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应用(孙健1227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目录
一、摘要
二、引言
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四、机器人的分类
五、机器人的基本应用的技术参数
六、工业机器人的前景展望
七、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探索
摘要
通过工业机器人的课程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自己课下的学习过程中,我对工业机器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掌握了工业机器人基本的发展历程,并了解了机器人的分类和不同场合的性能要求。
对于机器人技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并认识到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还有着极为漫长的道路要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技术探索。
引言
在接触机器人之前,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动漫和电影里机器人大战的场面,更现实一些的也是新闻中能有动作的人形机器人。
可是机器人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机器人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技术发展,实际上契合了我们社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史。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最早体现在鲁班的机械设计杰作——可飞木鸟中,是最早记录的机器人概念的作品。
之后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指南车,三国时的木牛流马,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具有了明显的机器人的功能与结构。
自1662年,日本竹田近江发明了机器玩偶,机器人进入了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阶段。
1738年,法国技师设计了机器鸭。
1768年,瑞士钟表匠设计了写字偶人等作品,采用了巧妙地机械结构。
1893年,加拿大莫尔设计了能行走的机器人,之后,机器人在各影视作品中广泛出现,并逐渐赢得了科学家的青睐。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起步于70年代初,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
而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
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
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等。
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机器人技术基础方面,我国开展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与构型综合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及机器人编程语言的研究,机器人内、外。