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状分析
武功县实验小学王晓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对小学生的识字要求越来越高。
但在识字与写字相衔接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了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尽管新授时教师花了大气力,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认识、正确书写,以及辨析理解,但在平时的运用中,仍出现大量错别字,令老师头疼,学生苦恼。
因此,小学生错别字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已经成为一个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 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状
错别字顾名思议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新华字典》中错字指写的不正确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替代应写的字。
汉字结构复杂,同音字多。
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别字,尤其是小学生。
新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识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新课程中的老师也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多识字。
因此,许多学有余力的学生,认识了大量的生字,许多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阅读童话、小说、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籍了。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面更广,“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增加,知识面的开阔,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这是毋庸质疑的。
然而,识字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当他们有了表达的需要时,就很容易用同音的熟字或形近的熟字来代替。
还有的同学粗心,书写潦草。
而且有的小学生还特别喜欢标新立异,爱写一些没有教过、认识却又记得不是很清楚的字词,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特别高,既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也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新课程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寻找出现错别字的各种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势在必行。
二.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为了使小学生及早利用汉字阅读,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
其一,识字提早,要求刚入学的儿童在学习拼音时就认识70个常用字;其二,识字量增大,是以往的两倍多,达到950个;其三,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新课程二年级要求的识字量也达到850个,虽然数量没有增多,但是字形结构难度加大。
而现在的孩子,上学的年龄也越来越早,年龄越小,观察事物越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很容易写错。
尤其是,新课程提倡的“大量识字,大量阅读”带来的是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明显增加,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增加了字词混淆的机会,因此错别字的增加也是难免的。
⒉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
首先,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是十分有限的。
年龄越小,注意时间就越短,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小学生是难以忍受的。
他更倾向于事先设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
在这样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了。
其次,从感知的角度说: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动不断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
知觉的分化水平低。
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往往会忽略。
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
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
再次,有些错别字的产生原因就是一种负迁移。
例如,教小学生学写汉字时先教会他们写“戚”“或”“成”“戏”等以“戈”为部首的字来写。
这其实就先前的学习即以“戈”为部首的字的学习,对后继学习如学写“贰”“武”“试”等字的一种负迁移作用。
当然也可能出现后学习的字,对以前学的字产生一种干扰。
⒊错别字的出现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小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较薄弱,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写不出时还会胡乱写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代替。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态度、情绪等与作业中是否出现错别字有很大的关联,错误率高的学生往往存在以下不良习惯:(1)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2)只求速度,不求正确。
(3)只求形似,不求神似。
⒋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
教师的教学会对错别字现象产生影响。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
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课堂上多以阅读教学为主。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
因此,教师对识字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学方法单一。
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
⒌研究汉字规律,从汉字本身进行分析。
汉字的结构特点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汉字由不同的笔画、偏旁、部首,按不同的数量、空间位置、布局方式组合搭配而成。
要掌握这么大量的文字符号,的确比学拼音文字费劲。
另外,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汉字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⒍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写错那些字。
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刊杂志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甚至某些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的要与之接触,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错别字是常有的现象。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善于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有目的性的指导。
相信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