A.华生B.弗罗伊德C.斯金纳D.巴甫洛夫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A )4-126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D )5-153/154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A )7-245/246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B )8-286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D )9-310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B.智力与性情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B )10-339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D )11-381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D.互动性、效用性、特殊性与安全性10.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包括( A )13-416A.外显的行为因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B.教师的行为与幼儿的行为C.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D.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亲子互动类型的是( B )14-457A.民主型B.支配型C.保护型D.放任自由型12.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是围绕哪两条主线展开的( A )2-50A.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B.启发与强制C.讲习与质疑D.训导与诱导13.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 B )3-83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掌握学习D.成功学习14.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 A )5-189A.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B.教师、小朋友、游戏材料与游戏场所C.游戏主题、游戏材料、游戏场所与心理准备D.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与游戏地点15.一个概念可以从哪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C )7-232/233A.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概念表述与概念形式B.概念名称、概念因素、概念表述与概念本质C.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D.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概念内容与概念形式16.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 C )11-383A.时间、空间、背景、人才与素材B.时间、地点、任务、活动与个性C.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D.时间、场地、主题、设计与卷入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效互动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是( D )13-430/434A.教师对学生宽容尊重B.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C.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D.教师的活泼开朗的个性18.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以下哪两方面而实现的( B )8-260/262A.学校教学与个体努力B.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C.教师教育与个体追求D.家庭榜样与个体自觉1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1-18A.自然科学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C.社会科学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2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克劳森提出儿童个性形成过程要经历哪四个阶段( B )8-263/264A.认知、练习、整合、定型B.模仿与服从、感受暗示、认同、内化C.感知、接受、练习、稳定D.观察、模仿、认同、形成动力定型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自我效能感3-92/93答: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合集5篇)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21年北京教师资格幼儿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儿童开展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稳定性4、再认5、具体形象思维6、依恋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6、儿童开展的四个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个体的三大心理活动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8、儿童语言的开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个方面9、亲子关系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我国学者将3-7岁儿童的气质类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类.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2、儿童大脑各区域的成熟是按()的顺序进展的A.枕叶-颞叶-额叶-顶叶B.枕叶-颞叶-顶叶-额叶C枕叶-顶叶-额叶-颞叶D枕叶-顶叶-颞叶-额叶13、()对婴儿的情感开展起重要作用.A.美味的事物B.温暖的衣物C.良好的抚触D.动人的音乐14、()是指儿童通过表情推测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能力A.表情识别B.社会参照C.自我意识情绪D.移情15、具有()的儿童,其母亲大多数具有保持一致的、稳定的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A.回避型依恋B平安性依恋C.对抗性依恋D.松散型依恋16、()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它是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A.自我概念B.自我控制C.自我概念D.自尊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对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17、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年龄有关,是由年龄决定的.().18、充分抚触可以减轻婴儿的成年后对于肌肤亲密的过度饥渴或者冷漠倾向.().19、幼儿的记忆准确性差,而且他们不容易受暗示.().20、网络语义在较年幼的儿童中已经开场出现,因为儿童总是在不断探索他们所经历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21移情是儿童亲社会或利他行为的重要激发因素,是道德开展的前提.().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22、简述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23、简述元记忆的几个局部24、简述我国幼儿汉语发音的特点25、简述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开展的条件26、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形式开展经历的几个时期.27、简述儿童开展认知神经科学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0分28、一个儿童总是把舅舅喊成“豆豆〞,当别人成心模仿他的发音也把舅舅叫成“豆豆〞时,他却试图纠正他人的发音,说“不是豆豆,是豆豆〞,反复数次,几乎发火.当别人改口说“舅舅〞,这个儿童才认可.请分析这个案例说明了儿童语音开展过程中的什么现象(8分)29、举例分析幼儿理解开展的特点.(12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儿童开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过程.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意活动的注意所能维持的时间.3、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刺激4、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5、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的情感连接.(或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6、生理开展、认知开展、个性与社会性开展、文化性开展7、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8、语音、语义、语法、语用9、生物性和交往性、互动性、依恋性10、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等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姓名、面部吸引力、身体特征、学业成绩、教师的影响、年龄等11、活泼型、专注性、抑制性、均衡性、敏捷型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2、B13、C14、A15、B16、D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错误请简要说明17、×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既有稳定性也有可变性,还有个体差异.18、√19、×幼儿的记忆准确性差,但是他们容易受暗示.20、√21、√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22、答:(1)注意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2)学习活动游戏化,防止枯燥单调;(3)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4)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5)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简单;(6)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共7篇):案例分析心理学幼儿报告幼儿心理学书籍幼儿心理学重点幼儿心理学案例技巧篇一: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过关《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
试分析(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
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
例如,在外面玩久了。
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
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转载于: 写论文网:)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
历年真题汇总(材料分析题)幼儿园教师资格 儿童心理发展

2011年下半年11月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四、材料分析题2.4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
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起来。
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
”成成不但没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小明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答案要点】(1)4岁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比较外露,不容易控制。
(2)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平时应注意: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成人的情绪自控;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尤其当面对幼儿的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转移法、冷却法与消退法等干预措施。
2013年下半年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
共40分)14.材料:齐齐是幼儿园的一个孩子,胆子很小,上课从来都不主动回答问题,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他就脸红,声音很小,也不愿意和同伴交往,老师和同学让他一起来玩,他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1)造成齐齐性格胆小的可能原因有哪些?(2)你认为该怎样帮助齐齐?【答案要点】(1)胆怯行为形成的原因①遗传的作用。
②家庭的影响。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2)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方法如下: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怯,需多鼓励孩子。
其次,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
再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胆怯行为。
2014年上半年四材料分析题15.材料2:星期一,己经上一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
“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
老师生气地说:”你在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问题: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5分),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专制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15.[答案要:点]这位教师做法是不对的,她的作法其实就是一神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o “再哭爸^就不来接”这样的严惩、恐吓和烕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库(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说明:试卷号码:2502;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18日,收集了2007年7月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35.小明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
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
小明的这种行为让其他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不仅影响了日常管理,也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
请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一、指出是攻击性行为,有极大的危害性。
小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
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二、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大众传媒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
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
(2)家庭教育因素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里,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不当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
(3)遗传因素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的神经活动类型,多受父母遗传影响。
(4)个体成长的阶段性因素小班幼儿语盲发展虽快,但多数语句表达不够清楚,很多的时候是用动作来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会无意识的出现攻击性行为;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必奋,加之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
3~4岁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较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育矫正措施。
(1)幼儿园要创设宽松的环境幼儿园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室内外活动空间要大,避免小班幼儿因身体的碰触而引起攻性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案例分析题汇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汇总一、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
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
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参考答案:1.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4.以过多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二、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
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
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展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三、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汇总一、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
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
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参考答案:1.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2.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4.以过多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二、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
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
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展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三、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
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
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
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幼儿心理学考试案例分析考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的案例分析与幼儿教育学的案例分析一样,都是要利用已有的理论,来分析案例中的所反映的问题。
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来领大家练习一下这类题。
案例一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答案:此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作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2)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案: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
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请结合游戏对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1.游戏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到了幼儿期,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独立性的增强,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产生了渴望参加成人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
但是幼儿年龄小,由于受到知识、经验、能力等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像成人一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也就是说,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发生了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
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所表现的往往是幼儿经历过的事情,为了正确、确切地表现某些事物,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
特别是在规则游戏中,幼儿必须有意识地去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幼儿在共同确定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同时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并促使它朝着创造想象的方向发展。
3.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以角色自居,力图像扮演的人物那样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幼儿必须站在所扮演的人物的角度上,去想象其可能的行为。
因此,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4.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制力
由于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马努依连科的实验发现:幼儿在游戏条件下(哨兵站岗)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仅仅按照成人的要求而站立的时间。
游戏是一种不带任何强制性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儿童在游戏中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行为必须受游戏规则的约束。
这种约束不是外加的,而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因此,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因此,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案例四
强强是4岁幼儿,他喜欢自言自语。
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
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案:这里涉及到了很重要的概念——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
1.自言自语的特征
自言自语既有外部语言的特征(出声),又有内部语言的特性(不是用来交流,只说给自己听,进行自我调节)。
2.自言自语的形式
(1)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例如,一个小班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
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在绘画活动中也常常有这种情况,用语音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
(2)问题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喜等。
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
例如,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四五岁儿童的“问题言语”最为丰富。
既然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幼儿口语发展的一种形态,成人要正确加以对待,不要斥责他或阻止他,而是应该帮助和引导它发展成真正的内部言语。
6-7岁儿童已经能够默默地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只是遇到困难时,才使用“问题言语”。
案例五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
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案: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
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
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
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经减少。
案例六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有人说,遗传了这么好的素质,以后一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还是要看教育。
爸爸妈妈说环境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大约一半一半吧。
请简要评析。
答:遗传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前提。
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在: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内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母亲缺乏营养,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药物、辐射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从而影响其后代智力的发展。
儿童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之后,营养不良或一些意外的因素(如产伤、疾病、事故等)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理,继而影响后来的发育。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
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最常见的是儿童的性别、最初的神经活动类型的特征、某些特殊才能的发展等。
这些遗传特征使儿童从出生时起,就对外界刺激发生不同倾向的选择性反应,从而影响到外界环境刺激起作用的程度。
(3)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
所谓具体分析,是指在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如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影响。
在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则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遗传因素的影响。
所谓综合分析,是指要避免片面地把遗传或环境的某种影响孤立起来,综合地看遗传和环境对幼儿心理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